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234篇
安全科学   17篇
废物处理   22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349篇
基础理论   42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5 毫秒
71.
美国加油站的油气排放污染控制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全面回顾美国加州加油站油气排放污染控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两大类地下储油罐的压力管理技术.事实表明,对于加油站的总体油气排放污染控制而言,处于世界前沿水平的CRAB目前也仍然处于不断完善提高之中.国内油气回收行业在标准制定以及引进国外设备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充分的调研论证和科学决策,并自主研发突破一些技术瓶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2.
聚磷菌在不同碳源下的反硝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SBR系统对聚磷菌进行了培养,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手段检测了系统中聚磷菌Candidatus Accumulibacter phosphatis的富集程度.聚磷菌也是一种普通异养菌,为了研究它的反硝化能力,排除了聚磷菌的正常释磷和吸磷过程,仅考察在不同碳源下反硝化性能.结果表明,乙酸和PHB都能成为聚磷菌反硝化的电子供体.当以乙酸为外在单一碳源时,其反硝化速率和PHB生成速率与起始硝酸盐浓度无关,但是当起始状态硝酸盐浓度越高时,消耗单位乙酸生成的PHB和硝酸盐还原量越小.以PHB为内在碳源和能源时,聚磷菌的反硝化速率呈现对于基质(硝酸盐)的零级动力学反应,比反硝化速率为0.973 3mg/(g.h),此外PHB平均比消耗速率为(以PHB计)2.462 6 mg/(g.h).  相似文献   
73.
采用静态烧杯实验考察了强化混凝组合工艺解决某水厂出水COD_(Mn)、色度及铝含量超标的问题。结果表明,高锰酸盐与次氯酸钠联合预氧化,配合使用少量黏土、粉末活性炭混合物强化混凝,可以在氯化物不超标的情况下,使出水COD_(Mn)、色度及铝含量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74.
浸入式短流程超滤膜生产工艺过程膜污染的形成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范青如  肖萍  肖峰  乔春光  秦潼  王东升 《环境科学》2011,32(5):1351-1356
以江苏芦泾水厂膜技术改造工程为对象,从水质、膜工艺特征结合生产运行过程以及污染膜的清洗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膜污染的组分构成,评价不同清洗剂的清洗效果,获取较优的清洗顺序.结果表明,原水以憎水酸(HOA)和亲水组分(HIM)为主体,质量分数各占40.34%和28.48%.溶解性有机物(DOM)则以芳香性蛋白质Ⅱ类物质为...  相似文献   
75.
超滤法处理回用印钞厂擦版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擦版液的特性,选择了适合处理擦版液的单皮层内压式中空纤维超滤膜,对超滤过程中的操作压力、料液温度、料液流速和固含量等工艺参数以及清洗药品和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当进口压力为0.17MPa,膜面流速在2,7m/s左右,循环液温度在40℃左右时,透水速度可达到50—60L(m.h)。操作过程中,只用透过液作简单清洗即可使透水速度得到较好的恢复。只有当透水速度衰减严重时,才在70℃条件下进行化学清洗,而且可以使透水速度得到较为彻底的恢复。化学清洗周期至少在1星期以上。  相似文献   
76.
超滤法处理乳化油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采用CMPS,PS,PS/CMPS共混,PAN,PS和PDC共混中空纤维超滤膜,对乳化油废水进行了超滤实验和比较,探讨了料液流速,操作温度,操作压力,运行时间膜性能的影响,研究了清洗方法对膜性能的恢复效果,试验表明,采用CMPS,PS/CMPS中空纤维膜处理乳化油废不效果较好,透过液含油量符合生产回用标准(300mg/L)适宜的适宜温度为50℃,进口压力为0.12MPa,出口压力为0.10MPa,  相似文献   
77.
膜-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组合系统操作条件及稳定运行特性   总被引:43,自引:3,他引:40  
桂萍  黄霞  汪诚文  钱易 《环境科学》1998,19(2):35-38,46
对膜-复合式生物反应器的操作条件和稳定运行特性进行研究。采用平板式聚丙烯腈超滤膜进行实验,适宜操作压力为0.15MPa,适宜膜面流速1.4-1.7m/s,HRT至少可以控制在4h,悬浮污泥浓度是影响膜通透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适宜值为2-2.5g/L左右。  相似文献   
78.
通过混凝实验,比较了明矾、碱式氯化铝、聚合铝、聚铁以及硫酸铁5种混凝剂强化处理生活污水的效果,并分析了pH对COD、总磷去除率的影响。铝系混凝剂处理效果好于铁系混凝剂。  相似文献   
79.
EBPR中两类细菌PAOs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强化生物除磷(EBPR)工艺可以获取高效的除磷效果,已在很多污水处理厂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大型污水处理厂在相当多的条件下,EBPR工艺也会出现周期性除磷效果的波动和不充分。针对这一难题,研究者试图采用许多手段来研究工艺中的主要微生物。文章针对典型的EBPR工艺和碳源、pH值、温度等因素对EBPR工艺中两类细菌聚磷菌(PAOs)和聚糖菌(GAOs)竞争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0.
The performance of an integrated process including coagulation, ozonation, ceramic ultrafiltration (UF) and biologic activated carbon (BAC) filtration was investigated for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DBPs) precursors from micro-polluted surface water. A pilot scale plant with the capacity of 120 m3 per day was set up and operated for the treatment of drinking water. Ceramic membranes were used with the filtration area of 50 m2 and a pore size of 60 n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 was divided into five fractions including hydrophobic acid (HoA), base (HoB) and neutral (HoN), weakly hydrophobic acid (WHoA) and hydrophilic matter (HiM) by DAX-8 and XAD-4 resins. The experiment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was significantly improved with ozonation in advance. In sum, the integrated process removed 73% of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87% of UV254, 77% of trihalomethane (THMs) precursors, 76% of haloacetic acid (HAAs) precursors, 83%of trichloracetic aldehyde (CH) precursor, 77% of dichloroacetonitrile (DCAN) precursor, 51% of trichloroacetonitrile (TCAN) precursor, 96% of 1,1,1-trichloroacetone (TCP) precursor and 63% of trichloronitromethane (TCNM) precursor. Hydrophobic organic matter was converted into hydrophilic organic matter during ozonation/UF, while the organic matter with molecular weight of 1000–3000 Da was remarkably decreased and converted into lower molecular weight organic matter ranged from 200–500 Da. DOC had a close linear relationship with the formation potential of DBP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