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25篇
安全科学   270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140篇
综合类   419篇
基础理论   133篇
污染及防治   35篇
评价与监测   60篇
社会与环境   49篇
灾害及防治   6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为了提高阿特拉津降解菌Acinetobacter sp.DNS32的产量,分别采用响应曲面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对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培养基中3个重要基质成分(玉米粉、豆饼粉、K2HPO4)进行优化研究。响应曲面法确定3种成分的含量为玉米粉39.494 g/L,豆饼粉25.638 g/L和K2HPO43.265 g/L时,预测发酵活菌最大生物量为7.079×108CFU/mL,实测量为7.194×108CFU/mL;人工神经网络结合遗传算法优化确定3种主要成分含量为玉米粉为39.650 g/L,豆饼粉为25.500 g/L,K2HPO4为2.624 g/L时,预测最大值为7.199×108CFU/mL,实测量为7.244×108CFU/mL;最终确定培养基配方:玉米粉为39.650 g/L,豆饼粉为25.500 g/L,K2HPO4为2.624 g/L,CaCO3为3.000 g/L,MgSO4.7H2O和NaCl均为0.200 g/L;优化后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生物量比优化前提高了36.6%。结果表明,在阿特拉津降解菌DNS32发酵培养基组分优化方面,响应面法和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都是可行的,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遗传算法具有更好的拟合度和预测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2.
大型公共场所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设计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针对方向式动态引导在大型公共场所安全疏散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对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研究不足的现状,提出利用比值函数设计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的方法。并借鉴TSP(旅行商问题)方法的求解思路,提出可用于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优化的禁忌搜索算法。以一个内部布局较为复杂的大型公共场所模拟场景为例,利用MA-ESM疏散模型,分别模拟了引导人最优移动路径、最短移动路径和影响面积最大路径3种不同情景下疏散效果。结果表明,利用影响面积和路径长度比值最大的优化算法计算得出的引导人移动路径,既可满足在相同时间内引导更多的人员进行疏散,又可节省总体的疏散时间,充分保证疏散效果,验证了笔者所提出的动态引导人移动路径优化算法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3.
104.
近年来,京津冀地区采取了大量污染减排措施进行大气污染治理,如何客观评估减排效果是目前大气环境领域的研究难点.为准确评估大气污染过程的减排效果,本文利用北京地区常规气象资料、国控站PM_(2.5)浓度资料,遴选了北京地区2018年3月11—14日和2013年3月14—17日两次空气污染过程,计算了大气容量系数、静稳指数,并利用KNN数据挖掘算法和WRF-Chem模式,对比分析了有无减排条件下的PM_(2.5)日均浓度.结果表明:两次空气污染过程的天气形势和局地气象条件较相似,就大气热力和动力的垂直结构来看,2018年空气污染过程比2013年空气污染过程的大气稳定性更强、边界层高度更低、环境容量更小,但PM_(2.5)峰值浓度却显著下降,平均浓度明显降低,PM_(2.5)小时浓度的增长趋势相对平缓,重污染持续时间缩短.KNN数据挖掘算法减排评估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够较好地预测PM_(2.5)日均浓度的变化趋势,2018年3月11—14日,在减排和不减排情景下PM_(2.5)日均值分别为171和229μg·m~(-3),减排使得污染过程PM_(2.5)平均浓度下降了25.3%.数值模拟结果与KNN数据分析结论吻合,进一步验证了减排措施的有效性.综合看来,2018年空气污染过程中PM_(2.5)浓度相比历史相似气象条件下的污染过程显著降低,这是长期大力度减排效果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5.
OBIA与RF结合的龙口市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解译精度,本文提出面向对象影像分析(Object Based Image Analysis,OBIA)与随机森林(Random Forest,RF)结合的土地利用信息提取方法。采用Landsat 8 OLI影像,针对不同地物特点,阈值分割和多尺度分割结合创建影像对象,规则集和分类器协同分类,基于Relief F算法分别对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及所有特征降维筛选特征子集,并与全部特征一起应用RF建模,对龙口市进行土地利用信息提取与比较。结果表明:OBIA与RF结合提取土地利用信息,基于Relief F算法筛选纹理特征,保留完整光谱、几何、空间关系特征构建RF模型,建模错分率为0.0958,分类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9.37%和0.872,取得较理想结果。该方法可应用于中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信息提取。  相似文献   
106.
通过Mie散射理论公式构建目标函数,利用免疫进化算法对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的实部和虚部进行协同优化,据此创新性地提出了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反演的新途径.基于成都市2017年9~12月逐时的气溶胶散射系数和吸收系数观测数据以及该时段同时次GRIMM180大气颗粒物监测仪的连续监测资料,研究结果表明,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反演的免疫进化算法不仅是普适的,而且还具有收敛速度快、计算稳定和求解精度高等特点.通过与其它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反演方法的对比分析,进一步论证了新方法的优势,这为气溶胶等效复折射率演变机理以及气溶胶吸湿性增长模型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算法保障.  相似文献   
107.
北京市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PM10关系的时空变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M_(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与其它污染物的相关关系是PM_(2.5)时空统计分析的主要研究内容.然而,现有的方法直接从监测站点的角度对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难以有效地揭示PM_(2.5)浓度的聚集分布特征;同时,常用的地理加权回归在对PM_(2.5)与其它污染物间关系进行建模的过程中,缺乏同时考虑时间异质性与空间异质性,从而不能准确地描述依赖关系的时空变异特征.为此,首先借助于空间聚类分析技术,对北京市2014年PM_(2.5)浓度的聚集结构进行探测,在此基础上,通过聚集结构来分析PM_(2.5)季节性时空分布特征.然后,利用地理时空加权回归对北京市PM_(2.5)与PM_(10)季节平均浓度间关系进行建模,依据回归结果分析PM_(2.5)-PM_(10)间关系的时空变异特征.实验结果表明,春夏季节PM_(2.5)污染程度及空间变异程度均低于秋冬季节,各季节PM_(2.5)浓度均表现为北部浓度低、南部浓度高的空间分布特征;地理时空加权回归具有更好的拟合效果,由回归系数进一步可发现,春夏季PM_(2.5)-PM_(10)相关性低于秋冬季PM_(2.5)-PM_(10)相关性;各季节均表现为西北部PM_(2.5)-PM_(10)的相关性高于东南部PM_(2.5)-PM_(10)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8.
Acute toxicity and presumable harmless concentration of two commercial insecticides, Furadan 3G and Malataf 50E were reported for tubificid worms, Tubifex tubifex and 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L. hoffmeisteri were found more susceptible to both the insecticides; the Furadan was found to be more toxic than Malataf to tubificid worms. Analysis of variants showed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safe concentrations of the same insecticide to different species.  相似文献   
109.
Introduction: Fatal crashes that include at least one fatality of an occupant within 30 days of the crash cause large numbers of injured persons and property losses, especially when a truck is involved. Method: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effects of truck-driver-related characteristics in fatal crashes, a five-year (from 2012 to 2016) dataset from the Fatality Analysis Reporting System (FARS) was used for analysis. Based on demographic attributes, driving violation behavior, crash histories, and conviction records of truck drivers, a latent class clustering analysis was applied to classify truck drivers into three groups, namely, ‘‘middle-aged and elderly drivers with low risk of driving violations and high historical crash records,” ‘‘drivers with high risk of driving violations and high historical crash records,” and ‘‘middle-aged drivers with no driving violations and conviction records.” Next, equivalent fatalities were used to scale fatal crash severities into three levels. Subsequently, a partial proportional odds (PPO) model for each driver group was developed to identify the risk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crash severity. Results' Conclusions: The model estim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isk factors, as well as their impacts on different driver groups, were different. Adverse weather conditions, rural areas, curved alignments, tractor-trailer units, heavier weights and various collision manner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crash severities in all driver groups, whereas driving violation behaviors such as driving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lcohol or drugs, fatigue, or carelessness were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the high-risk group only, and fewer risk factors and minor marginal effects were identified for the low-risk groups. Practical Applications: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for specific truck driver groups are proposed. And drivers with high risk of driving violations and high historical crash records should be more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10.
基于PSO优化BP神经网络的水质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河流水质,结合汾河监测数据,使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BP神经网络模型(PSO-BP)进行水质预测.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输入变量,利用PSO算法修正BP网络的初始权值、阈值,优化神经网络结构及算法全局收敛性.采用该模型对汾河主要污染物指标COD、BOD5、氨氮、挥发酚等进行预测和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的BP神经网络模型相比,PSO-BP模型使最大相对误差从15.43%减小到1.46%,其平均误差由4.00%减小到1.01%,预测均方根误差从5.956×10-3减小到1.605×10-4.因此,基于PSO-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更加精确,可用于水质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