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72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466篇
安全科学   99篇
废物处理   35篇
环保管理   330篇
综合类   2333篇
基础理论   256篇
污染及防治   267篇
评价与监测   236篇
社会与环境   92篇
灾害及防治   26篇
  2024年   24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22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71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18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84篇
  2011年   206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40篇
  2008年   176篇
  2007年   269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16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103篇
  1999年   102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1篇
  1991年   3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十一五期间,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层层落实减排任务,强化目标责任考核,加大工程减排、结构减排、管理减排工作力度。在经济增速和能源消费总量均超过规划预期的情况下,2010年全国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比2005  相似文献   
992.
采用异养硝化培养基从城市纳污水体中富集好氧脱氮菌,将得到的富集菌种分离纯化,得到1株好氧脱氮菌NC1,对氨氮的去除率为72.6%;好氧菌株NC1繁殖较快,生长3~4 h即进入对数生长期,有一定实用意义。考察了在不同条件下菌NC1对氨氮的去除效果,发现当pH为6~9之间、转速超过100 r/min、温度为30℃、碳氮比为6~12时对氨氮的去除效果较好。NC1在去除氨氮过程中pH值升高,且能在异养条件下利用亚硝酸盐和硝酸盐生长。  相似文献   
993.
今年是我国建国60周年,按照环境保护部2009年环境宣传教育工作要求,结合黑龙江省环境保护污染物排放减排总量控制指标任务和重点工作,拟定了本工作要点。要点主要包括了四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994.
广东东莞运河是目前国内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运河的生态重建不仅可改善东莞人民的生活环境,而且会对我国类似河流的水体修复提供经验。本文分析了东莞运河水生环境恶化的原因,提出东莞运河的生态重建应在市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多专业多部门协同工作,按照“截污-清淤-活源-治堤”的思路,一次规划,分期实施,最终实现东莞运河水环境优良的目标。  相似文献   
995.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土壤Cu添加浓度下,在小麦生长不同时期,小麦根区土壤与非根区土壤中总量Cu和有效态Cu的浓度,以此揭示其迁移转化特征。研究发现:小麦生长可以对土壤中的Cu进行吸收,拔节期小麦吸收能力最强;Cu添加有利于小麦对土壤中Cu的吸收,在试验水平下,添加浓度越高促进作用越明显,在200 mg/kg Cu添加浓度下,成熟期土壤中Cu含量较幼苗期减少了79%;小麦生长使土壤中有效态Cu占总量Cu的比重增加,并且使非根区土壤中Cu向根区土壤迁移。  相似文献   
996.
李氏禾人工湿地净化Cr(Ⅵ)污染水体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湿生铬超富集植物李氏禾构建的三段式波形潜流式人工湿地,研究了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显示,李氏禾湿地系统对Cr(Ⅵ)污染水体的净化效果明显好于无植物的对照。当进水Cr(Ⅵ)浓度为2.50 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显著低于对照,说明李氏禾在湿地系统净化Cr(Ⅵ)污染水体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当进水Cr(Ⅵ)浓度超标150倍(7.50 mg/L)时,李氏禾湿地系统出水Cr(Ⅵ)浓度仍可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0.05 mg/L),表明李氏禾湿地系统具有很强的Cr(Ⅵ)污染净化能力。沿程Cr(Ⅵ)浓度的变化显示,湿地系统对Cr(Ⅵ)的去除效率随水流方向逐渐降低,Cr(Ⅵ)主要在湿地系统的前两个阶段被去除。  相似文献   
997.
<正>近日,记者从省政府安办获悉,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迅速发展,有效发挥了对区域经济的窗口、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成为推动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同时,也给安全生产工作带来了新问题、新压力、新挑战。特别是在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发展历史进程中,各级给予入驻企业种种优惠政策和待遇,不同程度存在忽视安全生产审批监督,降低安全生产准入"门槛"等问题,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安全生产先天不足,存在不少  相似文献   
998.
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对3种典型藻类的生长及絮凝作用.以铜绿微囊藻(蓝藻)、四尾栅藻(绿藻)和菱形藻(硅藻)为研究对象,鄱阳湖采集沉积物为悬浮颗粒物,利用500 m L玻璃锥形瓶作为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于此体系中研究了颗粒物对藻类生长的影响,使用混凝试验搅拌仪分别研究了颗粒物粒径、浓度和体系p H对颗粒物絮凝沉降藻细胞的影响.在小型光照均一体系中,2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低浓度)和80 mg·L-1(鄱阳湖悬浮颗粒物高浓度)颗粒物对3种藻类的生长影响均较小.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60~300目颗粒物均促进藻类的絮凝沉降,并且随着颗粒物粒径(D50)的增大,藻细胞的絮凝沉降效率逐渐减小,而且粒径在1~25μm部分的颗粒在此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当颗粒物投加量由0.02 g·L-1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随之提高.在颗粒物投加量为0.02 g·L-1时,铜绿微囊藻、四尾栅藻和菱形藻的絮凝沉降效率仅为11.08%、15.87%和7.50%,当颗粒物浓度升至1.28 g·L-1时,3种藻的絮凝沉降效率分别达42.33%、41.72%、28.98%.在p H值6~10范围内,随着p H升高,颗粒物对蓝藻、绿藻的絮凝沉降作用逐渐减小,絮凝沉降效率分别从p H为6时的36.10%、35.07%降到p H为10时的16.25%、12.59%;而对硅藻的絮凝沉降作用不明显.由此可见,鄱阳湖水体颗粒物影响藻类的絮凝沉降过程,使藻类的群落结构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99.
《绿色视野》2015,(4):25-26
新常态下,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如何走出新路径?2014年,安徽省政协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和专家,围绕这一主题开展了深入调研和专题协商,提出一系列意见建议。委员们认为,只有从源头抓起,坚持标本兼治,打好“减煤”“控车”“降尘”“禁烧”组合拳,才能有效防治大气污染,让全社会共享蓝天白云。用活“加减法”推广清洁能源“产生雾霾等大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根源是对化石燃料的过度消费。根治雾霾,需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ESI-MS/MS)分析了水体和沉积物中全氟化合物(PFCs)浓度水平,结果表明,浑河-大辽河的干流水中,PFCs总浓度范围为1.80~13.0 ng·L-1,其中,PFHx A、PFHp A、PFOA、PFOS和PFDA是主要污染物;沈阳细河中PFCs的总浓度为27.0~50.0 ng·L-1,其主要污染物为PFPA、PFOA、PFOS和PFDA.在浑河-大辽河沉积物中,PFHx A是唯一的检出物,其含量为0.130~0.490 ng·g-1干重;除了PFHx A,PFOS也是细河中的主要污染物,其浓度水平分别为0.070~0.220 ng·g-1和0.180~0.830 ng·g-1干重.采用实测的水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暴露浓度以及预测的无效应浓度(PNEC),运用商值法对浑河-大辽河干流及沈阳细河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生态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和沉积物中PFOA和PFOS的浓度均未达到对生态环境具有风险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