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10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31篇
基础理论   2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正>整洁的厂区、宽敞明亮的厂房、巍巍耸立的油罐和直插云端烟囱、巨龙般的输送管道,井然有序的生产程序……这一切,无不展示着一座现代企业的雄姿。这是记者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长春输油分公司采访时看到的一幕————采访手记"我们公司属高危行业企业,也是一级防火单位。安全生产是天字号的工程,公司一直牢牢把住‘先进技术、现代化的管理体系、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三关,一时一  相似文献   
22.
志安 《劳动保护》2006,(2):74-74
小老头,实际岁数并不大,30来岁,因为他个头矮,人又瘦,满脸胡子,看起来像一个老头儿,所以人们叫他“小老头”。小老头姓佑,是王家洼采石场的安全员。自从小刘3个月前上任当上场长以来,小老头就像变了个人似的,好似丢了魂儿,整日闷闷不乐地坐在办公室里,眉头拧成了一个疙瘩,脸皱得好似核桃皮,愁眉苦脸的。他干了10多年的安全员,还从来没像近日这个样子。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场长小刘就应了这句话,一把火紧跟一把火烧个不停。他不懂生产工艺,没有具体计划,整日里总是自以为是,想到哪里就是哪儿,不是教训这个,便是骂那个,一天到晚除了罚款还…  相似文献   
23.
重庆典型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7  
以重庆青木关岩溶地下水系统为例,分析了地下水系统入口地表水和出口地下水两年的水文过程、物理化学及部分δD、δ18O数据,目的是掌握地下河系统地球化学在时间及空间上的特征及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系统流量受降雨的影响存在丰水期和枯水期,地下水中化学组分在岩溶含水层运移的过程中受水岩作用、人类活动和雨水稀释作用的共同影响,并表现出较为明显的时间和空间规律性.地下河系统入口的地表水δD、δ18O值分布于重庆大气降水线的下方,地表水蒸发作用强烈,且旱季δD、δ18O值重于雨季,存在明显的季节效应;出口地下水的δ18O、δD值较入口偏负,且相对稳定,认为雨水主要是以通过落水洞直接灌入和通过岩溶非饱和带扩散流等两种形式转换为地下水.  相似文献   
24.
于2009~2010对瓦里关山大气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进行了连续观测.结果表明,瓦里关山夏季频繁受到区域排放的影响,大约17%的CO2浓度标识为污染浓度.2009~2010年CO2平均浓度390.72×10-6,较1995~2008年高17.4×10-6;2009~2010年CH4中位浓度为1851.11×10-9,较2002~2006年高16×10-9,意味着区域内CO2和CH4的排放仍在不断增加.利用遗传算法改进的神经网络模型插补数据获得了完整的空气温度、风速、CO2和CH4浓度时间序列,并对时间序列展开了傅立叶分析.在天时间尺度,由于太阳活动的逐日变化,气象因子、CO2和CH4功率谱在24 h和12 h有着非常明显的谱峰.在月时间尺度,CO2浓度在30 d的周期内有明显的谱隙,意味着气象和物候因素在这个时间尺度上对CO2浓度的影响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5.
空气中的PM2.5是威胁人体健康的主要大气污染物,对其进行有效预测和及时预警具有重要意义.大量研究表明,纳入周边站点信息的随机森林模型在单站点PM2.5预测中显示出良好的效果,但在周边站点选取问题上目前尚缺乏针对性研究,部分选取方法带有主观性.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滞后互相关分析的周边站点优化选取方法,并以上海十五厂空气质量监测站(国控站)为例,构建了预测该站未来1~24 h PM2.5浓度的随机森林回归模型集,比较分析了预测模型中各输入因子的重要性.研究发现,预测站点当前PM2.5浓度值对未来1~16 h的预测最为重要,而气象要素中的风向则对于未来17~24 h的预测重要性最高;周边站点PM2.5信息随着预测时间的延长,其重要程度排名有明显提升,且不同站点对不同时间预测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在建模时应区别对待,优化选取.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方法选取周边站点建立的预测模型不仅在RMSE等精度指标上具有一定优势(12 h和24 h预报RMSE分别降低11.8%和13.3%),还在有实用价值的污染事件空报率上有明显降低(12 h和24 h预报空报率分别降低16.1%和25.6%),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6.
降雨条件下典型岩溶流域地下水中的物质运移   总被引:16,自引:13,他引:3  
通过对2008年4月下旬降雨期间,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出口姜家泉泉水的水文过程、浊度、悬浮颗粒物、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的监测,结合悬浮颗粒物的扫描电镜和能谱分析图,来研究岩溶流域地下水中悬浮颗粒物浓度、浊度、主要阳离子和TOC等物质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在单一岩溶管道较发育的地下河出口,泉水流量、浊度、悬浮颗粒物浓度、主要阳离子和TOC浓度对降雨事件响应迅速;与碳酸盐岩溶解有关的Ca2+、Mg2+和Sr2+等在流量上升的过程中表现为稀释效应;降雨期间,地下河中受雨水侵蚀的土壤输入量增大,引起泉水中浊度和悬浮颗粒物浓度的增大;泉水中Al3+、Fe、Mn、Ba2+和TOC等物质是悬浮颗粒物的伴生物,其浓度随浊度的增大而增大;在研究的2场降雨期间,地下水携带悬浮颗粒物(0.45μm)的总量约为9.7t;在泉水流量的上升和衰减的过程中,水质较差或极差;降雨期间流域内土壤侵蚀和养分的流失,不但严重破坏了脆弱的岩溶生态环境,而且极易造成地下水由土壤侵蚀引起的非点源污染,对当地居民的饮水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  相似文献   
27.
青藏高原地区TSP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大流量采样器采集了2002年11月~2009年8月的瓦里关山地区TSP样品,通过对数据的日、月、年和季节及后向轨迹等方法的分析处理,揭示了瓦里关山地区TSP基本特征及影响因素: 2003~2008年TSP质量浓度多年均值为0.076mg/m3,呈下降趋势.TSP质量浓度的月际变化特征明显,从秋初开始逐步增大,至春季的4月出现峰值(多年平均值为0.195mg/m3),在5~8月的变化中,TSP质量浓度是逐渐下降,9月份达到浓度的最低值(多年平均值为0.029mg/m3);多年平均值在1~4月均超过国家标准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季节变化:春季最高,其次是冬季和秋季,夏季最低,四季的TSP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0.148,0.091,0.037,0.035mg/m3,夏季呈下降趋势,其余季节呈上升趋势.TSP质量浓度明显受到局地气象因子降水量、温度、相对湿度、气压和风的控制.降雨量越小、温度越低、相对湿度越小、风速越小,大气TSP浓度越高,反之越低.春季背景大气TSP的质量浓度平均0.12mg/m3,大风天气为0.22mg/m3,浮尘天气为0.329mg/m3,扬沙天气0.382mg/m3,沙尘暴0.874mg/m3,分别为背景大气的1.8、2.7、3.2和7.3倍,雨雪的清除效率分别为33.9%和26.7%.气象后向轨迹模型分析瓦里关山地区沙尘暴的沙源地来源于新疆北部、甘肃西北部、内蒙古中西部及本省西北部的柴达木盆地.TSP质量浓度远低于城市和区域本底站,代表了全球大陆尺度的环境,冬春季多风沙是造成TSP质量浓度较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8.
瓦里关山降水化学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49,自引:7,他引:49  
报告了1997年在中国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观测站点位于青海省瓦里关山)的降水化学观测结果,该站点位于我国北方高原的半干旱地区,周围较少有局地污染排放源影响,对获的59个降水样品进行了pH值、电导率和可溶性离子成分的分析,其结果显示,该地降水的年平均pH值为6.4,呈中性;年平均电导率为14.8μS/cm,降水较为洁净;降水中的主要离子成分依次为NH^+4,Ca^2+,SO^2-4,Mg^2+,Na  相似文献   
29.
青海瓦里关地面臭氧浓度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讨地面O3 生成和变化机制,利用青海省瓦里关大气本底基准观象台1994~2002 年的地面O3 连续观测资料,结合同期瓦里关CO数据及3 个相近高海拔全球背景站点Mauna Loa, Jungfraujoch, Izaña 的O3 和CO 资料,对瓦里关地面O3 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瓦里关地面O3 浓度有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O3 最高值出现在夏季,而其他3 个站点最高值出现在春季.与Izaña 站相似,瓦里关地面O3 的日变化幅度较小,日最小值出现在中午时分,最大值出现在晚上和凌晨.瓦里关地面O3 和CO 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30.
瓦里关地区降水pH值和电导率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对中国大气本底基准现象台降水化学监测系统进行了描述,对1998年5月至2000年8月期间,在瓦里关山获得的141个降水样品进行了pH值和电导率的分析,其结果显示:(1)本套系统降水发生的随时性和总体质量控制特征的自动化程度较高,是国内目前较先进的一套降水化学监测系统。(2)瓦里关地区1998-2000年期间pH平均值为6.199,范围在5.00-8.50之间,且降水样品的pH值呈中性,有下降的趋势,(3)电导率平均为24.71μs/cm,范围在1.00-50.00μs/cm之间,且夏季高于夏季,降水较洁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