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3篇
  免费   145篇
  国内免费   258篇
安全科学   341篇
废物处理   11篇
环保管理   586篇
综合类   1681篇
基础理论   219篇
污染及防治   53篇
评价与监测   100篇
社会与环境   388篇
灾害及防治   197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89篇
  2022年   119篇
  2021年   132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52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68篇
  2015年   97篇
  2014年   232篇
  2013年   216篇
  2012年   193篇
  2011年   194篇
  2010年   168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231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49篇
  2005年   113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80篇
  2000年   79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5篇
  1997年   57篇
  1996年   4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01.
《环境》2009,(5):56-56
“深圳、惠州、东莞3市的书记、市长都在这里,要下决心解决你们3家之间污水治理扯皮的问题。这算是这次现场会的一个重要成果。”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近日在惠州开展落实《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现场会调研时,了解到在深、莞、惠3地间多年存在的跨界河流污染情况后立即做出重要指示。  相似文献   
902.
长期以来,由于民族地区的初中学生对自然现象及物理规律认知的特殊性和局限性,民族地区的初中物理教学一直是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热点,特别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结合教学实际,探索符合民族地区特点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是广大民族地区初中物理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西昌地区彝族学生的物理认知特点和作者多年从事民族学生初中物理教学的经历,分析探讨了新课程背景下民族地区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优化的策略和方法,以期能解决人们长期关注的困惑,并对类似教学工作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03.
以水污染灾害为研究对象,从水污染驱动力、污染状态、人类响应3个方面构建水污染灾害综合防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物元可拓评价模型,使用熵权法确定权重,计算出环太湖地区的综合关联度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4~2018年环太湖地区水污染灾害综合防治能力总体上在不断提升,综合防治能力最好的为无锡,其次为常州、苏州和湖州,嘉兴最差,但湖州综合防治能力有下降的趋势,水污染灾害风险加大;环太湖地区都存在人口密度高、水产养殖规模大和酸雨发生率高等问题,水污染灾害防治压力重;在社会环境宜居、经济发达和控源治污的基础上,通过增加相关项目资金的投入、强化监管和预警能力,才能从本质上提升水污染灾害综合防治能力。  相似文献   
904.
基于专利转移数据,采用空间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多种方法,刻画长三角41个城市2010~2018年专利转移网络时空格局演变特征,并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探讨城市创新联系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专利产出和输出均呈现明显的空间极化效应,但专利吸纳的"核心—边缘"特征逐渐弱化;(2)城市专利转移网络呈现显著扩张态势,多中心网络化格局凸显,且空间依赖性逐步增强;专利转移的路径选择具有地理临近特征,且路径创造与路径依赖并存;(3)以专利转移数据表征城市创新联系强度,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实证研究发现,人力资本、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政府支持等是影响城市创新联系的关键因素,且这一过程存在显著为正的空间溢出效应.通过分析专利转移网络的时空演变及其驱动因素,研究不仅完善了创新联系的动态测度方法,也可以为长三角制定科学政策、提升创新能力、构建科技创新共同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05.
在长三角一体化背景下,中心城市规模能级得到快速提升,引发资源环境承载压力的升高,尤其是作为制约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水环境风险备受关注。通过PSIR-TOPSIS模型对合肥水环境综合风险水平进行测度,结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和脱钩分析对城市规模与水环境风险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20年间合肥城市规模水平呈线性增长,水环境风险指数经历持续上升—波动下降—波动上升三个阶段,提示合肥当前水环境风险压力加剧。(2)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显示合肥城市规模与水环境风险呈现“N”型曲线关系,两个拐点分别处于城市规模0.2和0.8水平处,对应城市增长起步阶段和高规模阶段。(3)脱钩分析表明合肥城市规模取得显著增长后,城水关系的脱钩状态进入不稳定时期,强脱钩与扩张负脱钩交替出现,虽然风险水平仍处于上升阶段,但水环境风险的扩大趋势已被抑制,表征合肥城市规模与水环境风险将进入新的平衡发展状态。本文为避免传统水环境评价单一性局限,结合多种理论模型构建城水关系研究框架,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城市与水环境协调共生的理论支撑与参考。  相似文献   
906.
为揭示川滇地区气候特征与旱涝灾害趋势,以川滇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1~2011年的逐月气温、降水资料为基础,采用线性回归、五年滑动平均、M K突变检验、反距离加权空间插值、Z指数法、Morlet小波变换等方法,对川滇地区气候变化特征与旱涝灾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51 a川滇地区气温以021℃/10 a的速率增加;降水量以1076 mm/10 a的速率减少;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正经历着以增温和变干为趋势的气候变化特征,气候暖干化趋势明显。近51 a川滇地区年旱涝灾害总的趋势是向干旱发展,以2000年为转折点,2000年以前该区多涝灾,2000年后多旱灾,这与该区的气温与降水变化一致,气候暖干化的结果直接导致了旱灾加剧。川滇地区春、冬两季旱涝年际周期变化规律强,Z指数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增加;夏季旱涝周期变化十分显著,旱涝灾害程度加剧,干旱化趋势明显;秋季旱涝变化周期性不强,呈弱干旱化趋势发展  相似文献   
907.
正住建部近日透露,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在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已有104个城市开展了智慧城市规划建设,80%以上的二级城市明确提出将建设智慧城市。据了解,目前住建部已公布了两批193个智慧城市试点单位,这些试点单位分布较广,发展水平也千差万别。对于一些小城市或欠发达地区来说,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信息化建设,都无法与发达地区采取同样的评判标准。  相似文献   
908.
环境污染使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阻碍了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加强和维护农村地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是农村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909.
在4次地下水水质监测的基础上,对潜水和浅层承压水的“三氮”含量进行了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分析,同时探讨了时空变化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地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较高,承压水中浓度明显高于潜水,4次采样结果承压水氨氮浓度超标率均在50% 以上;(2)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含量在承压水中能达到良好的标准,在潜水中超标率高;(3)氨氮浓度季节变化明显,9月份浓度显著高于4、6和11月。硝酸盐氮和亚硝酸盐氮在潜水中6月份浓度最高,在承压水中季节变化不明显;(4)地下水氨氮含量空间变异性强,浓度较高的多集中在流经洪湖的内荆河两侧区域。研究区地下水水质受气象因素、农业活动、农村生活污染以及氧化还原环境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10.
贵州地区在小冰期的气候环境状况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缺乏,综合历史文献资料分析与地质记录的研究仍有待加强。基于1470~1949年贵州地区旱涝历史文献资料重建该区干湿变化序列,然后运用互信息的相关分析方法对此序列进行检验,再通过小波分析探究其干湿变化过程与周期。同时,结合高分辨率石笋δ18O序列、海洋热状况和国家与地方政权的动荡情况,讨论其控制因子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研究表明:(1)贵州地区15世纪末期气候偏干,16世纪整体较湿润,在经历了17世纪前期的干旱期后,从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前期为一个长期较稳定的湿润期,与众多古环境研究记录较为吻合;(2)小波分析表明干湿变化具有128~155年、32~55年、11~20年的周期,反映其干湿变化主要受太阳活动控制;(3)贵州地区湿润程度受南亚夏季风强度、ENSO、AMO等因素影响,且对当地政治活动和地表生态环境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