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4篇
  免费   556篇
  国内免费   1179篇
安全科学   256篇
废物处理   83篇
环保管理   944篇
综合类   3494篇
基础理论   1004篇
环境理论   6篇
污染及防治   333篇
评价与监测   253篇
社会与环境   618篇
灾害及防治   48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85篇
  2021年   227篇
  2020年   218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72篇
  2017年   251篇
  2016年   269篇
  2015年   282篇
  2014年   327篇
  2013年   361篇
  2012年   462篇
  2011年   448篇
  2010年   397篇
  2009年   342篇
  2008年   249篇
  2007年   382篇
  2006年   385篇
  2005年   313篇
  2004年   288篇
  2003年   235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46篇
  2000年   146篇
  1999年   111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8 毫秒
991.
土壤种子库研究的几个热点问题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王俊  白瑜 《生态环境》2006,15(6):1372-1379
土壤种子库是指存在于土壤表层凋落物和土壤中全部活性种子的总和。土壤中有活性的种子是植物群落的一部分,是新植株的来源。土壤种子库可以分为瞬时土壤种子库和持久土壤种子库。随着群落生态学的发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已经成为植物生态学重要的一部分,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土壤种子库的组成和分布;(2)土壤种子库的动态;(3)地上植被与土壤种子库的关系;(4)干扰对土壤种子库的作用;(5)土壤种子库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文章在对目前土壤种子库的研究方法、主要研究内容方面总结的基础上,认为土壤种子库在合适的干扰作用下对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以及植被更新发挥重要的作用,同时需进一步加强对这一过程中种子萌发、幼苗建立限制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992.
滨海湿地作为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对人类活动和环境污染响应十分敏感。近年来,外源废水输入导致滨海湿地水体污染严重,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威胁。该研究以福州东湖湿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上游径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养殖塘废水、退塘还湿以及天然湿地等外源水输入对福州东湖水体Cr、Cu、Zn、As、Pb和Mn浓度及分布特征的影响,并对养殖塘水体与沉积物中污染元素浓度进行分析和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表明,福州东湖湿地水体中Cr、Cu、Zn、As、Pb、Mn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50±0.20)、(3.87±1.54)、(34.48±1.71)、(4.72±0.48)、(0.77±0.38)、(151.96±58.81)μg/L,各污染元素浓度符合地表水Ⅱ类水标准。工业废水和养殖塘废水输入是福州东湖水体中污染元素的主要来源,其中工业废水的Mn浓度、养殖塘废水的Cr、Cu、Pb和Mn浓度较高。由于养殖饵料与消毒剂的添加,部分养殖塘沉积物Cr和Mn存在轻度或偏中度污染,呈现轻度生态风险。为防止水质进一步恶化,应改良工业废水处理设施,优化农业养殖模式,控制周边地区污染源。  相似文献   
993.
开展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研究,建立合适的河流健康评价体系是解决河流健康问题的前提和实现河流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黄河自上而下生态环境现状迥异,水生态环境脆弱,寻求一种或多种适合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的评价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介绍了国内外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在黄河流域的应用进展,总结了鱼类生物完整性指数(F-IBI)、底栖无脊椎动物完整指数(B-IBI)、着生藻类生物完整性指数(P-IBI)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主要指标,以及黄河流域不同区域生物种类的评价指标,分析了各评价方法优缺点及应用范围,并根据目前研究基础评述了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对黄河流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指示生物的选择及水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法的研究等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994.
由于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温岭市的地表水污染问题十分严重,原有的功能已逐渐丧失,生态系统日趋恶化。在全面调查北山河地表水水质现状和污染源源强的基础上,通过对污染特性等方面的分析,得出了地表水功能衰退的原因,为有效修复地表水的功能,按照现有的功能,提出了改善水环境的生态条件、逐步形成一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思路和对地表水采取标本兼治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5.
尹科  王如松  姚亮  梁菁 《生态环境》2012,(3):584-589
近年来,生态足迹作为可持续发展的有效度量工具之一,获得了广泛关注。在参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生态足迹核算方法及其应用特点和趋势,结果表明,(1)在核算方法上尚存争议,目前主要的核算方法有3种:传统土地足迹法;能值足迹法;投入产出足迹法。(2)从静态足迹核算朝时间序列足迹分析和动态情景足迹预测演化。(3)尽管在各个尺度上都有应用,但生态足迹目前仅被看作是交流工具,用于决策分析的意义不大。拓展其在企业及其产品系统的应用,将是其应用价值体现的一个突破口。(4)生态足迹作为一系列指标的一部分时,发挥作用更大。(5)生态足迹应加强与现有核算体系(如GDP)的衔接,增加其被决策者接纳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96.
IntroductionWatershortageproblemisquiteseriousinmanycitiesofChina .Thereuseofmunicipalwastewaterisoneofthekeymethodstoreleasethisproblem .Makeupwaterforrecirculatingcoolingsystemisthelargestwaterusageinmanyfactories .Thewaterqualitystandardsforreclaimedwa…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昌吉市硫磺沟矿区煤矿开采引起的地表沉陷及其对矿区地表及环境破坏的影响,以减轻地表沉陷危害程度、恢复矿区所在地的生态功能为目标,按照采矿区塌陷类型、塌陷坑大小及塌陷区地理环境,采用不同的土地整治与生态恢复措施,在防治和控制矿区地表沉陷引起的生态破坏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取得很好的成果与经验.  相似文献   
998.
工业是当前中国经济绿色转型升级的关键行业,而工业园区作为工业集聚化发展的主要载体,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关注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和具体方案,致力于通过仿真模拟的方法提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的方向和优化路径,实现研究方法的创新。研究以3E系统(经济—环境—能源)为基础,综合分析工业园区经济发展与能源环境之间的耦合关系,并结合动态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力学模型构建生态化发展决策模型,通过最优化动态模拟方法开展趋势预测和路径研究。通过辛集工业园区的实证和案例研究,对其生态化发展路径进行深入研究,验证了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能够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本文为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规划提供新的研究方法,为制定合理有效的工业园区综合战略和实施路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9.
为探究全氟化合物对水生植物的生态效应,选择金鱼藻(Ceratophyllum demersum L.)为受试生物,设定5、100、1 000、10 000、50 000、100 000μg·L-1以及对照共7个PFOS浓度梯度进行水培,分析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在内的抗氧化系统酶和细胞色素含量等生理响应特征,并研究金鱼藻对PFOS的生物有效性及富集能力。结果表明:金鱼藻对PFOS的富集量最高可达3 180 mg·kg-1dw,最大富集系数高达40.7倍,可作为PFOS污染水体植物修复的遴选物种。随PFOS浓度升高,SOD活力总体上没有明显变化,但POD活力表现为双重效用,即低浓度促进酶活力积累,而高浓度抑制酶活力积累。CAT活力在低浓度组(0、5、100、1 000μg·L-1),未表现出明显异常,在高浓度组(10 000、50 000、100 000μg·L-1),出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色素含量也反应较为敏感,低浓度处理后色素含量升高,高浓度处理则导致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最高浓度处理下一直处于较低水平,可作为评价PFOS污染水体的生理敏感性指标。  相似文献   
1000.
全氟化合物(perfluorinated compounds,PFCs)近年来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针对工业源排放区域的环境暴露、来源解析以及动物层面的生态效应有较多研究,但对于普遍存在于非工业源(生活源)的城市河道PFCs暴露及水生植物富集等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选择位于北京北部东西贯通的城市河道——清河水体为对象,分析结果表明,清河水体中12种目标PFCs均有检出(总量最高为65.45 ng·L-1),并以全氟丁烷磺酸盐(perfluorobutane sulfonate,PFBS)为主(最高达45.63 ng·L-1);6种水生植物(篦齿眼子菜、黑藻、金鱼藻、芦苇、菖蒲及水葱)的富集物质均以全氟辛烷磺酸盐(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和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PFOA)为主,沉水植物中金鱼藻对于PFOS的蓄积效果优于黑藻及篦齿眼子菜,挺水植物中根部PFCs含量高于茎叶,根部PFOA及PFOS含量高于茎叶,但全氟丁酸(perfluorobutanoic acid,PFBA)含量茎叶则高于根部。整体来看,尽管芦苇、菖蒲和水葱3种挺水植物尚不能作为PFCs的超富集植物,但其根部对PFCs均有显著的吸收效果,具有一定的生态修复潜质;沉水植物中金鱼藻是北方自然河道的优势物种,且对PFOS具有显著的富集效应,因此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其PFCs生物指示和生态修复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