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126篇
安全科学   6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16篇
基础理论   51篇
污染及防治   4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21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氯乙酰胺类除草剂微生物降解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介绍了几种氯乙酰胺类除草剂的微生物降解机制和相关降解酶.目前没有一种纯菌培养物或混合菌群能完全矿化异丙甲草胺和甲草胺,它们只能被细菌和真菌共代谢.毒草胺能被纯菌或混合菌群完全矿化,且有几种不同的矿化途径.乙草胺是我国生产量和使用量最多的三大除草剂之一,然而关于其微生物降解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外报道的非常少,因此关于乙草胺被微生物降解和矿化的研究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参45  相似文献   
72.
通过网室小区试验,观测得出:(1)4种沼渣处理和单施化肥处理的一季稻田平均甲烷排放通量为0.569~2.188mg0 ̄2·h,两者无显著差异;农家肥处理稻田的平均甲烷排放通量为44.18mg/m ̄2·h显著高于前两种处理,表明施用沼渣和化肥比施用农家肥能显著减少稻田甲烷排放量;(2)各处理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峰值期部出现在水稻蘖期至拔节初期,表明这一时期是控制稻田甲烷排放总量的关键时间;(3)各处理甲烷排放通量分别与淹水前各处理土壤及供试有机肥的易矿化碳含量、CH_4-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表明土壤易矿化碳含量是形成稻田甲烷的重要条件;(4)各处理之间水稻产量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3.
生物矿化针铁矿吸附铬的机理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铁矿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对重金属离子在地表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影响.利用天然生物矿化针铁矿进行了Cr(Ⅲ)吸附研究,并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对吸附后的样品进行表征,发现样品中铬的含量随着Al2O3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说明表面带负电荷的含高岭土等的粘土较针铁矿对Cr(Ⅲ)有更强的吸附能力.样品的XPS研究表明,NO3-也参与了反应,且促进了Cr(Ⅲ)的氧化.研究还发现,Cr(Ⅲ)在针铁矿上的吸附不均匀,与文献报道的情况不同.  相似文献   
74.
矿化垃圾(稳定化垃圾)是一种良好的生物介质,可作为生物反应床的填料处理NOX废气。实验室研究表明,稳定化垃圾反应床可有效地处理NOX气体,其硝化能力(以N计)可达0.83g/(kg·d)(干重)。NOX去除率受停留时间的影响显著,NOX去除率随着停留时间的缩短而降低。当空床停留时间为1.5min时,NOX气体的平均去除率为76.7%;空床停留时间为15min时,NOX气体的平均去除率为91.0%。在NOX进气负荷低于110mmol/(m3·h)时,NOX消除能力随进气负荷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当进气流量一定时,NOX去除能力随着进气NOX浓度的增加而线性增加。  相似文献   
75.
长期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在23年的长期田间定位试验区,研究了不同施肥对红壤性水稻土活性碳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施肥(CK)、无机肥(NPK)、有机肥(猪粪 紫云英绿肥)(OM)和无机肥与有机肥配施(NPKM)处理中,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不同施肥处理土壤微生物量碳含量、潜在可矿化碳含量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高到低顺序都为:NPKM>OM>NPK>CK,长期施用肥料,特别是施有机肥与无机肥配施能提高土壤微生物量碳、潜在可矿化碳和可溶性有机碳含量,从而保持和提高土壤碳库质量。同施肥处理A层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的比率显著大于P层;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各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从高到低的顺序为:潜在可矿化碳的比率(R2)>微生物量碳的比率(R1)>可溶性有机碳的比率(R3);同施肥处理同发生层土壤活性碳占土壤有机碳比率R1、R2、R3大小顺序都为:NPKM>OM>NPK>CK。除P层微生物量碳和可溶性有机碳之间外,土壤有机碳总量与各活性碳之间以及各类活性碳之间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76.
湿地根际土壤碳矿化及相关酶活性分异特征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了中国三江平原小叶章湿地根际土壤基础呼吸速率及相关酶活性,以了解碳矿化及其相关酶活性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均为碳循环的良好指示酶,它们均存在着显著的空间分异。从表层土向下,由根表土向外,碳矿化速率及其相关的各种酶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当从田间取出土壤样品时,土壤样品在取出后的最初阶段碳矿化速率较高,2.5h以后达到一个较为平稳的水平,然后呈平缓降低的趋势。β-葡萄糖苷酶、淀粉酶、纤维素酶是碳循环的真正催化剂,而土壤有机碳则是此反应的低物。  相似文献   
77.
3,5-二硝基苯甲酸降解菌A3的分离及降解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硝基苯类化合物废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到一株3,5-二硝基苯甲酸降解菌株A3,经形态特征、生理生化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睾丸酮丛毛单胞菌(Comamonas testosteroni).该菌能以200mg/L3,5-二硝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源,12h的降解率可达95%以上,24h可溶性有机碳(DOC)由72.5mg/L降至10.2mg/L,表明3,5-二硝基苯甲酸被降解矿化而不是被转化成其他有机物.当A3以200mg/L3,5-二硝基苯甲酸为唯一碳、氮源时,将底物转化为一种黄色代谢产物,该产物不易进一步降解.A3降解3,5-二硝基苯甲酸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适pH值为5~9.  相似文献   
78.
根据紫云英、猪粪施于稻田的试验结果,应用回归分析建立了土壤供氮累计量与时间(植后天数)之间、有机肥料氮矿化量与时间(植后天数)之间的相关方程,阐明了有机肥料的氮素矿化状况,并演算出有机肥料氮在水稻各生育期的矿化分配率。这些试验结果为有机无机肥料的合理施用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9.
构建曝气式矿化垃圾反应器,研究其对高水力负荷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在水力负荷为70 L/(m~3垃圾·d),曝气量为0.744 m~3/(m~3垃圾·d)的条件下,进水渗滤液中COD_(Cr)、氨氮、总磷、总氮质量浓度分别为4 776~5 305,1 659~2 200,15~22,2 115~2 578 mg/L时,COD_(Cr)、氨氮、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2%,96.0%,89.0%。总氮去除率呈下降趋势,从56.6%降至16.1%,平均去除率为25.8%。  相似文献   
80.
田飞飞  纪鸿飞  王乐云  郑西来  辛佳  能惠 《环境科学》2018,39(10):4717-4726
为了揭示土壤水分、温度和添加不同氮肥对大沽河流域农田土壤氮素矿化的影响,设置对照(CK)、添加尿素N 120mg·kg~(-1)(Ur)和添加尿素N 36 mg·kg~(-1)+有机肥(相当于添加N 120 mg·kg~(-1),UM)这3个处理进行为期84 d的室内恒温培养实验,实验共设3个培养温度(15、25和35℃)和3个水分梯度[60%、75%和90%田间持水量(WHC)].结果表明,施肥类型和培养温度对土壤氮素矿化速率、累积矿化量和氮潜在矿化势(N0)均具有显著影响(P0.01).与CK处理相比,Ur和UM处理的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量分别增加了1.46~8.17和2.00~8.15倍.各施肥处理的土壤氮矿化速率和累积矿化氮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且各温度梯度之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与未施肥处理相比,Ur和UM施肥处理均能够显著提高土壤中可溶性有机氮(SON)的含量,且施肥处理土壤中SON含量与氮素累积矿化量之间有显著负相关关系,表明SON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组分,参与了土壤氮素矿化过程.升高温度能显著提高土壤中SON的矿化速率和矿化强度,但水分对各处理土壤的SON无显著影响.此外,施肥处理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矿化的温度敏感性(Q10)(P0.05),尿素配施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的氮矿化温度敏感系数最低(Q10=1.01),说明配施有机肥显著降低了土壤氮素矿化速率对温度变化响应的强度,这有利于减缓高温条件下矿质氮的释放速率,并提升作物对氮素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