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244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5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55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15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51.
用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将活性污泥制成固定化颗粒,考察了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的最佳条件及固定化颗粒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改进聚乙烯醇-硼酸法的最佳条件为聚乙烯醇质量分数6.5%、包泥比(包埋剂与活性污泥质量比)1.2:1、二氧化硅质量分数1.5%、活性炭质量分数0.3%、海藻酸钠质量分数0.6%;用最佳条件下制得的固定化颗粒处理模拟化工废水,连续运行15d后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且固定化颗粒耐冲击负荷和pH变化能力强;固定化颗粒对模拟化工废水的COD去除速率随进水COD的变化曲线类似于米氏方程所描述的反应初速度随底物浓度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52.
新型活性炭固定化产品的制备及其处理焦化废水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解决优势菌种工程应用,研究不同固定化方法、载体和结构的固定化产品对焦化废水的降解特性。用活性炭粉末吸附菌种后,与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混合制备了新型固定化球;用聚乙烯醇和海藻酸钠包埋吸附菌种的活性炭纤维毡,与立体弹性塑料填料连用,制备出3种不同形状的活性炭纤维膜片固定化产品复合填料。将游离菌和制备的4种活性炭固定化产品投入A/A/O工艺系统平行实验,考察处理焦化废水的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纤维膜片固定化产品复合填料对焦化废水的降解能力优于其他固定化产品:缺氧池出水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浓度分别稳定在1.96 mg/L和0.49 mg/L,未产生氮的累积现象,COD去除率可达到60.92%。好氧池COD和氨氮降解效率分别为78.83%和85.52%,苯酚、氰化物降解效率均为97%以上。  相似文献   
53.
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室内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模拟的条件下,利用从克拉玛依的石油污染土壤中筛选出的4株高效降解菌,以石油烃降解率、脱氢酶活性、呼吸强度、微生物量碳氮和土壤毒性作为评价指标,研究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不加生物菌剂翻耕、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加生物菌剂翻耕、加固定化菌剂不翻耕和加固定化菌剂翻耕6种不同实验条件对石油污染土壤修复的效果。结果表明,在63 d的修复过程中,加固定化菌剂翻耕实验F组的石油去除率达到了78.7%,比不加生物菌剂不翻耕实验A组的石油去除率提高了49.5%。随着土壤毒性逐渐降低,玉米(Zea mays L.)和赤子爱胜蚓(Eisenia fetida)可以在F组土壤中良好的生长,达到了修复的效果。  相似文献   
54.
55.
固定化包埋亚硝酸菌短程脱氮与同步除磷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实现常温下低碳源城市生活污水的低能耗脱氮除磷,采用固定化技术和厌氧/好氧/缺氧(AOA)工艺耦合与游离组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在温度为25±1℃、pH为8.0±1、DO为1±0.5 mg/L和HRT为9 h的条件下,两组运行结果表明,固定组具有较高的硝化效率和较强的适应能力,亚硝氮的积累率可以稳定维持在70%以上,对NH4+-N、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2%、87.2%和81.3%,明显优于游离组。  相似文献   
56.
研究投加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的SBBR脱氮除磷效果及机理.在SBR中填充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形成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SBBR以实际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在A/O运行工况下对微生物进行培养驯化,并在SBBR运行稳定时研究其脱氮除磷效果.研究结果表明,SBBR中的聚氨酯泡沫微生物固定化载体在空间上形...  相似文献   
57.
采用固定化微生物-曝气生物滤池与铁-炭微电解法联用的工艺方法处理含硝基苯、苯胺的废水。通过培养驯化微生物阶段、半负荷进水阶段、满负荷进水阶段的调试运行,表明:当进水CODCr<1 000mg/L、硝基苯<120mg/L、苯胺<30mg/L时,出水可达到CODCr<300mg/L、硝基苯<5mg/L、苯胺<5mg/L的设计要求。铁-炭微电解法在pH值为3~4时,对废水有一定的脱色作用,但pH值升高后脱色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58.
从皮革铬鞣、复鞣污泥等处分离、纯化出4株菌株TP、XB、MY和TQ,采用海藻酸钠悬滴法并添加膨润土制成微生物固定化吸附剂,研究该吸附剂对低质量浓度Cr3+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4种固定化颗粒对低质量浓度Cr3+有较好的吸附作用。实验室条件下,当吸附温度为30℃时,6 h后固定化吸附剂进入缓慢吸附和平衡吸附阶段。吸附等温曲线拟合研究表明,不同温度下吸附剂适合不同的等温模型。4种微生物吸附剂均与Lagrange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最佳,且吸附量从高到低为TQ、TP、XB、MY。颗粒内扩散模型研究表明,20℃下XB和MY对Cr3+的吸附分为快速吸附和缓慢吸附阶段;30℃和40℃下固定化颗粒均呈现表面吸附—缓慢吸附—平衡吸附过程。热力学研究表明,吸附反应均属于自发进行的吸热过程,并且均是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59.
采用聚乙二醇(PEG)和海藻酸钠(SA)作为混合固定化载体材料对硝化细菌进行包埋固定化.结果表明,PEG和SA质量分数分别为6%和4%时,其溶液黏稠度、成球效果及机械强度、传质性能等方面都均为最佳.另外,固定化小球扫描电镜显示球体为外密内疏的结构,这满足体内细胞泄漏少、外面细胞难以进入的条件.将所得最佳性能的固定化小球与游离菌体进行模拟废水降解对比试验,经过7d处理后废水中氨氮和亚硝态氮质量浓度都明显下降,且固定化颗粒的降解率要明显高于游离菌株,此时氨氮的去除率为90%,亚硝态氮去除率为80%.  相似文献   
60.
利用改性凹凸棒土为载体固定植物酯酶,对影响固定化效果的因素和固定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定化植物酯酶的优化条件为:戊二醛浓度为8%,交联时间1 h,固定温度40℃,加酶量20 m L/g凹凸棒土,p H值7.0,固定化时间5 h,固定化酶的酶活回收率约45%。比较固定化酶与游离酶的酶学性质,固定化酶和游离酶的最适温度分别为20℃和35℃,最适p H值分别为7.5和7,表观米氏常数Km分别为37.3 mmol/L和12.4 mmol/L,固定化酶与底物的亲合力下降,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p H稳定性及贮存稳定性都较游离酶有了一定的提高。固定化酯酶对毒死蜱的抑制程度与毒死蜱的浓度对数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对毒死蜱的检测下限为11μ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