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安全科学   8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82篇
基础理论   26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53篇
灾害及防治   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利用航空遥感影像结合野外调查方法 ,获取了研究区域 1 979年和 1 999年土地利用类型图 ,并分析了该时段土地利用变化情况。通过农户调查 ,探讨了土地利用变化的原因。分析表明 ,技术水平提高和投入增加是耕地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 ,提高土地经济收益是旱地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直接动力。  相似文献   
172.
高原退化湿地纳帕海植物多样性格局特征及其驱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对滇西北纳帕海湿地不同退化演替阶段的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多样性格局的研究结果表明:纳帕海共有植物115种,隶属38科、82属,植物群落15个,包括3个沉水植物群落、2个浮叶植物群落、6个挺水植物群落、4个草甸群落。其中原生沼泽有湿地植物25种,隶属16科、17属,3个沉水植物群落、2个浮叶植物群落;沼泽化草甸有湿地植物35种,隶属19科、26属,6个挺水植物群落;草甸有湿地植物64种,隶属28科、55属,4个草甸群落;垦后湿地仅有农作物4种,隶属4科、4属。随着原生沼泽、沼泽化草甸向草甸、垦后湿地的退化演替,植物群落伴生种增多,优势种的优势度明显下降,群落结构逐渐变得复杂;原生沼泽、沼泽化草甸植物群落分布面积萎缩,草甸、垦后湿地面积不断增大;物种丰富度与多样性指数随原生沼泽、沼泽化草甸、草甸的退化演替而逐渐增加,草甸植物物种丰富度、多样性指数最大,而垦后湿地为最低值。纳帕海植物多样性格局特征是对不同人为干扰强度与类型的响应,当前影响植物多样格局的驱动力主要是排水垦殖、无序旅游、过度放牧和周边森林的破坏等人为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73.
扎鲁特旗土地利用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利用1988年和1997年的TM影像数据(覆盖范围主要包括扎鲁特旗行政辖区的中部低山丘陵区和南部倾斜冲积平原区的20个苏木),通过计算扎鲁特旗1998年至1997年间土地利用转称矩阵,分析了该区域近10a来土地利用/覆盖的时空变化规律,并进而探究了导致该变化发生的自然、人文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在1988年至1997年间,该区域林地和草地大面积减少,耕地大面积增加,土地沙化和盐碱化现象严重。探其原因主要是由社会、经济等人文因素造成,而包括气候波动在自然条件只是土地利用变化的背景条件。  相似文献   
174.
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展的驱动因素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84—2003年间4个时段的TM影像解译获得该时期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变化规律,并结合大量的社会经济资料,定量分析了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扩张与社会经济因素的关系,筛选出非农用地高速增长的主导驱动因素,揭示了主导驱动力在不同时期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非农用地扩张的社会经济驱动因素随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而显著变化,GDP、上海对苏州的经济辐射作用和人口增长是过去20 a间苏州市非农用地急剧扩张的3个主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75.
咸宁市咸安区耕地资源变化态势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的减少是咸宁市咸安区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在分析1949~2000年咸安区耕地变化的基础上,应用相关分析法分析了近10年来引起该区耕地变化的原因:人口增加、经济发展及土地管理政策等,并提出了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控制城市规模,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及建立耕地流转制度以推动适度规模经营等措施.  相似文献   
176.
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系统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以深圳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系统为例,用灰色关联方法确定影响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子并判别其最大驱动力,结果表明:深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变化与外资利用额的关联系数最大,达到0.8491,其次为基础建设投资颧、第三产业产值、工业总产值及总人口数量;耕地、林地、荒地、水域面积变化则与城市化率的关联系数最大。以1991-1999年间的建设用地面积作为灰色系统特征数据序列,选取与其关联系数最大的五个驱动因子序列数据作为相关因素数据系列,建立CM(1,6)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的计算值和实际值的相对误差最大为11.11%,最小为-0.25%,平均相对误差也只有3.41%;检验结果表明,2000-2004年的模拟值与检验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3.74%,模拟精度较高,因而可以利用该模型预测深圳市建设用地的增长规模。  相似文献   
177.
以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为主要信息源,利用Arcgis、Fragstats等数据处理软件,获得了平江县2006、2010、2014三期景观格局指数,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006-2012年平江县主要的景观类型分别是林地。(2)从景观水平上看,2006-2014这8a时间内,研究区的景观格局虽有所变化,但总体呈一个较为稳定的水平,呈可持续发展的趋势。(3)引起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力主要包括近几年人口的迅速增长引起的土地利用类型转变;生产技术进步、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景观格局变化;受湖南省和平江县制定的相关政策、相关规划影响的统一规划、协调发展的景观格局正在逐步形成。  相似文献   
178.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与户籍制度约束的放松,我国出现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流向城镇的现象,吸引了学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主要综述关于劳动力流动驱动力及其影响方面的国内外研究。和其他工业化国家一样,我国劳动力流动趋势也与工业化进程相一致,同时与我国不同阶段的国民经济战略相关。劳动力流动的驱动力分为宏观和微观因素,我国宏观经济战略、户籍制度,以及微观个体及其家庭所面临的收入、福利、风险等因素相互交织,共同作用。在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的关系方面,不同学者分别从劳动力市场供需、商品市场供需和一般均衡模型出发得出了不同的结论。结合中国国情,国内学者一般认为促进劳动力流动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在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二战后,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和乔根森等人不断发展完善了二元结构模型,80年代后,重视微观基础的新古典主义增长模型兴起,学者开始在此基础上研究劳动力流动与经济增长及经济周期的关系。本文还总结了国内测算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不同方法和结果。对劳动力流动的研究已取得丰硕成果,但我国城镇化和劳动力流动尚有相当大的空间,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全部转移至城镇,会面临更大的制度挑战。如何调整制度,更好地推进这一进程,仍是未来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79.
土地资源承载力是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指标,基于驱动力-压力-状态-响应的研究框架构建杭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熵权TOSPSIS方法对杭州市2009—2017年土地承载力及其各子系统水平进行评价,同时引用障碍度模型对杭州市土地承载力的障碍因素进行诊断,最后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杭州市承载力子系统内部的耦合协调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2009—2017年杭州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的评价结果呈波动上升趋势,评价年限内土地承载力整体水平处于中级状态,但距离优质承载力仍有一定的差距;(2)从2009年到2013年,障碍度因素主要集中在驱动力系统和压力系统,2014—2017年,障碍度因素主要集中于状态系统和驱动力系统;(3)在研究区间内杭州市承载力系统整体的耦合协调度较好,但距离优质协调仍有不小的差距,其中承载力系统耦合度总体较高,除2009年处于拮抗级别外,其他年份均处于高水平耦合级别,并且在研究年份内各年的耦合度评价结果均高于耦合协调度评价结果,同时评价区间内系统耦合协调度变化大致呈“初级协调到良好协调再到初级协调”的态势。  相似文献   
180.
巢湖2016年蓝藻水华时空分布及环境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胡旻琪  张玉超  马荣华  张壹萱 《环境科学》2018,39(11):4925-4937
针对近年来巢湖蓝藻水华暴发频繁,基于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erate-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um-radiometer,MODIS)多光谱遥感数据,采用浮游藻类指数(floating algae index,FAI)和藻华像元生长算法(algae pixel-growing algorithm,APA)提取了巢湖蓝藻水华覆盖面积,在分析2016年巢湖蓝藻水华时空分布规律基础上,结合巢湖水质、气象数据,讨论了藻华暴发的主要环境驱动力.结果表明,2016年巢湖藻华暴发季节与往年一致(5~11月),但藻华首次暴发时间推迟到5月,持续时间缩短至204 d,平均藻华面积85.53 km2.其环境驱动力研究发现,尽管巢湖主要水质指标呈现下降趋势,但总氮、总磷浓度依然分别超过V类和IV类水质标准;与往年相比,2016年春季风速偏大(△W=0.1 m·s-1)、降水偏多(△P=0.8 mm)与日照时数偏低(△S=-1.3 h)是巢湖藻华面积减少、起始暴发时间推迟的主要原因;藻华持续期内,降水成为影响藻华面积月际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当日平均风速不仅与当天藻华面积存在较显著的负相关(P<0.05),当风速较大时对后续几日的藻华面积产生一定的滞后影响.这些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巢湖蓝藻水华情况,为应对巢湖藻华暴发与气候变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