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3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33篇
废物处理   26篇
环保管理   13篇
综合类   230篇
基础理论   138篇
污染及防治   47篇
评价与监测   2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0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21.
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废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催化燃烧法处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生产过程排放的含乙醛、2-甲基-1,3-二氧戊烷、乙二醇的废气,用进口Pt Pd/Al2O3-CeO2球状催化剂作废气催化燃烧的催化剂。在催化燃烧反应器床层空速为20000h^-1、催化剂用量为935mL、反应器入口温度为250℃、进口废气总烃质量浓度为2555~5099mg/m^3的条件下,处理后废气的总烃质量浓度为1~38mg/m^3,远低于120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且总烃去除率达到98.6%~100%,乙醛质量浓度小于99mg/m^3,低于125mg/m^3的国家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22.
除虫菊酯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农业和家庭昆虫防治,主要通过作用于膜结合蛋白而对动物起神经毒性.迷迭香因其抗氧化功能而被应用于很多商业化的除虫菊酯产品中.本实验以大鼠大脑突触体ATP酶为研究对象,对除虫菊酯和迷迭香的药理学进行了研究.用Percoll梯度离心法分离突触体,通过检测无机磷的量来测定总ATP酶和Mg2 -ATP酶活性.结果表明,除虫菊酯在浓度为10 μmol/L时总ATP酶和Mg2 -ATP酶分别降低到对照的80.3%和46.9%.迷迭香在浓度为0.3~30 μmol/L时几乎不影响ATP酶活性,当浓度上升到3 000 μmol/L时,总ATP酶活性降低到66.8%,而Mg2 -ATP酶活性降低到54.5%. 10 μmol/L 除虫菊酯和30 μmol/L迷迭香混合物引起总ATP酶和Mg2 -ATP酶分别降低到72.9%和33.4%.结论: 1) 除虫菊酯能抑制大鼠大脑ATP酶活性; 2) 迷迭香只在高浓度下才对ATP酶有抑制作用; 3) 迷迭香能增强除虫菊酯对ATP酶的抑制作用.图3参19  相似文献   
123.
酯类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的拓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拓扑方法,即考虑分子图顶点的性质,直接用酯类化合物的分子碎片的特征值为主元来构建邻接矩阵。定义并计算了酯类化合物的修正的氢连接性指数^mHA及其倒指数^mHB,分析了30个酯化合物对四膜虫的毒性与分子结构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由酯化合物对四膜虫毒性与^mH的回归方程得出的估算值与实验测定值之间能较好地吻合,平均误差为0.22。  相似文献   
124.
<正>对很多人来说,假期并没有让身心得到休息,反而因过于油腻的饮食,让肠胃不堪重负。食物中有不少"高手",以下6种,不妨一试。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大白菜等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一种植物化学物质——异硫氰酸酯,不但有助于清除肠道垃圾,还能抗癌。为了最大化地保留营养,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学系副教授冯翔建议,这类蔬菜最好不要长时间烹饪,西兰花可以清炒,或焯一下凉拌。洋葱肠道中益生菌和致病菌共存,当致病菌打败益生菌  相似文献   
125.
为探究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有机磷酸酯(organophosphate esters,OPEs)的污染特征、时空分布、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利用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了13种OPEs.结果表明,除磷酸三(2,3-二溴丙基)酯外,其余12种OPEs均有不同程度的检出,总浓度范围为85. 21~1 557. 96 ng·L~(-1),氯代烷基磷酸酯是主要化合物,其中检出浓度最高的是磷酸三(2-氯乙基)酯[tri(2-chloroethyl) phosphate,TCEP],高达447. 08 ng·L~(-1).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OPEs呈现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总检出浓度为220~1557. 96 ng·L~(-1),平均浓度是493. 78 ng·L~(-1),是春秋季的1. 7~2. 6倍.生态风险评估显示磷酸三甲苯酯和2-乙基己基二苯基磷酸酯对有机体(藻类,甲壳类动物和鱼类)具有中或高等风险.高暴露浓度下,OPEs的总非致癌风险为4. 41×10~(-3)~2. 91×10~(-2),均小于1,0~3个月的婴儿最高,总致癌风险值为5. 88×10~(-7)~3. 89×10~(-6),其中TCEP和磷酸三(1,3-二氯-2-丙基)酯对儿童有潜在的致癌风险.长江南京段水源水中OPEs对儿童的长期暴露风险需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26.
该研究采用Rashid N p-nPP比色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对可生物降解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的铜绿假单胞菌产脂肪酶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适培养条件为:温度29℃,摇床转速120 r/min;最佳培养基为:蔗糖0.5%,硫酸铵0.05%,硫酸亚铁0.005%,Tween-60与Span-80按1:1复配乳化剂0.5%,接种量5%,培养基初始pH 9.0。优化后酶活可达33.741 84 U/mL。  相似文献   
127.
聚羟基链烷酸酯(PHA)是许多微生物在不平衡生长条件下合成的一类可作为细胞碳源和能源的物质。PHA代谢已被证明是影响生物脱氮除磷尤其是强化生物除磷功能的一个关键过程。本文综述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厌氧合成PHA代谢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首先,重点介绍了聚磷菌和聚糖菌利用不同碳源厌氧合成PHA的代谢机制以及合成PHA的还原力和能量来源问题;然后对聚磷菌和聚糖菌合成PHA的代谢机理及其化学计量学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针对强化生物除磷机理和PHA厌氧代谢机制研究进展缓慢这一现状,指出了今后PHA还原力和能量产生机制的研究可能是完善强化生物除磷机理的关键点和突破口之一。  相似文献   
128.
介绍了国内外大气环境中有机硫酸酯(OSs)的研究现状,分别简述了OSs的理化特征及影响因素、不同分析方法及对应特征、OSs的分类、来源及形成机制、OSs在大气中的转化及归趋等内容,并对目前常见的OSs分子式和结构式以及三种典型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归纳总结.聚焦目前OSs研究的前沿领域,探讨了目前OSs研究中有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并对未来的研究工作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9.
为了定向调控挥发性脂肪酸(VFAs)中奇偶数碳比率,在合成聚羟基链烷酯(PHAs)过程中改变PHB和PHV的比率,从而改变可生物降解塑料的内在性能。以淘米水为单一发酵对象,将pH值、温度、发酵天数作为影响因素,通过L9(33)正交试验观察VFAs中奇偶数脂肪酸变化,和污泥中聚磷菌合成PHAs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温度为35℃,pH值为8,第7天时奇偶数碳比率约为1∶1;当温度为25℃,p H值为8,第9天时奇偶数碳比率约为1∶2;当温度为45℃,pH值为6,第7天时奇偶数碳比率约为1∶3。将这3种不同比率的组合等量投加至污泥中,PHAs含量有显著增加,其中发酵液奇偶数碳比率为1∶1时PHAs积累量最高,为80.69 mg/L。研究表明pH值对偶数脂肪酸影响最大,发酵天数对奇数脂肪酸影响最大。而且发酵液比化学碳源更有利于PHAs的合成,使厌氧阶段PHB的质量分数显著增加,好氧阶段PHV的质量分数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130.
嘧菌酯作为最畅销的甲氧丙烯酸酯类杀菌剂,是防治水稻病害的常用农药,其对水生生态环境的负面效应值得重视.为研究嘧菌酯对水生生物的危害,进行多阶段(成鱼、仔鱼、胚胎)斑马鱼毒性试验,分析了嘧菌酯对鱼类的急性毒性,同时,通过6 d胚胎发育试验,研究了嘧菌酯对鱼类早期发育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斑马鱼3个生命阶段对嘧菌酯的敏感性(以96 h-LC50(致死中浓度)表示)顺序为:仔鱼(0.39 mg·L~(-1))胚胎(0.61 mg·L~(-1))成鱼(1.37 mg·L~(-1)).6 d胚胎发育试验结果发现,嘧菌酯可诱导斑马鱼胚胎出现一系列不良症状,包括孵化率下降、心率异常、生长抑制和心包水肿等.0.25 mg·L~(-1)的嘧菌酯可显著促进斑马鱼胚胎自主运动和心率,并能明显抑制孵化仔鱼的体长.0.6 mg·L~(-1)及更高浓度的嘧菌酯可明显抑制斑马鱼胚胎眼睛、体节、尾部和心脏的发育.研究显示,嘧菌酯对斑马鱼多个生命阶段均具有一定毒性,但对早期生命阶段毒性更强,因此,其对鱼类早期生命阶段的影响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