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77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17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48篇
综合类   419篇
基础理论   37篇
污染及防治   85篇
评价与监测   8篇
社会与环境   23篇
灾害及防治   70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45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2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01.
温度对PAC-MBR组合工艺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冬天的低温条件,考察了15℃、20℃、25℃自然温度对PAC—MBR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膜污染速率随着温度的下降呈现加剧趋势,15℃与自然温度的TMP之差随膜污染的增加而逐渐减少,而20℃和25℃与自然温度TMP之差均随着运行时间而增加;加温后的PAC—MBR上清液COD明显高于自然温度下的上清液COD,但是经过膜过滤后,出水COD相差无几,20℃和25℃的上清液氨氮明显低于自然温度,而出水则无明显规律。温度对微生物,特别是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802.
岩体结构面组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岩体结构面组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一直是一个热点研究课题,不同的岩体结构面组合对巷道围岩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的形式与规模都是不同的。本论文根据某具体煤矿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采用离散元法模拟分析了节理不同方位组合对巷道稳定性的影响及其破坏形式,并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论,用以指导煤矿开采施工。  相似文献   
803.
科学地衡量化工企业应急管理水平,一直是各级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和各化工企业管理者当前高度重视与关注的热点。在借鉴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石化行业的特点,从事前预防、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恢复四个方面建立了化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考虑到以往指标权重确定的不足之处,建立了基于组合赋权-VIKOR法的化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多个化工企业的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模型可得出化工企业应急管理能力的强弱排名,评价结果与企业实际情况相符  相似文献   
804.
河蚬或藻存在下组合扰动对内源磷迁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阐明河蚬(Corbicula fluminea)或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存在下,物理和摇蚊幼虫组合扰动对内源磷再生和迁移转化的影响,以太湖梅梁湾上覆水和沉积物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上覆水、间隙水、沉积物中不同形态磷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摇蚊幼虫扰动和组合扰动相比,河蚬或藻类的出现都会使得上覆水中不同形态磷(总磷、溶解性总磷、溶解性磷酸盐、颗粒态磷)显著增加.河蚬或藻类均导致间隙水DIP明显降低,并致使DIP峰值区域向更深处迁移(3~4cm变为4~5cm),而对照试验则相反.与对照试验相比,河蚬或藻存在下组合扰动均导致0~4cm沉积物NH4Cl-P含量及其占总磷百分比降低,Fe/Al-P含量及其占总磷百分比增加,并且河蚬或藻对NH4Cl-P降低和Fe/Al-P增加的影响基本一致.在多种扰动因素存下,摇蚊幼虫对上覆水中DTP和DIP贡献最大,后者可能源于摇蚊幼虫显著降低了间隙水中DIP含量及沉积物中NH4Cl-P含量.这暗示了在组合扰动基础上叠加河蚬或者藻类,均进一步促进了内源磷再生和迁移.  相似文献   
805.
介绍了人工湿地的分类和特点,发展组合人工湿地的原因及国内外近年来多工艺组合人工湿地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结合实际分析各个工艺的优点与不足。对多工艺组合人工湿地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的使用进行分析和展望,可运用组合人工湿地工艺弥补传统水处理工艺的不足,如光催化高级氧化法与人工湿地组合工艺可有效减少水处理时产生的二次污染和土地占用,使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最大化,以期为西北地区组合人工湿地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6.
807.
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五要素典型组合模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人口规模的大小、自然资源禀赋的好坏、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经济社会制度的先进程度和科技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演变进程的5个主要因素。本文以一些典型国家为例,对这5种要素的典型组合模式及其影响力大小和重要性程度进行了研究。人口规模过大或者过小可能促进或阻碍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的经济发展,自然资源的丰缺、地理环境条件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也会增加或者降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难度,但人口、资源、环境这三个因素都不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第一位的、决定性的因素,只有制度才是最终制约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最关键因素。制度不完善,则技术再先进也不可能迅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  相似文献   
808.
通过小试规模试验研究“厌氧产沼气池-缺氧池-跌水充氧池-人工湿地”生物生态组合工艺处理实际生活污水的效能,考察硝化液回流比对脱氮除臭效果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当回流比从25%逐渐增加至200%时,TN平均去除率从15.0%增加至52.3%;但是当回流比继续增加至300%时,TN平均去除率下降至44.7%.在回流比为25%、50%、100%、200%和300%时,硫化氢作为污水中的主要恶臭源,其在缺氧池中的去除率分别为23.7%、30.8%、54.7%、82.6%和90.1%.同时,硫化氢去除率随缺氧池中DO和NO3-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系统回流比为200%时,组合工艺可获得最佳的脱氮除臭效果.  相似文献   
809.
我国石油资源空间流动的地域类型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石油资源空间流动是实现石油资源时空配置的过程,受区域石油资源丰度、石油经济发展水平、石油流动条件等多种要素的影响。根据各区域在石油资源空间流动过程中所承担的职能可大体将石油资源流动空间划分为源地系统、汇地系统和源汇复合系统,文章针对不同的流动职能地域系统,运用威弗(Weaver)组合指数法,分析系统内影响各区域石油资源流动的主导要素组合关系,以此来划分各职能系统内部的地域类型,将源地系统划分为资源–经济复合型和资源–交通复合型两大地域类型,将汇地系统划分为经济主导型、资源依托型、交通带动型和非典型性经济拉动型四大地域类型,将源汇复合系统划分为资源主导型和经济主导型两大地域类型,进而分析了各类型区域的形成原因及地域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810.
混凝-微滤膜组合净水工艺中膜过滤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莫罹  黄霞  吴金玲 《环境科学》2002,23(2):45-49
采用混凝-微滤膜组合工艺处理微污染原水,间歇抽吸的运行方式连续运行,考察了膜组件的抽吸时间,抽/停时间比和曝气量对膜过滤性能的影响.采用膜通透性J/p作为膜过滤性能的评价指标.结果表明,在各操作条件下,膜通透性J/p由于膜污染的发生均先快速降低,随后随时间缓慢下降.但J/p的初期下降速度和缓慢下降阶段的相对稳定值因操作条件的不同而不同.抽吸时间对膜通透性影响较大,其次为抽/停时间比.在一定的条件下,抽吸时间缩短1/2,产水率可提高2倍;抽/停时间比缩短,产水率可提高50%.当抽吸时间和抽/停时间比分别为15min和3.8时,J/p值较高.曝气量在一定范围内的增加有利于提高膜通透性.本试验中,曝气量由2m3/h增加至4m3/h时,膜通透性可提高约15%,但当曝气量增加到6m3/h时,膜通透性并无显著改善.膜面污染物分析表明,在本研究使用的原水条件下,Si和Ca是主要的无机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