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9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97篇
基础理论   15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8篇
灾害及防治   9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77年   2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41.
为提高对职业危害的识别和控制能力,采用跨国企业风险评估模式帮助我国中小企业改善职业健康与安全管理。选用通用电气环境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中的11个相关元素作为评估工具,对企业开展干预,并评估效果。结果表明,干预效果较好,工人接触有害物质的水平明显降低,个体防护用品使用率和正确使用率有较大提高,职业危害风险评估符合率有明显提高。应用风险评估模式干预的示范企业,职业卫生现状得到有效改善,为企业管理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42.
Urban areas are becoming increasingly subject to and vulnerable to water‐related natural disasters. Urban areas are a kind of socio‐ecological system wherein the human development dynamics co‐evolve with the natural dynamics. Most of the literature is focused on the impact of natural disasters on human development; we evaluate the impacts of human development on natural disasters and present an analysis of this phenomenon in the context of megacities. The approach is exploratory and begins with the construction of a database on the 595 existing megacities in the world. Multifactor analysis is then used to determin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megacities. Finally, three structural components (maturity, anthropization and centrality) are identified and then correlated with data on water‐related hazards, distinguishing groups of cities according to their structure and factors of vulnerability to water‐related risks.  相似文献   
43.
如何处理区域内多灾种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是当前多灾种综合风险评估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在梳理沿海城市多灾种之间相互作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触发关系的多灾种耦合危险性评估方法。首先选取多指标建立单灾种分级方案,计算单灾种初始危险性指数;然后构建基于触发关系的多灾种耦合规则,结合GIS技术进行空间耦合,计算耦合后的危险性指数;最后对耦合后的多灾种危险性的综合进行了探讨。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进行了案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多灾种耦合危险性评估中具有可行性,为后续多脆弱性和多灾种综合风险的研究提供支持,为决策者进行科学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4.
根据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技术导则要求,通过对油气田地面工程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及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验收的实践经验,归纳评价过程中现场调查及检测常见的实际问题及难点,总结经验,探讨解决对策,使油气田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控制效果评价更加科学、公正、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45.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发现,青藏工程走廊昆仑山口-清水河段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隐患点有活断层儒移引起路基位错;活断裂作为导水通道,使冰丘穿刺路基;河岸坍塌导致铁路桥墩外露;铁路工程排水沟渗漏,铁路路基两侧水动力条件发生变化,导致铁路路基发生管涌;冻土冬季冻胀,夏季融沉导致路基裂缝、道路翻浆、管道变形;风力堆积作用导致青藏铁路护坡局部沙淤;风力吹蚀导致格拉输油管线外露。综合分析认为,青藏工程走廊昆仑山口-清水河段环境地质问题的产生是自然和人为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应点、线、面结合考虑,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46.
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研究——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磊  徐伟  周忻  马玉玲  袁艺  钱新  葛怡 《灾害学》2012,(1):98-100,110
基于投影寻踪聚类模型(PPC),结合基于实数编码的加速遗传算法(RAGA),对上海市进行了自然灾害社会脆弱性评估的尝试。结果表明:①灾害社会脆弱性最高的为崇明县,其次为宝山区和金山区;②灾害社会脆弱性最低的是黄埔区,其次是徐汇区和静安区;③总体而言,灾害脆弱性较低的地区集中于上海城市中心区,而城市边缘区的社会脆弱性一般较高。  相似文献   
47.
我国目前职业危害形势依然严峻,急、慢性职业中毒案例时有发生。对可能引起急、慢性职业中毒的有毒作业场所,按照其职业危害严重程度实施分级、分重点监管,成为我国职业危害监管工作需要解决的迫切需求。实施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的关键,是确定合理的分级指标,从而将有毒作业场所区分开。本文应用层次分析法,对有毒作业场所的各项评价指标进行分析,并最终确定毒物浓度超标倍数作为最终的分级指标,从而为制定有毒作业场所分级标准,开展有毒作业场所分级监管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48.
Exposure of small laboratory animals to power-frequency high-voltage electric fields was reported to have endocrinological effects, including changes in pineal melatonin levels. It has been assumed that these results are directly attributable to electric-field effects, but this article suggests that air ionization, produced by corona activity at the animals’ body surfaces, may have been biologically active and could be relevant to the interpretation of some epidemiological and other studies. Although presently a matter of dispute, there is evidence that atmospheric ionization may be biologically active and could provide an alternative explanation for at least some apparent electromagnetic field interactions with biological subjects. Consideration of the electricity utilization environment as a whole, rather than one selected component, could allow the introduction of lower-cost, precautionary and putative hazard remediation measures.  相似文献   
49.
长江上游泥石流灾害的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长江上游地区地质条件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活跃、地形起伏巨大、降水丰沛而集中,对泥石流发育极为有利;而长期不合理的人类经济活动(如过度采伐森林、毁林开荒、陡坡耕作、建设和采矿不合理弃渣等)则对生态环境造成强烈破坏,加剧了泥石流灾害的发生,使长江上游成为我国泥石流活动最强烈及灾害最严重的地区。据统计,1753~2002年的200多年中,区内仅一场泥石流致死百人以上的特大灾害点就达17个,累计死亡近6 000人;致死百人以下的灾害点更多,致死十人以下的灾害点不计其数,死亡人数总和远远大于上列数字;有60余个市县政府驻地城镇受泥石流危害或威胁,乡镇则多达上百个。由泥石流造成的人员伤亡每年数十到数百人,经济损失10~15(亿元/a)。其灾害的严重性由此可见一斑。泥石流灾害已成为制约长江上游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研究泥石流灾害,掌握其特征,是长江上游防灾减灾所必需,对促进长江上游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意义。长江上游己查明的泥石流沟6 800余条。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地形高差及岩性差异,使区内发育的泥石流不仅数量众多,而且类型石相当齐全,除无火山泥石流外,几乎 包含了世界上目前己发现的其他各种类型的泥石流。在青藏高原边缘等岭谷高差变化大的地貌过渡带,泥石流极为发育;沿深大断裂带和强烈地震带泥石流集中分布;泥石流主要出现在流域面积小于10 km\+2的小流域内,分布呈非地带性特征。泥石流活动频率高,每年都有成百上千处发生,导致了泥石流灾害频繁。如云南东川的蒋家沟,从1965~2001年的37年中,共发生泥石流459次,平均12.4次/a;甘肃武都柳弯沟平均每年暴发泥石流11次。此外,泥石流搬运泥沙石块的能力惊人,搬运物以粗粒物质为主,据干流和支流的69个泥石流堆积物样品分析,堆积物中粒径大于20 mm 的石块占43.%~64.8%,平均50.4%;由此,常常造成其汇入的主河被堵塞而形成淹没和溃决后水毁等次生灾害。泥石流冲刷与淤积能力极强,运动中可将基岩下切10余m,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岷江及其支流被泥石流堵塞成湖,形成淹没灾害,溃决后对下游造成严重的水毁灾害,均屡见不鲜。  相似文献   
50.
分析了涂装行业存在的主要危险危害,如火灾爆炸、毒物危害、粉尘危害、静电危害和噪声危害等,指出了目前存在的问题,从宏观上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办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