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87篇
基础理论   17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71.
广东沿海贝类不同组织器官中的麻痹性毒素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导了广东沿海华贵栉孔扇虫Chamys nobilis,栉江珧Pina pectinata,近江牡蛎Ostrea rivularis、翡翠贻贝Pernaviridis、紫蛤Sanguindaria vicea 文蛤Meretrix meretrix、东风螺Babylonia等七种经济贝类体中不同组织器官(闭壳肌、消化腺,鳃、外套膜,性腺,足,水管等)的麻痹性毒素(PSP)的毒性与分布状况,贝类  相似文献   
72.
余骏  周燕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5):481-483
建立了气相色谱法测定海洋生物体中乐果、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残留量的方法.海洋生物体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用丙酮经超声波提取、弗罗里硅土净化后,用DB-1701毛细管色谱柱分离,火焰光度检测器(FPD)直接测定.在鱼、虾、贝类等样品中添加浓度为0.008×10-6、0.08 ×10-6和0.8×10-6的回收率(n=11)范围为72.6%~11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5.7%~9.0%,乐果、甲基对硫磷和马拉硫磷的检出限分别为0.002×10-6、0.002×10-6和0.004×10-6.本方法具有灵敏、快速、简便等特点,能满足海洋生物体中有机磷农残的监测要求.  相似文献   
73.
海产贝类帕金虫病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国外贝类帕金虫病害的研究进展,包括帕金虫的分类地位、形态结构、生活史、检测方法、病理学、病害发生生态机理、防治技术与对策等。我国目前海产贝类病害越来越重,并且在发病贝类体内也检测到了帕金虫的存在。因此,系统阐述国外贝类帕金虫病害的研究进展,对我国海产贝类病害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4.
Ames试验对海产贝类遗传毒性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Ames试验结合小白鼠生物学试验对贝类腹泻性贝毒(diarrhetic shellfish poisoning,DSP)的提取物进行了遗传毒性初步研究。结果表明:4份贝类样品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遗传毒物的污染,7份贝类样品受到腹泻性贝毒污染。同时本文也从实践上证明在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开展Ames试验对贝类遗传毒性检测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5.
2005~2006年间,在大亚湾海域进行贝类样品采集,共采集了61个贝类样品。首先用生物检测法对其进行了PSP的检测,然后挑选部分样品进行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目的是研究大亚湾海域PSP的季节性变化规律和不同贝类品种间毒素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⑴对生物检测法,样品的PSP含量普遍较低,只有一个样品检出,检出值为163 Mu/100g;季节性变化较明显,主要出现在春季,其他季节未见分布;⑵样品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结果表明,对12种PSP主要毒素成分进行检测发现12种毒素成分均存在于该海域;以牡蛎的四季的毒性值来考察,2005年春季2006年春季;而2005年:夏季秋季冬季春季。  相似文献   
76.
山东半岛近海贝类污染状况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4~5月对山东半岛近海养殖贝类中的有害重金属(Pb,Cu,Cd)、大肠菌群、菌落总数、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等指标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海区内贝类中的Cu、腹泻性贝类毒素(DSP)、麻痹性贝类毒素(PSP)均符合国家无公害水产品的要求;部分海区大肠菌群的含量超标;部分养殖区Pb、Cd、菌落总数超标严重.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TBT(Tributyltin,三丁基锡)在双壳贝类HSP70s(热休克蛋白70)分子的高表达响应,以近江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为材料,用不同质量浓度(0、10-2、10-1、100、101、102、103 ng/L)的TBT对近江牡蛎处理不同时间(12、24、48、96、192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3种器官(消化腺、外套膜和鳃)中HSP70和HSC70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 结果显示:10-1~102 ng/L的TBT能诱导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mRN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表达水平均为先升后降,在96 h达到峰值;103 ng/L的TBT也能诱导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显著高表达(P<0.05),但随着处理时间延长,mRNA表达出现抑制现象. 能诱导HSP70和HSC70基因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P<0.05)的TBT临界浓度均在10-2~10-1 ng/L范围内,可见2种基因对TBT的响应灵敏度高且相同,反应强度也没有显著差异(P>0.05). 3种器官对TBT的响应灵敏度也相同,但在消化腺和鳃中的响应强度都极显著(P<0.01)高于外套膜. 研究表明,近江牡蛎HSP70和HSC70基因对极低质量浓度的TBT就有高表达响应,可以作为TBT污染的早期预警指标;近江牡蛎较适宜的指示器官是消化腺和鳃,其次是外套膜.   相似文献   
78.
青岛近海沉积物PCBs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及贝类污染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利用13C同位素内标法及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青岛胶州湾内外8个表层沉积物,1个沉积物柱状岩心和2个贝类样品中包括14种共平面PCBs在内的50种PCBs同系物含量进行了测定,在所有样品中均检测出了PCBs化合物.讨论了PCBs的分布特征.表层样品以胶州湾东岸的含量最高,从北岸、西岸、胶州湾口及胶州湾外PCBs含量逐渐降低.表层沉积物中总PCBs含量在0.65~32.9ng/g dw. PCBs总含量落在国内外海洋近岸表层沉积物含量范围的中值区.表明污染来源有城市污水排放及大气来源2种,而不属于工业污染类型.多氯联苯主要以低氯取代PCBs为主,大部分高氯取代PCBs的含量低于检出限.柱状样中共平面PCBs的含量及毒性当量浓度总的垂直变化趋势是从1951年到现在逐渐减少.贝类样品的总PCBs含量为4.9~8.4ng/g dw,属低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79.
南海近岸海域腹泻性贝类毒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通过对近年来南海近岸海域贝类样品的腹泻性贝毒素小白鼠生物法检测结果的分析,表明广西主要的染毒海域是涠洲赤控区、铁山港及防城港等地,海南主要的染毒海域是陵水赤控区、海口、莺歌海、三亚及洋浦等地,广东主要的染毒海域是大鹏湾赤控区、大亚湾及北津港等地;广西的涠洲赤控区、海南的陵水赤控区及广东的大鹏湾赤控区DSP毒素含量值较高;在染毒的贝类种类方面,广西和海南比较有普遍性,广东主要以华贵栉孔扇贝和翡翠贻贝为主.  相似文献   
80.
蒋衍 《环境科学》1989,10(5):61-62
本文报道了锦州、大连和丹东相邻海域的海水和贝类铯-137的测定结果,海水中铯-137含量较低,平均值为8.52×10~(-3),Bq·L~(-1);贝类软体组织中含量为0.06—0.13Bq·kg~(-1)鲜样,富集能力四角蛤>蚊蛤>毛蚶、麻蚶,浓缩系数为8.2—14.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