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79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4篇
综合类   50篇
基础理论   95篇
污染及防治   16篇
评价与监测   5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201.
我国大气环境毒理学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大气环境中重要污染物的毒理学作用及其机制方面的文献进行综述。首先,总结了细颗粒物(PM2.5)和纳米颗粒物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毒理学作用及其机理方面的研究;然后,评述了二氧化硫(SO2)对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内源性SO2生理作用方面的研究,提出SO2既是一种全身性毒物,又是一种新型信号分子的新观点;对大气环境致癌物,特别是有关苯并芘致癌作用分子机制的研究进行讨论;对大气中臭氧和光化学烟雾对健康影响的研究作了评述;最后,对室内空气污染物尤其是甲醛的毒性作用及其机理方面的最新研究进行了评论。  相似文献   
202.
大气颗粒物暴露与健康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气颗粒物一直是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空气质量的首要污染物,且呈现出与欧美不同的煤烟、机动车尾气以及开放源复合型污染并存的高浓度污染态势,已有研究发现颗粒物的短期或长期暴露均会对人体产生不良的健康效应。本文从环境科学、暴露科学、环境流行病学和环境毒理学研究等方面系统综述了大气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的方法和进展,可为我国的大气颗粒物健康效应研究与大气颗粒物环境质量标准的修订提供方法学参考和经验借鉴。目前我国PM10污染尚未得到有效控制,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也已引起关注,建议在不同区域开展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203.
尽管有很多复杂的模型预测了未来温度对变温动物的影响,广泛分布的亚致命性污染物对变温动物的热应激反应产生的影响却少有模型提及。由不断上升的温度所带来更高的代谢率可以让变温动物获利地加快代谢与发育,但在长期亚致命性污染物的存在下,因清除或解毒而导致的对生存资源的额外需求很可能使得生物难以跟上温度上升的步伐,即毒物诱导的气候敏感性假说。在以自然湖水为背景的室外生物鉴定中,我们调查了一种模式变温动物在6个不同浓度的镉、铜和铅混合物以及3个热动态下(环境温度,高于环境温度1.5摄氏度以及高于环境温度2.5摄氏度)的日周期性温度变化。金属浓度在大约10倍生物可利用性慢性标准单位 (BCCU,慢性标准浓度的生物可利用性比例总和)之下时,升温对于寇普氏树蛙(Hyla chrysoscelis)没有显著作用。在高于10倍BCCU以及高于环境温度1.5摄氏度的处理条件下,生长受到促进。相反地,在28倍BCCU以及升温2.5摄氏度的条件下,不仅生长情况收到抑制,变态后20 d未成年树蛙的身体状况指标相比于背景环境(环境温度下的湖水)中的未成年树蛙也要低34%。这些发现认为毒物诱导的气候敏感性是通过对青少年阶段的生物产生长期潜在的影响而实现的。在22世纪,即使在最保守的全球变暖预测模型下,亚致命性污染物依然会加剧变温动物所遭受的来自升温的影响。
精选自Tyler A. Hallman, Marjorie L. Brooks. Metals-mediated climate susceptibility in a warming world: larval and latent effects on a model amphibian.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and Chemistry: Volume 35, Issue 7, pages 1872–1882, July 2016. DOI: 10.1002/etc.3337
详情请见http://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etc.3337/full
  相似文献   
204.
蜥蜴是爬行动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蜥蜴的生态毒理学研究对爬行动物毒理学研究具有一定代表性。本文介绍了蜥蜴生态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性,系统回顾了前人对重金属以及有机污染物所开展的相关研究,以及近年来在模式动物筛选方法和标准试验方法的建立上取得的成就,并对未来的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5.
河蚬(Corbicula fluminea)在生态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蚬是大型底栖双壳类生物,广泛分布于我国淡水水域。它具有个体小、分布广、来源方便、易于实验室驯养等特点,常被作为受试生物用于毒理学研究中,为评价污染物毒性作用提供有价值信息。从河蚬对各化学品的行为响应、耐受性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响应三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其在生态毒理学中的研究现状。最后指出将河蚬应用于毒理学研究领域的过程中存在的待完善之处,并对其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总结出其可用于中国淡水水质基准制定、化学品毒性评价以及生物监测领域,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206.
3,3′,4,4′-Tetrachlorobiphenyl (PCB 77), one of the environmentally persistent polychlorinated biphenyls that have been used for industrial purposes, was repeatedly administered to pregnant rats by gavage at a dose of minimal, non-lethal toxicity in order to study its effects on routine blood variables, parameters of oxidative stress and hematopoietic organs in pregnant female rats. Of the routine blood parameters, PCB 77 reduced the 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 and platelet counts; the levels of malondialdehyde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 in the blood were higher during the first days of gestation (1–7), as compared to the respective controls. In the subsequent period between days 8 and 18, these parameters did not show any significant change after PCB 77 treatment. Routine blood parameters and oxidative stress parameters indicated a moderate degree of oxidative stress which alone could not bring about the serious weight reduction of the thymus, pituitary, and kidneys. The extent of oxidative stress did not correlate with the weight reduction of some of the blood-forming organs.  相似文献   
207.
208.
The IRPTC was established by UNEP in 1976, upon the recommend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he Human Environment held in Stockholm in 1972.

It consists of a central unit and a network for information exchange. The main objective of IRPTC i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dequate for the assessment of the hazards to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posed by chemicals. It is designed primarily to assist authorities responsible for protection of human health and the environment; however, its services are available to everyone.  相似文献   
209.
为探讨重金属Cd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将受精1h后(1hpf)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的CdCl2溶液中,观察CdCl2处理对胚胎死亡、孵化及幼鱼畸形的影响。采用吖啶橙(AO)染色,定性观察胚胎细胞凋亡情况;以活性氧(ROS)荧光探针DCFH-DA染色法检测胚胎ROS水平,TBA比色法测定胚胎脂质过氧化水平,DTNB比色法测定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SSG)水平。结果表明,10.0~30.0mg·L-1CdCl2浓度依赖性地诱导斑马鱼胚胎死亡和幼鱼畸形,胚胎孵化率亦降低。CdCl2处理引起斑马鱼胚胎心脏水肿,尾部弯曲和胚胎发育阻滞。胚胎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18.9mg·L-1,R2=0.973,幼鱼半数致畸浓度(EC50)为13.7mg·L-1,R2=0.967。20.0mg·L-1CdCl2处理组ROS水平、MDA含量明显升高,GSH/GSSG比值明显降低(P<0.01)。20mg·L-1CdCl2处理后,胚胎头部和尾部可见大量细胞凋亡。10mg·L-1N-乙酰半胱氨酸(NAC)与20mg·L-1CdCl2共同处理组斑马鱼胚胎的死亡率和畸形率明显降低,孵化率明显升高,ROS水平、MDA含量以及GSH/GSSG比值趋于正常。以上结果说明,CdCl2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效应可能与CdCl2诱导的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210.
传统毒理学理论认为,有毒物质产生毒害作用的剂量-效应关系是线性单调的,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也是目前管理毒理学中计算化学品安全剂量的理论基础。但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内分泌干扰物的剂量-效应关系通常不是线性的,而是U型、倒U型或更复杂的非单调剂量-效应曲线形式。以典型案例的形式介绍了近年来生理激素和内分泌干扰物非单调剂量-效应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目前认为形成非单调剂量-效应关系的机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内分泌干扰物的非单一剂量-效应给目前管理毒理学中的化学品风险评价带来的挑战,并提出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