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3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665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01篇
综合类   824篇
基础理论   20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48篇
灾害及防治   2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37篇
  2013年   92篇
  2012年   114篇
  2011年   117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45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37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104篇
  2004年   118篇
  2003年   110篇
  2002年   95篇
  2001年   49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3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曾诚 《福建环境》1999,16(5):2-2
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科技、投入、宣传、法制,是推动我国环保工作向纵深发展的“四个车轮”,而作为四轮之一的环境法制建设,在市场经济的法律框架中,环境保护法律是一个主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市场公正、维护市场秩序,克服市场“失灵”的重要途径。环境法制建设,在规范市场经济,推进我国的“四化”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多年来,我国各级人大,政府颁布的各项法律,  相似文献   
942.
本文在考察减轻自然灾害历史的基础上,指出我国减灾工作经历的经验性减灾阶段长达几千年,至本世纪60至70年代.才逐步发展到了今天的半经验半理论减灾阶段.今后的发展是向系统工程理论指导下的综合减灾过渡.适应这种发展,需要把二、三十年前形成的“以预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的减灾方针,适时调整为“以预防为主、防救结合、综合减灾”的新方针.在肯定我国四十多年来逐步形成和发展的纵向分散(部门型)减灾管理体制,主要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党的领导取得巨大减灾成就的同时,提出必须改革现有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国家综合减灾大法,以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及社会发展对减灾工作的需求.  相似文献   
943.
蓝楠 《环境保护》2007,(1B):72-74
日本在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方面起步较早,相应的法律规定和调控措施比较完善。立法和执法的实践经验比较丰富。在饮用水源保护法律调控方面,借鉴日本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立法实践经验,有助于完善我国相关的法律规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944.
蔡玉斌 《中国环境管理》2004,23(2):54-54,56
对在环保执法检查实践中的种种误区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走出这些误区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945.
落实安全生产法规制度要。严”字当头.不但要严得住.而且要严得好。如何才能严得住、严得好?  相似文献   
946.
论证限期治理是可诉的具体行政行为,探讨限期治理及其行政处罚的主体适格问题,通过对相关法律规范的剖析和质疑,澄清多种模糊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47.
张锋 《环境保护》2020,48(9):55-57
建构于工业化时代的命令型环境规制难以解决环境规制中的法律不完备性、执法方式僵化、激励机制缺失和实施成本巨大等难题,亟须借鉴协商型环境规制的范式。环境行政合同蕴含协商型环境规制的理念、特征和功能,具有公法性、协商性和生态性,能够弥补环境法律的不完备性,激发环境行政主体与相对人的能动性,激励企业注重环保技术创新。基于对影响环境行政合同的因素分析,通过健全程序机制、创新激励机制、建构救济机制来完善协商规制视域下环境行政合同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48.
949.
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环境保护法中一项重要的法律度,为确实落实这项法律制度,本文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的概念、性质、构成以及一些基本法律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讨论,并在此基础上述三种废弃物的提出了几点完善这项法律制度的思考意见。  相似文献   
9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