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4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1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太湖蓝藻危机进一步促使国内重点流域提高了氨氮及总氮的最高允许排放标准,推动了含氮废水处理技术的创新开发和处理工艺的应用推广.目前应用的脱氮技术主要包括物化法和生化法两大类,其中生化法中的新型生化脱氮技术是近年的研究热点,包括同步硝化反硝化、短程硝化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和全程自养脱氮等工艺.综述了物化、生化及物化-生化集成脱氮技术,分析了含氨氮、有机氮、硝态氮、垃圾渗滤液等含氮废水适宦的处理工艺,指出物化-生化集成工艺及新型生物技术足经济、高效、稳定脱氮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2.
考察中高温热处理对含氮沥青基活性碳纤维[PACF(NH3)]脱除SO2的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900—1100℃尤其是在1000℃下热处理可显著提高PACF(NH3)脱除SO2的能力.当在30℃下模拟烟气中SO2、O2和H2O的浓度分别为0.002ml/ml、0.1ml/ml和0.1ml/ml,气体流动速率为100ml/min时,0.25g的3种不同比表面积的PACF(NH3)完全除去SO2的时间分别从热处理前的0.25h、1h和1h延长到热处理后的1h、2h和3.5h,SO2穿透后的稳态浓度从热处理前的73%、54%和38%下降到热处理后的32%、24%和10%.脱硫活性的提高主要是由于热处理增强了PACF(NH3)对SO2和O2的吸附作用,加速了SO2的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33.
Because the lack of detailed study of biological decolorization in high salt dye wastewater, it is still difficult to evaluate the biological treatment on high-salinity dye wastewater. The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study the salt-tolerant bacteria, which is useful in the treatment of high-salinity colored wastewater. Simulated wastewater containing 5-150 g/L salt (NaCI) and 50-2000 mg/L Reactive Brilliant Red K-2BP was treated with three salt-tolerant mixed cultures (CAS, TAS, DSAS), which were under a gradually acclimated procedure. With the increase of concentrations of salt and dye, the decolorization became low. The abilities of decolorization of dyes wastewater by three mixed cultures (CAS, TAS, DSAS) were studied, CAS and DSAS mixed cultures showed more active for the treatment of high-salinity colored wastewater than TAS mixed cultures. The results suggested that there might be a simple process for the high salt wastewater treatment, which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conventional activated sludge plants.  相似文献   
34.
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缺氧降解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实验室中,采用摇床试验,在保证缺氧的条件下。研究了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缺氧反硝化降解过程中,硝酸还原酶的适宜作用条件、吡啶降解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情况及吡啶和硝态氮等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C/N对吡啶缺氧反硝化降解具有重要意义,pH和温度均对硝黧还原酶活性具有一定影响。硝酸还原酶的适宜作用条件为:温度25—30℃,pH7.5。吡啶降解过程中,硝酸还原酶活性由低到高逐渐提高,最后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数值。在适宜的碳氮比条件下,吡啶起始浓度越高,硝酸还原酶最后稳定活性越高。  相似文献   
35.
采用H2O2为氧化剂,在连续蒸发壁式反应器中进行了超临界水氧化降解分散染料废水的实验.结果表明:超临界水氧化技术处理分散染料废水时,TOC的去除效果优于TN的去除效果.在25 MPa,380~460℃的条件下,短短30s的时间内,TOC去除率可达到90%以上,而TN去除率却只有45%~60%.随着温度和压力的升高以及氧化剂用量的增加,废水中TN浓度随之下降而NH3-N浓度却随之升高.  相似文献   
36.
含氮杂环化合物在厌氧和缺氧条件下的降解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选取5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吡啶,吲哚、喹啉、异喹啉,2-甲基喹啉,研究了它们在厌氧和缺氧条件下的降解情况,结果表明,上述5种化合物在厌氧条件下的降解从易到难依次为:吲哚>异喹啉≈喹啉>吡啶>2-甲基喹啉,在缺氧条件下的降解从易到难依次排列为:吡啶>吲哚>喹啉>2-甲基喹啉>异喹啉。实验比较,说明5种化合物在缺氧条件下都比在厌氧条件下容易降解,特别是吡啶,其降解速率有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37.
我国污泥生物干化过程中含氮气体(NH_3、N_2O、NO)排放的数据十分缺乏,尤其是NO,因其化学性质极其活泼,在以往的研究中甚少涉及.本研究以东北某大型污泥生物干化厂的连续流强制通风槽式污泥生物干化为研究对象,通过现场试验,考察不同通风策略下干化效率以及含氮气体、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结果表明,当污泥初始含水率约50%时,采用前期供氧为主、中期温度控制为主、后期以除湿和散热为目的的通风策略,可以明显加快污泥干化速率(试验组在第11 d时的含水率为36.6%,对照组为42%),提升干化效果(最终含水率试验组为33.6%,对照组为37.6%),减少氨气累积排放量5%(试验组氨气累积排放为208 mg·m~(-3),对照组为219.8 mg·m~(-3));同时降低温室气体累积排放当量[试验组每吨干物料的温室气体排放当量(eCO_2)为3.61 kg·t~(-1),对照组为3.73 kg·t~(-1)].但NO累积排放量试验组比对照组高出15.9%(试验组为1.9g·m~(-2),对照组为1.6 g·m~(-2)).  相似文献   
38.
大连地区植物生长期大气湿沉降中氮的质量份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人口的集中和工农业的发展,如燃料燃烧、氮肥生产、固氮植物的培育和畜牧业的集约经营等人类活动向大气中排放的含氮化合物激增,使得大气氮沉降量不断增加.氮沉降的增加,已造成了一些地区河口、海口和江湖等水域氮富集和陆地生态系统氮饱和,而氮的输送以湿沉降为主,因此,大气湿沉降氮元素的研究倍受关注.  相似文献   
39.
<正>2014年7月29日德国和奥地利计划向ECHA提议将4种含氮杂环和氧杂有机锡类化学物质列为高度关注物质:2-苯并三唑-2-基-4,6-二-叔丁基苯酚(UV-320)2-(2H-苯并三唑-2-基)-4,6-二叔戊基苯酚(UV-328)2-乙基己基10-乙基-4,4-二辛基-7-氧-8-氧杂-3,5-二噻-4-十四烷酸锡(DOTE)2-乙基己基10-乙基-4-[[2-[(2-乙基己基(氧基)-2-氧代乙基]硫基]-4-辛基-7-氧代-8-氧杂-3,5-二噻-4-十四烷酸锡(MOTE)。  相似文献   
40.
利用自制的烟雾腔系统使臭氧光解产生OH自由基,启动甲苯光氧化产生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粒子,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研究甲苯SOA与氨反应形成的含氮有机物,并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反应产物溶液在205和270nm处的吸光度,探究光照时间、甲苯、氨、臭氧浓度和相对湿度等环境因素对含氮有机物形成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有机酸铵和咪唑类产物的生成浓度随着紫外光照时间的延长,甲苯、氨和臭氧的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但是当臭氧浓度超过一定值后,光解生成的高浓度OH自由基能够使甲苯光氧化产物变成更多的挥发性化合物,从而不利于含氮有机物的生成.水分子的增加会使臭氧光解产生的OH自由基浓度减少,从而导致有机酸铵和咪唑类产物的生成浓度随着相对湿度的增大而降低.这为研究人为源SOA颗粒中含氮有机物棕色碳的形成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