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39篇
安全科学   14篇
废物处理   89篇
环保管理   47篇
综合类   321篇
基础理论   19篇
污染及防治   50篇
评价与监测   1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8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61.
铊的相态分析既是研究自然环境中铊的迁移和生态效应的指标 ,也是指示寻找大型隐伏矿床如铊、金、汞、砷、锑等矿的手段。为了进一步探讨颗粒物中铊相态提取的技术和方法 ,在优化干扰物分离条件下 ,采用七步法提取了几种不同粒径硫酸废渣中铊的相态 ,比较了废渣研磨前、后各相态铊的异同。  相似文献   
462.
为提高挥发性脂肪酸(VFA)的产量,探究了柑橘废渣和剩余污泥不同VS(挥发性固体)配比及调控发酵过程pH值对产VFA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调节共发酵系统pH值为6对VFA的积累有促进作用,柑橘废渣VS/剩余污泥VS为2时的最大VFA产量为11183.12mg/L,是未控制pH值组最高VFA浓度的1.75倍.柑橘废渣中的...  相似文献   
463.
一株纤维素分解菌利用枳实废渣产酶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枳实废渣为碳源,对产纤维素酶G2菌进行固体发酵,通过测定FPA、CMC、C1酶活的大小,对其产酶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产酶最适条件为:枳实在发酵前需进行酸处理;氮源为硫酸铵;含水率为70%;初始pH为5~6;发酵周期为6天.在以上最适条件下,G2菌酶活力为FPA:31.8 IU/ml,CMC:11.86 IU/ml,C1:15.79 IU/ml.  相似文献   
464.
采用Fenton试剂处理青霉素发酵废渣,考察了青霉素去除效果的影响因素,并通过均匀设计试验优化了反应条件。结果表明,采用Fenton法处理青霉素废渣的最优条件为:pH=2.0,反应温度为69℃,反应时间为119min,氧化剂用量为0.6 mL/g。在此条件下,废渣中青霉素的去除率达99.77%以上,并且处理后废渣中大部分营养成分得到保留,为青霉素废渣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465.
以电炉炼锡废渣为原料,经过酸浸处理去除Fe元素后,再用沉淀法制备白炭黑。探索了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分别采用XRD、FTIR、SEM及粒度分析等技术表征了白炭黑产品的物相、形貌、粒径及其分布。实验结果表明,制备白炭黑的最佳工艺条件为:Na OH溶液浓度8 mol/L、固液比1∶10(干燥废渣质量与Na OH溶液体积比,g/m L)、搅拌速率300 r/min、反应温度90℃、反应时间6 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制备的白炭黑产品中Si O2质量分数达92.8%。表征结果显示,所制备的白炭黑产品是由近似球形的颗粒聚集而成的无定形非晶体水合二氧化硅,粒径为95~200 nm的颗粒约占87.5%。  相似文献   
466.
以江苏省稀土行业废渣实际情况为背景,基于国内外对天然放射性物质(NORM)的管理限值水平,通过理论研究和模型构建,建立了废渣中放射性核素质量活度与现场γ剂量率之间的关系。通过现场实验和样品γ谱核素分析结果进行模型修正,在留有足够安全冗余的情况下确定现场γ剂量率筛选水平,并提出了一套操作性较强的NORM废物γ剂量率筛选现场检验程序。  相似文献   
467.
本试验通过采用硫酸铁和聚合硫酸铁分两段对含砷量为6.4g/L的废水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当pH=5、Fe/As(质量比)=3∶1、反应时间为3h时,采用硫酸铁进行初步除砷后废水中砷含量降至0.5mg/L以内,达到了废水排放标准的砷含量要求;当pH=5、按照0.44g/100mL加入聚合硫酸铁、反应时间为2h时,采用聚合硫酸铁进行深度除砷后废水中砷含量降至0.05mg/L以内,达到了饮用水标准的砷含量要求。另外,对初步除砷所得的含砷废渣进行焙烧,当焙烧温度为700℃、焙烧时间为3h时,所得废渣经毒性浸出试验检测,完全满足TCLP毒性浸出试验的要求,可安全处置。本试验找到了一种适合大规模处理高砷废水和含砷废渣的方法,该方法工艺简单、可操作性强,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68.
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法(ICP-MS)研究了粤西大降坪硫铁矿和硫酸生产过程的冶炼废渣中毒害重金属元素Tl、Pb、Cu、Zn、Ni、Co、Cd、Ag、Mo、V和Sr的含量,并进一步结合IRMM连续分级提取法和ICP-MS研究了它们在各个地球化学形态(弱酸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余态)的含量分布。研究结果表明,硫铁矿矿石和废渣样品中Tl、Pb、Cd、Ag等重金属的含量高于地壳背景值,且矿石中40%~60%的Tl、Cd和Ag赋存于元素的活动态(即弱酸可交换态、可还原态及可氧化态之和),它们在冶炼废渣中活动态的百分含量有所降低。浸出实验和风险评价代码的分析数据进一步表明,硫铁矿矿石和冶炼废渣大部分毒害重金属(特别是Tl、Pb和Cd)在生产利用过程中极易活化进入表生环境,形成极大的环境隐患。  相似文献   
469.
石煤废渣资源化利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采用等量取代法以石煤废渣取代部分水泥制作混凝土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石煤废渣具有超细结构 ,可与水泥形成“二级微观填充体系” ,能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改善混凝土界面结构和孔隙结构特征 ,使混凝土的可泵性、坍落度提高。  相似文献   
470.
采用复合添加剂(Ⅱ),主要成分为:重钙、磷酸、亚硫酸氢钠和碳酸钙等,以稻草(或麦杆)为原料,用硫酸酸化水解制取糠醛,硫酸浓度为6%(摩尔%),液固化为1:1 ̄2:1(wt/wt),复合添加剂(Ⅱ)与原料的比为0.05:1(wt/wt),出醛率:稻草为10%;麦杆11%,废渣全部转化为中性复合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