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安全科学   36篇
综合类   6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4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按照1:1尺度设计了实验平台,包括模拟隧道、模拟列车、排烟系统、火灾监控系统、火灾扑救系统以及火灾参数测量系统,是国内第一个专门对铁路隧道救援站的火灾安全性进行系统研究的全尺寸实验平台。实验平台可实现温度场、燃烧成分、火源热辐射等关键参数的测量;可研究不同工况条件下,火灾监控、火灾扑救技术和烟气控制技术的有效性,为发现火灾特征参数的演变规律和掌握有效的火灾控制技术提供了一整套解决方案,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本文建立并利用这样一个全尺寸实验平台进行了细水雾灭火系统抑制车厢火灾的模拟实验研究,获取温度、有毒有害气体浓度、热辐射等火场重要参数,发现细水雾灭火系统可有效的抑制车厢火灾,并验证了此实验平台用于铁路隧道内列车火灾实验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2.
地铁工程建设施工一旦发生突发性事故,不仅损失巨大,而且受害面广。而目前,我国对于地铁施工突发性事故的应急救援制度和救援预案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针对该现状,笔者论述地铁施工建立应急救援的必要性;通过对地铁工程建设施工的固有危险性以及以往事故的统计分析,确立坍塌是地铁工程施工中的重大突发事故;运用实效模式与影响方法,研讨TBM盾构机施工过程中的各种可能危险及后果;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制定了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强调注水、堵漏、注浆是防止事故扩大的关键,事故后迅速恢复被破坏的市政设施的正常运行是预案实施的有力保障。坍塌事故应急预案对解决地铁工程施工中出现的重大突发坍塌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3.
圆梁山毛坝向斜段隧道涌突水灾害及对地下水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深埋隧道涌突水对工程施工及区域环境都有很重要的影响 ,笔者通过圆梁山隧道毛坝向斜段涌突水监测数据 ,结合地表降水资料 ,分析了影响隧道排水量、隧道支护稳定性的主要自然因素及排水工程 ,对地表水环境产生的影响。监测和分析认为 ,隧道揭露的含水溶洞突水对当地水环境影响最大 ,也是地表降水对隧道支护产生影响的主要通道。  相似文献   
24.
以上(海)瑞(丽)高速公路湖南境内邵(阳)-怀(化)段拱坝隧道掘进中掌子面前方岩体结构的超前预报为例,介绍了TSP203地球物理探测新方法,预报了该隧道右线YK91+163-YK91+080段的围岩由于节理发育,且地表水与节理裂隙贯通性较好,因此稳定性较差,在施工中将很易造成坍塌,应按Ⅱ类围岩支护;在YK91+080-YK91+045段围岩稳定性较好,可视具体情况变更支护方案;YK91+031-YK91+013段,可能存在层间破碎带或软弱夹层,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支护。通过探测保证了及时、详细、准确地了解开挖掌子面前方的岩体结构情况,为施工单位合理安排施工作业进度、保障施工人员生命安全、减少工程隐患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5.
隧道塌方现象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以十堰—房县高速公路通省隧道塌方为例,从地质和人为因素两方面探讨了该塌方产生的原因,提出了塌方的治理措施,并总结了隧道施工中防止及应对塌方的相关经验,对通省隧道后续施工和类似工程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6.
隧道作为交通的咽喉要道,一旦发生火灾,给人员逃生带来很大的困难。利用隧道火灾模拟平台,分别对车顶和车底两个位置进行了细水雾灭火的模拟实验,研究不同风速对隧道火灾的温度、气体组分浓度和热辐射等参量的影响,据此研究细水雾灭火系统在隧道火灾中抑制、扑灭火灾,降低火场温度、净化火源附近空气以及隔绝热辐射的能力。结果表明:当风速增大时,火场烟气平均温度逐渐减小,CO浓度的峰值显著降低,热辐射强度也有效降低。在实验条件下,隧道纵向通风作用有利于保障火场安全。  相似文献   
27.
Tunnel displays a typical semi-closed environment, and multitudes of the pollutants tend to accumulate. The samples of gaseous pollutants and particulate matter(PM)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Xiangyin tunnel at Shanghai to investigat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ollutant emissions.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both gaseous pollutants and PM exhibited much higher concentrations during the rush hours in the morning and at night due to vehicle emission. Two peaks of the PM concentration were observed in the scope of 0.7‐1.1 and 3.3–4.7 μm, accounting for 14.6% and 20.3% of the total concentrations, respectively.Organic matter(OM), EC, and many water-soluble ions were markedly higher at the rush hours in the morning than those at night, implicating comprehensive effects of vehicle types and traffic volume. The particle number concentrations exhibited two peaks at Aitken mode(25 nm and 100 nm) and accumulation mode(600 nm), while the particle volume concentration displayed high values at the accumulation mode(100–500 nm) and coarse mode(2.5–4.0 μm). The peak around 100 nm was detected in the morning rush hours, but it diminished with the decrease of the traffic volume. Individual-particle analysis revealed that main particles in the tunnel were Fe-rich particles, K-rich particles, mineral particles,Ca–S rich particles and Al–Si particles. The particles collected at the rush hours displayed marked different morphologies, element concentrations and particle sizes compared to the ones collected at the non-rush period. The data presented herein could shed a light on the feature of vehicle emissions.  相似文献   
28.
对某铁路隧道空气污染物及其来源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该铁路隧道内的污染物呈增加趋势,部分时间段污染物浓度超过国家标准。在分析隧道内空气污染源及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隧道预留风机段内加装机械通风、优化生产流程、加强个人防护等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9.
运用大气扩散理论,得到了隧道内自然通风和纵向通风状态下的可吸入颗粒物(PM10)扩散模型,并由隧道口PM10浓度、隧道截面积、隧道内风速,以及车流量和类型等参数,获得了整条隧道内的不同PM10浓度分布.模型表明,随着隧道深度的增加,PM10浓度逐渐增大.通过采用纵向通风的玄武湖隧道各参数,得到了3组不同条件下的PM10扩散模型,并用所得模型计算了隧道内不同深度处PM10的浓度.沿隧道不同深度测得的PM10浓度值的比较结果表明,实际测定值围绕计算值上下波动,两者之间具有良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30.
修建山区铁路桥隧比高,地质条件复杂,合理处置隧道洞渣是一项重要的环境保护工作。通过对隧道洞渣环境危害类型的分析,总结提出洞渣环境危害的常规和快速检测方法。对不能综合利用的洞渣,根据其类型及环境危害检测结果,选择合适的弃渣场进行堆置处理。特殊弃渣应根据其危害特性选择适宜的处理方法,以防止产生环境危害和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