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74篇
安全科学   13篇
废物处理   58篇
环保管理   26篇
综合类   125篇
基础理论   10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6 毫秒
211.
In this paper, removal of NOx(namely DeNOx) from flue gas by radical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NaOH solution(26% by weight of NaOH in water) scrubbing was investigate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steady streamer corona occurs through adjusting the flow rate of the oxygen fed into the nozzles electrode. The vapor in the oxygen has influence on the V-I characteristics of corona discharge. Both HNO2 and HNO3 come into being in the plasma reactor and the DeNOx efficiency in the plasma reactor is more than 60%. The overall DeNOx efficiency of the whole system reaches 81.7 % when the NaOH solution scrubbing is collaborated.  相似文献   
212.
氮氧化物是我国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选择性催化还原( SCR)脱硝技术是目前控制氮氧化物排放的主要技术。对SCR技术的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剂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主要介绍了贵金属催化剂、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分子筛型催化剂以及碳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并对催化剂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最后对SCR技术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13.
采用一步浸渍法和分步浸渍法分别制备了V_2O_5-WO_3-CeO_2/TiO_2催化剂,考查了其脱硝性能、抗SO_2中毒性能和脱硝活性稳定性,并通过SEM、EDS、XRD、激光拉曼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分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的脱硝活性优于一步浸渍法,且抗SO_2中毒能力更强;在m(V_2O_5)∶m(WO_3)∶m(CeO_2)∶m(TiO_2)=1∶5∶10∶100时催化剂脱硝活性最佳,且具有良好的脱硝活性稳定性。表征结果显示,分步浸渍法与一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晶型结构相差不大,而分步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颗粒粒径更小、更均匀,催化剂中Ce、O、V和W元素的含量更高。  相似文献   
214.
以成型TiO2作为载体,通过浸渍法制备了Mn-Ce/TiO2低温SCR催化剂,并系统研究了制备方法、煅烧条件、活性组分担载量、Mn含量等参数对催化剂催化还原NO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煅烧温度的升高会促使活性组分结晶度的提高,从而引起催化活性的降低,在500℃和600℃下所得Mn-Ce/TiO2催化剂活性组分为无定型态,表现出较高的脱硝活性。活性组分担载量的增加有利于催化活性的提高。Mn含量对Mn-Ce/TiO2催化剂的活性有较大影响,当Mn/(Mn+Ce)摩尔比为40%和85%时,催化剂活性最高。  相似文献   
215.
用原位红外分别进行了MnOx/Al-SBA-15催化剂上NH3和NO+O2的吸附态和瞬态实验以及NH3+NO+O2反应的稳态实验。结果表明,催化剂上存在着L酸位和B酸位,NH3吸附在催化剂上形成配位态的NH3和NH4+,配位态的NH3能脱氢形成—NH2活性中间态。NO+O2在催化剂上吸附形成硝酸盐类、硝基类和亚硝酸盐类。将NO+O2通入预吸附NH3的催化剂中时,表面的配位态的NH3、NH4+和—NH2都会减少直至消失,SCR反应显著。而将NH3通入预吸附NO+O2的催化剂中时,只有硝基类和亚硝酸盐类减少,硝酸盐类基本不发生变化,SCR反应微弱。NH3+NO+O2稳态反应中,催化剂表面稳定存在着NH4+和硝酸盐类,SCR反应显著。  相似文献   
216.
为控制水泥脱硝工程产生的氨排放问题,中国发布《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对水泥企业氨排放限值提出明确要求。但水泥脱硝设施同步配套的氨在线检测仪记录数据表明,多数水泥厂脱硝后的氨排放浓度远超过标准限值。为此,对照火电厂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指出了水泥工业氨排放标准和技术规范文件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检测数据和国外相关文献,确认水泥工业存在"本底氨"排放,水泥原料、协同处理废弃物、生产工况变化是导致本底氨排放的主要原因。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设施产生的氨逃逸将增加氨排放浓度,反应温度窗口、停留时间、氨/氮摩尔比(NSR)、喷射方案等均会影响氨逃逸浓度。优化水泥生产工艺、SNCR脱硝工艺或配套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系统等方式可有效控制水泥厂本底氨及氨逃逸。  相似文献   
217.
燃煤电厂SCR烟气脱硝系统优化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合山电厂600MW燃煤锅炉SCR脱硝反应系统的优化流场分析为例,研究数值模拟和冷态试验在电厂SCR系统流场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数值模拟和冷态试验结果较为吻合,验证了数模优化方案的可行性。其中,速度场、浓度场和压降都满足设计要求,烟气经整流格栅优化后可以垂直进入催化剂层,模型中无明显积灰。  相似文献   
218.
TiO2 supports doped with different amounts of Si were prepared by a sol-gel method, and 1 wt% vanadia (V2O5) loaded on Si-doped TiO2 was obtained by an impregnation method. The mole ratio of Si/Ti was 0.2, NOx conversion exceeds 94% at 300℃ and GHSV of 41,324 hr-1 , which is about 20% higher than pure V2O5/TiO2 . The catalys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BET, TEM, FT-IR, NH3-TPD, XPS, H2-TPR, Raman and in situ DRIFTS. The results of FT-IR and XPS indicated that Si was doped into the TiO2 lattice successfully and a solid solution was obtained. V2O5 active component could be dispersed well on the support with the increasing of surface area of the catalyst, which was confirmed by Raman and XRD results. Above all, the numbers of acid sites (especially the Br nsted-acid) and oxidation properties were enhanced for Si-doped V2O5/TiO2 catalysts, which improved the deNOx catalytic activity.  相似文献   
219.
强化SCR脱硝催化剂转化零价汞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规的选择性还原脱硝(SCR)催化剂对烟气中的零价汞具有一定的催化氧化作用,从而有利于提高下游的除汞效率。但在烟气HCl浓度较低时,SCR催化剂对燃煤烟气中的零价汞催化氧化效果较差。为了提高SCR催化剂对零价汞的催化氧化效果,在现有SCR催化剂基础上,通过负载其它金属元素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掺杂。结果发现,负载锰氧化物的Mn/SCR催化剂,对零价汞的催化氧化作用明显提高,而将其再掺杂Mo后,其催化氧化性能得到更进一步提高。在反应温度350℃的条件下,加入7.5 mg/m3HCl,Mo-Mn/SCR对零价汞的催化氧化效率接近90%,而常规SCR催化剂只有35%左右。另外,Mo只有在与Mn结合使用,其促进作用才能较显著地体现出来。对改性后的SCR催化剂的脱硝性能研究表明,掺杂Mo-Mn元素对于SCR的脱硝性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20.
基于燃煤烟气SO3生成与排放给电厂运行及大气环境带来的严重影响,研究了一种在役典型商用蜂窝型V/W/Ti系脱硝催化剂表面的SO3生成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与SO2浓度是影响催化剂表面SO3生成的关键因素.在SO2浓度为400×10-6时,当反应温度从300℃升至360℃,SO2-SO3转化率从0.2%提高至0.65%,温度达到400℃后,催化剂表面V2O5活性增加更为显著,SO2-SO3转化率从0.65%增2.3%,SO3生成反应的表观速率常数增加近3倍.SO3在催化剂表面的生成路径为:SO2与V5+-OH反应生成中间产物VOSO4与HSO4-,随后进一步反应生成SO3.SO2主要通过其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转化过程影响SO3的生成,其本征动力学反应级数为0.52.O2的本征动力学反应级数为0,SO3生成反应可以在无O2条件下进行,O2存在会促进反应进行,但不会改变反应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