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37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646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83篇
评价与监测   77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43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7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培养藻类制取生物能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能源紧张和环境污染是全世界所面临的共同问题,用藻类替代传统作物生产生物能源是生物质能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文章介绍了国内外对藻类培养条件、光生物反应器型式、藻类基因工程、藻细胞收集方法以及能源藻类生产系统的研究成果。研究认为,以藻类为原料生产生物燃料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指出了今后能源藻类生长的重点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2.
高效藻类塘在污水处理中的研究及应用前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效藻类塘是在传统稳定塘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极具推广价值的污水处理技术。它具有停留时间短,水深浅,对氮磷的去除效果好的特点。本文阐述了高效藻类塘的特点、影响因素及去除机理,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3.
河流型硅藻水华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相关文献的研究分析,对硅藻水华发生机制做了一般性探讨,并重点关注了河流型水华的发生机制的独特点。河流水华种类主要为中心硅藻纲,静水生态系统水华种类除中心硅藻纲还包括部分羽纹硅藻纲种类。河流水华硅藻种类对营养盐浓度、温度和光照等环境因子具有一定的适应范围。与静水生态系统相比,河流硅藻水华受气象和水文等物理指标的影响更为明显。河流硅藻水华中常具有时滞现象,其中由气象和水文因素引起的时滞现象最为明显。目前河流硅藻水华的防治仍然以上游水库下泄稀释为主,但是这种方法会造成一定的水资源浪费。河流水华硅藻的生理属性、硅藻水华对生态系统的影响、节水与抑制水华的统筹以及其他控制水华的方法都是未来河流硅藻水华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84.
1—硝基芘对斜生栅藻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张朝  竺乃恺 《环境化学》1998,17(6):554-557
酿要用评价化学品对藻类毒性的标准实验方法,研究了1-硝基芘对斜生栅藻生长的影响,得到了1-NP抑制斜生栅藻生长的EC50(96h)为0.1824mg.1^-1,实验结果还表明,1-NP对藻生长的抑制作用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抑制物性表现为特久且强度大,抑制机理为不可逆性抑制。  相似文献   
85.
水动力条件下蓝藻水华生消的模拟实验研究与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蓝藻水华是当今世界共同面临的重大水污染问题之一。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在温度、光照、初始pH值和营养盐等基本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模拟水流流速分别为10cm/s、20cm/s、30cm/s、40cm/s时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水华的产生与消亡过程,在10~40cm/s流速区间里藻类生长周期随流速增大而变长,藻类最大现存量在40cm/s流速下最大,在10cm/s流速下最小,流速为30cm/s时藻类比增率最大,较适合藻类生存,在整个水华暴发过程中水体氮磷营养浓度呈下降趋势,水体的pH、DO和Ec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6.
通过对神女溪大规模水华进行现场监测和调查,结合当地水文、气象、污染源调查资料,并运用对比、相关分析等方法对神女溪水华原因进行了综合分析,认为叶绿素a与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总氮、总磷、高锰酸钾指数均存在正相关关系,与pH和电导率呈负相关关系,总磷是此次水华的限制因子.  相似文献   
87.
李志勇  郭祀远 《农村生态环境》1998,14(3):54-57,F004
未经处理而排放的有机废水及人畜废物会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利用藻类养殖技术处理这些废弃资源,既改善了环境又可生产出优良的藻类产品,具有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本文对该领域的特点,具体应用及其前景作了较详细的论述 。  相似文献   
88.
自然水体叶绿素a浓度的遥感反演中,泥沙的存在影响着反演精度.如何消除这种影响是提高叶绿素a遥感反演精度的关键,而了解泥沙对藻类光谱特征的影响是消除影响的前提.文章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获取了不同泥沙浓度下藻类光谱曲线,通过分析光谱曲线特征位置的漂移和数值变化,总结泥沙对藻类光谱的影响并提出了消除影响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9.
寒区水体中溶藻铜绿假单胞菌的分离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国北方,尤其是东北地区的一些水体由于富营养化导致的水华现象呈增加趋势,成为急需解决的水环境问题.溶藻菌可从生态调控的角度来控制水华的爆发,因此,在富营养化水体治理方面逐渐得到重视.本文从寒区水华爆发水体中分离获得了一株溶藻细菌JM1,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菌株JM1与铜绿假单胞菌的同源性最高.VITEK系统鉴定表明,菌株JM1与铜绿假单胞菌的相似度为98%.菌株JM1在不同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中可产生不同颜色和p H值的代谢产物,而以葡萄糖和蛋白胨分别为碳源和氮源时发酵液的溶藻效果明显好于其它培养基.菌株JM1的溶藻效果随藻细胞初始密度的降低而增强,随发酵液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当菌体细胞的密度达到1011CFU·m L-1时,可单一抑制藻细胞的生长;当菌体细胞的密度大于105CFU·m L-1时,菌体细胞可促进发酵液的溶藻作用.发酵液作用于藻细胞6 h时可明显影响其恢复能力,当暴露时间达18 h时,藻细胞彻底丧失了恢复能力.菌株JM1发酵液在中性和偏碱性的藻液中的溶藻效果最强,并且经过酸化、碱化和高温处理后,仍然保持较高的溶藻活性.本研究可为基于微生物作用过程的水华控制提供优势的土著菌种及其应用上的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90.
刘成  王杰  陈彬  陈卫 《中国环境科学》2015,35(4):1123-1128
利用小试试验研究了磁性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MIEX~)对高藻水源水中的溶解性有机氮(DON)的去除效能,并通过分子量分布测定、双向电泳等手段初步分析了其作用机理.结果表明,MIEX~预处理对DON具有较好地去除效果,并可有效强化混凝工艺的处理效能.投加量为15m L/L时,MIEX~预处理可提升DON去除率20%;以铜绿微囊藻为主要种属的高藻水源水中藻类蛋白种类不低于230种,且大多数处于酸性端,分子量区间主要分布于15~40Ku、65~75Ku,处于MIEX~预处理可去除的分子量区间,从而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综上所述,MIEX~预处理可以作为强化去除高藻水源水中DON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