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1篇
安全科学   29篇
环保管理   14篇
综合类   107篇
基础理论   14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3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黑曲霉M1M15M19降解稻草秸秆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黑曲霉M1M15M19在含不同浓度的C源、N源稻草秸秆基质上培养30 d过程中木质纤维素酶类和主要化学成分.结果表明,黑曲霉M1M15M19降解秸秆的最佳条件是低碳高氮LCHN,降解秸秆中木质素的最佳条件是高碳低氮HCLN,经过25 d降解率分别为48.2%和20.4%.秸秆降解过程中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秸秆中木质素降解过程中木质素过氧化物和锰依赖过氧化物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2.
历史时期瘟疫的研究对现代瘟疫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选取陕西省为研究区域,在大量收集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初步考察了康熙三十至三十一年(1691—1692年)陕西瘟疫发生的情况,并着重分析了这次瘟疫爆发的相关原因。结果表明,干旱灾害、社会风俗、治疫政策等是瘟疫爆发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3.
双酚AF(4,4'-六氟-2-二酚,BPAF)对生物有机体具有内分泌干扰作用。为研究低剂量BPAF对水生生物的效应,本研究选择成年雄性斑马鱼为研究对象,考察了0.005、0.05和0.5 mg·L~(-1)3种浓度BAPF暴露30 d对血浆中卵黄蛋白原(VTG)含量、2种卵黄蛋白原基因(vtg~(-1)和vtg-3)表达和2种芳香酶基因(cyp 19a与cyp 19b)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005 mg·L~(-1)浓度暴露30 d后,血浆中VTG含量显著升高,随着暴露浓度的升高,促进作用不显著;BPAF暴露对不同组织中的4种基因存在不同的影响,0.005 mg·L~(-1)BPAF暴露可诱导脑部cyp19b、肝脏中cyp19a和性腺中vtg~(-1)、vtg-3和cyp19b基因表达;0.5 mg·L~(-1)BPAF暴露可导致肝脏中vtg~(-1)、vtg-3、性腺中cyp19a等基因显著上调。实验结果表明,BPAF具有雌性激素样效应,可诱导雄性斑马鱼体内部分组织卵黄蛋白原基因和芳香酶基因的表达。BPAF可引起斑马鱼血浆中的VTG含量的上升,从而干扰由VTG所参与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与免疫系统的正常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4.
Concerning the high volume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dye in Iran and its adverse effects, it is necessary to develop scientific solutions for treating these wastewaters.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of the alumina-coat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removing the Reactive Red 198 (RR 198) and Blue 19 (RB 19) dyes. Synthetic samples including dye with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were prepared. These samples were put in contact with different contents of alumina/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in different pH values, in different contact times, different temperatures and the presence of sodium sulfate or sodium carbonate. The optimum pH, dye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for removal of the two dyes was 3, 50 mg l−1 and 25 °C, respectively. The optimum adsorbent dose for removal the RR 198 dye was 0.5 g l−1 and for Blue 19 was 0.4 g l−1. The optimum contact time for RR 198 was 150 min and RB 19 was 180 min. In this condition, maximum removal efficiency for RR 198 and RB 19 was 91.54% and 93.51%, respectively. The adsorption study was analyzed kinetically, and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dsorption fitted a pseudo-second order kinetic model. According to these results alumina/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can effectively remove RR 198 and RB 19 from aqueous solutions.  相似文献   
105.
陶正如 《灾害学》2021,(1):128-133
2019年底爆发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经给全世界造成了深远的影响,沉重打击了各国经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都发生重大变化。即使已经过去半年,目前的情况仍不明朗,每天仍有大量人员被确诊,全球经济前景充满不确定性。通过观察疫情对保险业的影响,认为在政策推动和需求增加的情况下,保险业未来的业务范围会向大流行病扩展。计算保险连接证券与全球主要股指的贝塔值,说明其在疫情期间仍表现出零贝塔特性;将其加入由主要股指构造的投资组合,有效边界得到扩展,体现了其作为风险管理手段的优势。分析已经触发的巨灾债券,说明保险业与资本市场的合作将会很大程度地扩展其保障能力和范围。  相似文献   
106.
重大疫情传染的负外部性在严重损害公众健康的同时衍生社会恐慌,这是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国家治理现代化背景下,一个新风险源和应急管理难题。基于灾害链视角,运用系统动力学(SD)方法对经典的传染病SIR模型进行升级与转化,构建一个同时包含疫情动态传播及其衍生社会恐慌的链式灾害应急系统模型,以COVID-19疫情为例进行模型参数估计和MAPE检验,并通过数值仿真探明了应急策略。结果表明:累计死亡病例和社会恐慌程度两个变量的MAPE值为7.24%和24.71%,说明模型能较为准确地刻画链式灾害演化过程,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政府协同媒体及时、透明地发布疫情内容信息和政府行为信息,并协助医疗机构扩充收治容量,可有效实现对重大疫情衍生社会恐慌链式灾害的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10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对人类社会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考验着世界各国公共卫生系统应对大型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能力.对历史传染病疫情暴发和流行的环境与气候特征进行总结,对于新冠肺炎疫情的科学研究及防控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结果表明:①历史上人际传播的冠状病毒科、正粘病毒科传染病多暴发于北半球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及冬春季节,而黄病毒科传染病多暴发在热带地区及高温多雨的夏秋季节.②全球变暖和极端天气催生影响传染病的暴发及传播.③人类对生态系统平衡的影响,迫使病毒宿主栖息地迁移和不同病毒宿主聚集,增加病毒变异概率和传染病暴发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思考,认为适宜的气候因素可能利于疫情的暴发与流行,而热带国家疫情的暴发则说明需要重新审视气候、环境条件及生态因素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研究结果将为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和未来传染病疫情的预测及阻断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8.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流行,对人类生命健康造成威胁.对甲型流感这一常见传染病进行流行特征、影响因素和防控措施分析,回顾总结全球为防控甲型流感做出的努力及相关科学研究成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防控经验和研究思路.结果表明:①甲型流感呈季节性流行,受气候、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多因素影响,在低温低湿、人口密集的环境中表现出强流行性.②甲型流感防控研究工作主要包括季节性流感病毒监测、流感病毒的生态学研究、广谱中和抗体及通用疫苗的研究、应对流感大流行的病原学风险评估四方面,其中季节性流感病毒监测是制定公共卫生政策及后续研究的核心防控措施.③与甲型流感类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流行受温度等气候因素影响,同时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也影响其传播,亟需借鉴较成熟的甲型流感的防控经验、技术和平台.建议在加强病毒监测的同时,深入开展病毒生态学研究、病原学风险评估和药物开发,对完善疫情防控工作和预警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二次暴发及传播至关重要.研究结果将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和未来传染病疫情的防控及预测预警提供参考和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09.
Toxicity assays of ladybirds using natural predator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Nestling blue titsParus caeruleus L. were given diets containing homogenized ladybirds, to assess the effects of their chemical defences. The 2spot, 10spot and water ladybirds produced no apparent toxic effects when small numbers were given at regular intervals.The pine and kidney-spot ladybirds slightly inhibit growth and may be toxic to very young nestlings. The Water ladybird is extremely distasteful to this predator, despite its lack of toxicity. The results are discussed with reference to the proposed Müllerian and Batesian mimet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ladybird species.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评估覆钢板复杂结构的抗枪击性能,开展薄钢板抗枪击性能研究.方法 采用56式步枪人工发射方式,分别开展4、8 mm厚06Cr19Ni10单层钢板与8、16 mm厚30CrMoA单层钢板以及06Cr19Ni10与30CrMoA(4 mm+8 mm与8 mm+8 mm两种厚度组合)双层钢板抗7.62 mm普通弹的枪击试验,测量子弹着靶速度与穿靶余速,观测靶板的破坏模式,理论分析单层钢板的弹道极限速度.结果 7.62 mm普通弹不能穿透16 mm厚30CrMoA单层钢板以及所有参试双层钢板,其余参试单层钢板均能被穿透.基于Recht-Ipson模型,4、8 mm厚06Cr19Ni10与8 mm厚30CrMoA单层钢板弹道极限速度分别为511.7、498.6、684.3 m/s.结论 薄钢板随厚度的增加,破坏模式从韧性扩孔向塞块推出转变,均为韧性破坏模式.强度较高的背衬板有助于提高前钢板的抗侵彻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