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2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28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1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182.
对东坪金矿的样品进行了固定铁和金的测定,17个样品的接含量平均为23×10-6,最高为37×10-6,对五个样品进行了包裹体分析,经过对数化处理的数据表明金含量和固定含量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据此讨论了金与相关的内在因素,并提出了金与在矿床中的分带模式。  相似文献   
183.
通过温室盆栽试验,研究亚法造纸废液干粉对绿豆(Vigna radiate)苗根系的AM真菌侵染及其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适量造纸废液干粉可以加速AM真菌对绿豆苗根系的侵染;添加质量分数0.1%造纸废液干粉,出苗4周时绿豆苗根系的AM真菌侵染率比对照提高80%,出苗7周时地上部生物量比对照提高20%;添加质量分数0.2%~0.5%造纸废液干粉,绿豆苗根系的AM真菌侵染率和地上部生物量在出苗4周之后均不同程度低于对照。结果表明,添加质量分数0.1%左右亚法造纸废液干粉对AM真菌侵染绿豆苗根系和植株生长具有较好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4.
以二烯丙基胺(DAA)、盐酸、偶氮二异丁脒盐酸盐(AIBA)、CS2和NaOH为原料,合成了聚(氯化二烯丙基)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PDACDTC).探讨了单体、引发剂AIBA和助剂EDTA的浓度对氯化二烯丙基(DAAC)聚合的影响,以及n(DAAC):n(NaOH):n(CS2)对PDACDTC中S含量的影响.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表征,并考察了其对模拟含Cu2+废水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单体浓度≥4.8 mol·L-1,AIBA浓度为0.02 mol·L-1、EDTA浓度为0.5 mmol·L-1时,聚(氯化二烯丙基)的特性粘数可达128.5 mL·g-1;当n(DAAC)∶n(NaOH)∶n(CS2)=1∶1.2∶1时,PDACDTC的S含量为32%.对50 mg·L-1和100 mg·L-1的含Cu2+废水的最佳用量分别为205 mg·L-1和415 mg·L-1,PDACDTC中~CSS-与Cu2+物质的量比分别为1.95∶1和1.97∶1,去除率分别为99.51%和99.84%,残余Cu2+浓度均低于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一级标准(GB8978~1996).  相似文献   
185.
186.
以硫酸烧渣强化酸浸提铁后的低含硫尾渣为原料,对硫化溶硫—热分解析硫的硫磺回收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分析了硫化浓度、液固比、溶解温度、溶解时间、热分解温度、分解时间对硫磺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硫化浓度1.17 mol/L,液固比10 mL/g,在25℃下振荡溶解5 min,100℃下热分解120 min,硫的溶浸率和析出率可分别达到97%和99%以上。此优化既可有效减少尾渣对环境的污染,又能实现资源再利用。  相似文献   
187.
Pollutants that exist in anionic species are issues of concern in water treatment. Compared to cationic pollutants, the removal of anionic pollutants by adsorption is more difficult because most adsorbents carry predominantly negative charges in neutral and alkaline environments. In this study, a cross-linked chitosan derivative with quaternary ammonium and magnetic properties(QM-chitosan) was prepared and employed to remove chromium(VI) and phosphorus(V)(Cr(VI) and P(V)) from aqueous environments. The QM-chitosan was characterized by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metry(FT-IR),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TGA), energy dispersive X-ray(SEM-EDX) and zeta potential.Batch experiments show that QM-chitosan can effectively remove Cr(VI) and P(V), and the main mechanism was believed to be electrostatic interaction. A pseudosecond-order model was fitted to describe the kinetic processes of Cr(VI) and P(V) removal. The adsorption isotherms of both Cr(VI) and P(V) on the QM-chitosan were well fitted by the Langmuir isotherm equation. The saturated adsorption capacity of P(V)(2.783 mmol/g) was found to be higher than that of Cr(VI)(2.323 mmol/g), resulting from the size of the H2PO-4ions being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HCr O-4ions. However, the theoretical calculation and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ed that QM-chitosan had a stronger affinity for Cr(VI) than P(V). The adsorption–desorption of the QM-chitosan was evaluated, and high regeneration rates were demonstrated.  相似文献   
188.
膨胀蛭石同步脱铵除磷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膨胀蛭石同步脱除磷能力,采用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了氨氮和磷酸盐共存时接触时间、粒径、pH值以及温度对膨胀蛭石去除氮磷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膨胀蛭石具有较好的同步脱除磷性能,在pH值为7,温度为25℃条件下,用1.00g粒径为80~100目膨胀蛭石对100mL氨氮和磷酸盐浓度分别为50mg/L和10mg/L的模拟污水处理4h后,氨氮和磷酸盐去除率分别达79.4%和93.0%,两者吸附过程均明显表现为"快速吸附,减速平衡"二阶段特征。中性条件下氨氮去除效果最好,酸性或碱性条件有利于磷酸盐去除,温度升高,氨氮去除率下降,磷酸盐去除率上升。等温吸附实验研究表明,膨胀蛭石对氨氮与磷酸盐的等温吸附线均较好的符合Langmuir方程。  相似文献   
189.
渗漏流失是旱地农田氮素流失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引起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上海市郊大面积旱地农田,雨季渗漏流失较为严重。基于氮素渗漏基本理论和当地农田管理习惯方式,为了研究不同施肥方式处理下氮素流失规律,对实验地进行3种不同方式处理:常规施肥、减量15%施肥、不施肥。结果表明,不同深度不同形态氮浓度随施肥时间递减,并且其递减幅度有所差异,递减幅度大致为30>50>70>120 cm。在垂直方向上,氮素在50 cm处有富集的趋势。硝态氮占总氮流失比例较大,各种不同处理方式下其所占比例均超过70%,是氮素流失的主要形态;态氮和亚硝态氮占总氮的比值很低,态氮主要分布在表层,并受施肥的影响较大。减量施肥能够减小土壤渗漏水氮素的浓度,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190.
崇明东滩湿地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铵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崇明东滩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同位素示踪结合泥浆实验,研究了从低潮滩向高潮滩变化的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过程(DNRA)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土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的潜在速率为0.17~0.71 nmol·g~(-1)·h~(-1),表现为低潮滩位较高、高潮滩位较低的空间变化特征.相关性分析表明,酸盐异化还原成潜在速率与氧化还原电位、可溶性有机碳、硝酸盐和硫化物呈显著相关性.此外,nrfA基因丰度与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潜在速率呈显著相关性.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可溶有机碳和总有机碳是影响硝酸盐异化还原成潜在速率和nrfA基因丰度的关键性环境因子,分别贡献了总变异的78.8%和50.3%.通过估算得出,东滩湿地硝酸盐异化还原成过程将硝酸盐转化成盐的潜力为2.5~10.4 t·km~(-2)·a~(-1),贡献了长江口每年无机氮输入量的0.68%~2.85%,因此,硝酸盐异化还原成过程在控制河口湿地氮赋存方面具有着重要的作用.河口潮汐作用导致的湿地环境特征与有机质和硝酸盐含量的变化影响着硝酸盐异化还原成过程,进而对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氮动态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