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46篇
  免费   369篇
  国内免费   1157篇
安全科学   416篇
废物处理   162篇
环保管理   153篇
综合类   2353篇
基础理论   381篇
污染及防治   357篇
评价与监测   163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85篇
  2023年   203篇
  2022年   195篇
  2021年   283篇
  2020年   255篇
  2019年   229篇
  2018年   140篇
  2017年   155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57篇
  2014年   222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57篇
  2011年   154篇
  2010年   114篇
  2009年   123篇
  2008年   149篇
  2007年   159篇
  2006年   141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78篇
  2002年   79篇
  2001年   63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50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32.
33.
生物炭吸附废水中重金属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34.
针对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领域普遍采用的有限边界岸边排放稳态二维混合模式的局限性和不精确性,本文对由河流二维稳态水质模型的基本方程推求出的有限边界岸边排放的二维稳态混合模式的解析解的各项进行分析比较。同时针对费休的混合长度公式进行了计算比较。  相似文献   
35.
水中六价铬的应急事故测定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六价铬的国标测定方法进行了改进,把主要试剂二苯碳酰二肼制成粉剂,以磷酸代替硫酸调节酸度,并根据实际情况改变试剂添加顺序,提供了一种快捷简便且抗干扰的现场应急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6.
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控制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论述了控制城市大气中PM2.5污染的意义。在剖析PM2.5组成与来源的基础上。分析了控制PM2.5的途径,并对今后的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37.
研究了用固相萃取富集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环境水样中痕量重金属镍、铜、银、铅、镉和汞的方法。环境水样中的镍、铜、银、铅、镉和汞用四 -(对二甲氨基苯基 ) -卟啉 (T4 -DMAPP)柱前衍生 ,用C18固相萃取小柱萃取富集镍、铜、银、铅、镉和汞的T4 -DMAPP络合物 ,富集倍数为 1 0 0倍 ,然后用甲醇和四氢呋喃梯度洗脱为流动相 ,WatersXter raTMRP18( 3 9mm× 1 5 0mm)色谱柱为固定相分离 ,用二极管矩阵检测器检测。镍、铜、银、铅、镉和汞的检测限分别为3、2、4、3、1 5ng/L和 3n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 1 8%— 3 2 % ,标准回收率为 92 %— 1 0 7%。该方法用于测定环境水样中的痕量重金属 ,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8.
二次布点是在已有监测数据基础上增加监测点进行监测,决策者常常需要通过结合二次布点和原有监测数据,使插值估算的浓度超标区域最大化或最小化。较详细地介绍了SADA软件最大(小)化超标区域布点法,结合沈阳市区PM10超标区域研究为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显著效果并与随即布点法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39.
水中的己二胺主要来源于有关的化学工业。它是一种气味较强、毒性较大的环境污染物。我国目前尚无卫生和环境限值。苏联规定的卫生限值为1毫克/升,毒性影响水体的限值为0.01毫克/升。己二胺可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但是由于缺少结构检测的特征,在紫外区亦无吸收,分离前必须使其生成具有紫外吸收的衍生物或荧光衍生物才能测定。因此,不仅使用仪器价格昂贵,操作手续也比较麻烦。  相似文献   
40.
《干旱环境监测》1995,9(4):222-223,23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