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104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18篇
环保管理   27篇
综合类   218篇
基础理论   121篇
污染及防治   60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4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40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61.
光度法测定水中己二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了在碱性介质中,沸水浴条件下,己二胺与2,4二硝基氯苯反应生成黄色的1,6二(2,4二硝基苯胺)己烷化合物,用氯仿萃取后于波长420nm处,用20mm比色皿比色测定。文中对碱的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显色剂用量及萃取效率等进行了较详细研究,确定了最佳实验条件并进行了废水样品分析,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62.
厌氧工艺对含铬(Ⅵ)废水处理效果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砂石和活性炭作为填料,自制厌氧生物滤床系统,并对系统进行驯化,发现完成驯化后的稳定系统具有良好的去铬(Ⅵ)能力.废水在系统中经过2 h运行,加入碳源的试验组与不加碳源的对照组的铬(Ⅵ)去除率分别为87.33%和66.31%.恒流泵最佳流量为47 mL/min,外加碳源后,铬(Ⅵ)的浓度由60 mg/L左右降到0.5 mg/L以下,需要4 h,而对照组需要14 h,铬(Ⅵ)浓度由64.66 mg/L提高到 75.53 mg/L时,对本系统负面影响甚微,提高到95.47 mg/L时,系统出水达标所需时间延长到7.5 h.本系统具有耐受一定程度的浓度冲击以及进一步驯化、提高处理负荷的潜力.  相似文献   
63.
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稀土元素Ce3+掺杂Bi2WO6光催剂,通过X射线衍射、场发射电镜扫描、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N2物理吸附-脱附等手段对合成材料的结构、形貌、光吸收等物理化学性能进行表征,并以染料废水中罗丹明B的降解考察其光催化活性.结果表明,Ce3+掺杂量为0.05%时,其结晶度好、颗粒较均匀、具有较强的可见光吸收性能,且比表面积比纯Bi2WO6提高近10%以上,对罗丹明B的去除效果最好;催化剂用量越高、罗丹明B的初始浓度越低、反应溶液pH值越低、H2O2的浓度越高越有利于Ce/Bi2WO6对罗丹明B的吸附和降解;而阴阳离子的影响各不相同:NO3-、SO42-没有太大的影响; Na+、K+、Ca2+、Mg2+、Cl-的加入均促使的染料的去除;HCO3-抑制了罗丹明B的吸附,但是却促进了光降解.另外,经重复使用3次,光催化降解速率常数并没有降低,表明稀土Ce3+改性Bi2WO6是一种有效稳定的光催化剂.  相似文献   
64.
光合细菌对2,4,6-三氯苯酚的降解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混合光合细菌PSB-DR在不同光照、接种量和pH值下对2,4,6-三氯苯酚(2,4,6-TCP)的生物降解特性,确定了PSB-DR生物降解2,4,6-TCP的优化控制条件.结果表明,光照培养下,接种量30%,初始pH值7.0时2,4,6-TCP降解效率最高.在此条件下,50mg/L的2,4,6-TCP经5d后降解率达到82.3%.培养基中醋酸钠的加入对2,4,6-TCP降解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SB-DR静息细胞对2,4,6-TCP的降解符合高浓度底物抑制的酶促反应类型,其降解动力学参数rmax=1.746h-1,Km=38.333mg/L,Ki=260.87mg/L.  相似文献   
65.
水稻锌指蛋白基因OsWIP6的克隆、表达及RNAi载体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水稻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基因的表达调控机理及生物学功能,克隆了水稻的一个C2H2型锌指蛋白转录因子基因(OsWIP6),并构建其RNA干涉植物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转化获得转基因植株.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OsWIP6氨基酸序列与拟南芥两个WIP家族转录因子高度同源.组织差异性表达分析表明,该基因在水稻花发育上具有表达偏向性.与野生型相比,转基因水稻表现为抽穗延迟,结实率及千粒重降低,半定量分析显示转基因植株OsWIP6表达量明显下降.因此,推断OsWIP6基因与水稻育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6.
基于三硝基甲苯(TNT)溶液采用常规处理方法难以降解,采用60Co-γ射线对三硝基甲苯溶液进行辐照降解,研究了吸收剂量、初始浓度、溶液初始pH值、双氧水(H2O2)等因素对辐照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60Co-γ射线辐照能够有效地降解三硝基甲苯.三硝基甲苯溶液初始浓度为5—50 mg.L-1,当接受不超过15 kGy剂量时,三硝基甲苯的降解率可达100%,化学需氧量(COD)去除率可达55%;弱酸性和碱性环境更有利于三硝基甲苯的降解和COD的去除;加入少量H2O2时,三硝基甲苯降解率和COD去除速率均随之增加,但过高的H2O2加入量将会抑制三硝基甲苯的去除,并且加入H2O2的量愈大其抑制作用愈明显.  相似文献   
67.
数值模拟结合SF_6示踪法确定煤层钻孔瓦斯抽采有效半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准确确定煤层钻孔的瓦斯抽采有效半径,实现最优钻孔设计及最佳抽采效果,根据煤层瓦斯流动理论与煤岩体变形理论,建立钻孔抽采煤层瓦斯的气固耦合数学模型。并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模拟SF6气体在瓦斯渗流场内的运移过程。利用SF6气体示踪法进行现场测试。依据相似定律,结合模拟与实测结果确定钻孔抽采有效半径的范围。以黄陵集团一号煤矿306工作面为例进行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模拟结果与实测结果基本吻合;在钻孔直径为94 mm,抽采负压为15 kPa的条件下,预抽30天后,试验工作面抽采有效半径为5.88 m。  相似文献   
68.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新材料、新工艺的不断应用,石化企业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数量逐渐增多,危险源和安全隐患日益突出,石化企业的发展迎来了安全生产的全新挑战。论述了PDCA循环管理和6s管理的概念、含义及实施步骤,分析了催化裂解阶段包括原料产品、反应装置等方面的危险性,提出将PDCA循环与6S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应用到石化企业催化裂解阶段的具体内容和注意事项,应用PDCA与6S相结合的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创新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69.
六价铬对玉米种子萌发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主要研究了不同浓度六价铬胁迫对不同玉米种子萌发和部分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六价铬胁迫下,玉米的生长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并随溶液中六价铬浓度的增加,抑制加重。玉米幼苗植株吸收六价铬的量随其胁迫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随六价铬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丙二醛(MDA)含量同样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70.
Material recovery processes are presented as the optimum option for recycling plastic wastes as a means of recovering hydrocarbon resources. There exist a large variety of automated material recovery processes for recycling of such wastes but each with significant limitations. Of these, the separation based on differences in densities is advocated as the optimum process either for producing recycled products or preparing wastes for subsequent recovery processing.Density separation processes based on cyclone type density media separation (DMS) is presented as an important, potential method for increasing plastics recycling process capacities. It is demonstrated to have the capacity to separate a significantly larger range of particle sizes than those presently processed industrially. The mathematical relationship for the prediction of quality of typical LARCODEMS type density media separations by particle size and density as expressed by the Ecart Probable is presented.A proposed device configuration is presented for density media separation to optimize the recovery and purity of both density fractions produced. It is also suggested that to be economically viable, a large scale of operation is required for industrial plastics recycling operations recovering and producing a number of different plastics with a purity to be used as a substitute for virgin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