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05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034篇
安全科学   169篇
废物处理   199篇
环保管理   323篇
综合类   3250篇
基础理论   344篇
污染及防治   996篇
评价与监测   64篇
社会与环境   19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99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9篇
  2018年   127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14篇
  2013年   336篇
  2012年   411篇
  2011年   346篇
  2010年   280篇
  2009年   306篇
  2008年   275篇
  2007年   294篇
  2006年   347篇
  2005年   226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1篇
  2000年   92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8篇
  1996年   42篇
  1995年   31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3 毫秒
911.
以联苯和萘为研究目标,分别进行了厌氧污泥对这两种有机物单独及混合存在条件下的吸附试验,并考察了双模式模型(分配作用加表面吸附)对厌氧污泥吸附有机物的适用性.研究发现,联苯或萘单独存在时,厌氧污泥对其吸附的实验结果与双模式模型基本吻合;当两种物质同时存在时,实验结果表明在竞争溶质浓度较低的情况下,较低浓度联苯和萘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竞争作用.此外,还考察了高含盐量对厌氧污泥吸附萘及联苯性能的影响,发现含盐量对其影响不显著,双模式模型在高含盐量的情况下仍然适用.  相似文献   
912.
林毅  孟庆强 《生态环境》2010,19(2):296-299
在AB工艺中,利用A段活性吸附去除重金属从而降低B段污泥中重金属含量,使其达到农用标准(GB4284-84酸性土壤控制标准)。利用小型污水处理实验场,模拟研究了AB工艺A段中重金属的去除情况,对AB运行控制参数进行优化探讨,以使A段能有效去除大部分重金属,并尽可能降低有毒有害污泥产量。结果表明:溶解氧质量浓度控制在0.5mg·L-1,污泥质量浓度调节为约500mg·L-1时,Cu2+去除率可达87.6%,Zn2+的去除率为78.7%,Ni2+去除率为51%。当污泥质量浓度在1000~1500mg·L-1时,A段处理后污泥沉降性能好转,对重金属离子的去除有较好的效果,且不过多截留污水中的有机物。且B段剩余污泥中的Cu2+、Zn2+、Ni2+含量都基本达到酸性土壤污泥农用控制标准。因此,适当控制AB工艺相关参数条件,利用A段活性污泥去除大部分重金属,降低B段产泥中重金属含量,达到农业控制标准是可行的,污泥经处理后进行土地资源化利用可成为我国污泥处置与利用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13.
刘洪涛  陈同斌  郑国砥  高定  雷梅 《生态环境》2010,19(4):1000-1003
针对目前国内肥料生产和施用现状,分别从能耗、成本和污染物排放等三个方面对有机肥和化肥进行比较分析。化肥生产呈现高能耗和高污染排放,而有机肥则表现为低能耗、无污染的特点,同时还可消纳废弃物,减轻污染负荷。从投入成本上分析,化肥相对于有机肥具有一定优势,其单位面积和折纯养分投入分别是有机肥的53%和26%。有机肥相对于化肥,其污染物排放负荷很低。从节能减排和降低投入的角度,提出支持基于废弃物资源化的有机肥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914.
活性炭辅助微波热解污泥反应条件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万立国  田禹  张丽君  方琳 《生态环境》2010,19(9):2182-2186
针对微波不能直接实现原污水污泥高温热解的问题,采用活性炭作为微波能吸收物质辅助污泥热解。对影响污泥热解效能的3个主要因素:污泥样品量、活性炭掺杂量和微波辐射功率,各做了3个水平的考察,得到了试验条件下的最优方案:污泥样品量30g、活性炭掺杂量6g、微波辐射功率1200W。结果表明:在最优试验方案下,污泥能在7min内升至920℃的高温,实现污泥快速、高效热解。通过分析3个因素对污泥热解效能的影响,进一步对最优试验方案下的固体产物吸收微波的性能及用其作为掺杂物辅助微波热解污水污泥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固体残渣吸收微波性能良好,可以代替活性炭作为更经济、高效的污泥微波热解辅助材料。  相似文献   
915.
施用城市污泥对杨树土壤化学特性及金属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辛涛  白莉萍  宋金洪  卢振兰  伏亚萍 《生态环境》2010,19(11):2722-2727
采用温室盆栽方法,研究城市污泥对杨树土壤化学特性、金属含量的影响。实验设置6个处理:4个不同用量的污泥处理:30(S1)、60(S2)、90(S3)和120 t.hm-2(S4),以及对照(Control:不施加污泥和肥料)和无机复合肥处理(F:1.5 t.hm-2)。结果表明,施用污泥后,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均提高,且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S1~S4处理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及全磷较Control处理分别提高了32.50%~52.05%、32.00%~95.30%及75.43%~236.25%;较F处理分别提高了47.60%~69.37%、35.04%~99.70%及77.10%~239.46%。但污泥施用降低土壤pH和全钾质量分数,土壤pH较Control和F处理分别下降了0.11~0.42和0.01~0.32,但仍呈弱碱性;土壤全钾质量分数较Control和F处理分别降低了1.65%~21.51%和1.19%~21.14%。随污泥施用量的增加,土壤Cu、Zn、Ca和Na质量分数呈增加趋势,而Mn、Fe、Al、Mg质量分数呈降低趋势,其中Cu和Zn增加明显,并较Control处理分别增加了31.89%~104.36%和38.93%~358.02%,较F处理分别增加了23.10%~90.75%和37.88%~354.55%。总体而言,污泥施用于杨树后,可明显改善土壤的化学特性,但污泥施用量越大,土壤重金属Cu和Zn的质量分数残留越多。  相似文献   
916.
Batch biosorp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remove Cr(III) from aqueous solutions using activated sludge from a sewage treatment plant. An investigation was conducted on the effects of the initial pH, contact time, temperature, and initial Cr(III) concentration in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the activated sludge exhibited the highest Cr(III) uptake capacity (120 mg·g−1) at 45°C, initial pH of 4, and initial Cr(III) concentration of 100 mg·L−1. The biosorption results obtain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showed that the biosorption pattern accurately followed the Langmuir model. The calculated thermodynamic parameters, ΔGo (−0.8– −4.58 kJ·mol−1), ΔHo (15.6–44.4 kJ·mol−1), and ΔSo (0.06–0.15 kJ·mol−1·K−1) clearly indicated that the biosorption process was feasible, spontaneous, endothermic, and physical. The pseudo first-order and second-order kinetic models were adopted to describe the experimental data, which revealed that the Cr(III) biosorption process conformed to the second-order rate expression and the biosorption rate constants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Cr(III) concentration. The analysis of the values of biosorption activation energy (Ea = −7 kJ·mol−1) and the intra-particle diffusion model demonstrated that Cr(III) biosorption was film-diffusion-controlled.  相似文献   
917.
以活性污泥技术为主体的好氧工艺是污水生物处理技术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的方法。随着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活性污泥中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的认识逐渐深化,大量用传统方法未检测到,但在活性污泥中发挥关键作用的微生物逐渐引起研究学者的重视。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FISH技术、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DGGE/TGGE技术、16SrRNA序列比较、T—RFLP技术、AFLP技术等为代表已成为研究微生物微观形态及种群结构特征的主要手段。文章就这些技术在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总结,为进一步研究污水处理领域活性污泥的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提供了必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918.
对采用原子荧光法测定污泥中总砷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度进行分析,找出了影响测定结果的因素,并对各不确定度分量及合量进行了评定。测量不确定度主要来源于试样称量、标准溶液配制、工作曲线拟合、污泥含水率、各种玻璃量器的使用及测量重复性。其中样品预处理、样品消解液中总砷的质量浓度及污泥含水率所产生的不确定度较大。这对进一步优化试验方法,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19.
采用"MBBR+高效沉淀池"的工艺流程,对动车段内的生活污水和集便污水进行处理。为获得系统最佳运行参数,制定调试方案,分别进行单机调试、单元调试和系统调试,以生化池的单元调试为重点。通过工程的实施,为今后生活污水+集便污水处理工艺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20.
同步脱氮除磷新工艺处理校园生活污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现行工艺氮磷去除不能兼顾的现实,采用活性污泥、生物膜组合系统(活性污泥、生物膜培养采用原水→配水→待处理废水逐级诱导培养获得单池相对纯净的生物相.避免了硝化菌与聚磷菌的泥龄矛盾,利用反硝化聚磷"一碳两用"缓解了碳源竞争问题),并采用独特的聚磷污泥回流方式使全部聚磷菌污泥经历释磷、聚磷循环,克服了水体中氮磷去除不能兼顾的问题.运行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校园生活污水有良好的处理效果.当进水的CODCr、NH 4-N、TN、PO3-4-P的平均浓度为349.84mg·L-1、32.28mg·L-1、35.76mg·L-1、6.45mg·L-1时,出水平均浓度为14.77mg·L-1、1.46mg·L-1、5.48mg·L-1、0.63mg·L-1,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5.7%、95.12%、84.45%、92.01%.长期的运行表明此工艺对氮磷有稳定的去除效果,出水水质满足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B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