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安全科学   15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67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37篇
评价与监测   28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活性炭吸附—CS2解析毛细管气相色谱法,对建材市场空气中的苯、甲苯、二甲苯进行了测定。采用活性炭管采集样品,经CS2解析,FID做检测器,考察了苯、甲苯、二甲苯的线性关系。经实验测得解吸率在90%以上,苯、甲苯、二甲苯的加标回收率在96.6%~102.1%,线性方程的相对系数在0.999以上。该方法采样装置体积小、噪音低、操作简便,适用于同时进行苯、甲苯、二甲苯的快速测定。  相似文献   
32.
污泥干化过程中苯系物(BTEX)的释放及其致癌风险评价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在模拟污泥干化的条件下,研究了4种类型污水污泥苯系物(BTEX)的释放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在50-300℃的干化温度范围内,4种污泥的BTEX释放总置在4.20~161.90μg·m-3之间;在温度高于150℃之后,各类污泥中的BTEX释放量大幅增加;而低于150℃的情况下,污泥中BTEX的释放量仅占总BTEX释放量的5.09%.不同温度下污泥的BTEX释放量与其在污泥中的含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不同类型的污泥其所释放的BTEX组分之间具有较大的差别,污泥中BTEX的含量决定其所释放的数量,而其释放强度则取决于干化温度.对污泥释放BTEX进行健康风险评价表明,各类污泥在150~300℃下所释放的苯对暴露人员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其中女性相对于男性致癌风险更高.控制污泥干化温度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BTEX释放,进而降低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33.
反硝化条件下微生物降解地下水中的苯和甲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利用实验室含水层物质微环境实验,对地下水中常见有机污染物苯和甲苯在厌氧反硝化条件下的微生物降解进行了研究.通过10种方案实验结果的分析对比表明,在强化反硝化条件下,微生物利用NO3-作为电子受体降解苯和甲苯;降解苯和甲苯的反硝化细菌来自于含水层物质;微生物所需要的宏量营养由苯、甲苯和硝酸盐提供,而微生物所需要的其他痕量元素来自于含水层物质;环境的酸碱条件对微生物降解具有重要影响pH值过高(pH>10)或过低(pH<4)均抑制微生物降解过程的进行这些结论对研究地下水有机污染及其生物治理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4.
生物膜净化含苯废气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在生物法净化废气装置中生物膜是设备的主体和关键.研究以净化含苯废气的生物滴滤塔为对象,采用静态反应器对塔内生物膜的净化性能进行研究,探索其过程机理,为生物滴滤器的优化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在生物滴滤器中单位体积生物膜的呼吸速率和苯去除速率都沿气流方向逐渐减小,但单位质量生物膜的苯去除速率却是塔中部高两边低.研究发现,当生物膜经过3d的闲置后,苯的消除能力提高了70%左右,但闲置时间超过5d后,生物净化性能开始下降.综合实验结果,推测在生物膜中同时存在苯的生物降解过程和生物储备能源的合成过程,在苯浓度越高的地方储备能源的量也越多,储备能源的存在降低了生物膜的净化能力但增强了生物膜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6种挥发性有机物在甲苯驯化微生物中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振荡摇瓶法测定了6种典型挥发性有机物,甲苯、邻二甲苯、间二甲苯、对二甲苯、苯和氯苯在甲苯驯化微生物中的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结果表明,在本研究的液相浓度范围内(甲苯<174mg/L,邻二甲苯<149mg/L,间二甲苯<129mg/L,对二甲苯<133mg/L,苯<234mg/L,氯苯<146mg/L),3种二甲苯、苯和氯苯的降解速率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加,符合一级反应,这5种VOCs未对微生物产生明显的抑制或毒害作用;甲苯的液相浓度大于85mg/L时,其降解速率不随初始浓度的增大而改变,其降解规律符合Monod方程.  相似文献   
36.
When predicting the adverse effect(s) of chemical pollution on an exposed organism, a measurement of body residue is often considered a more accurate estimate of dose than those estimates derived from a solvent extraction or solid-phase microextraction of the polluted exposure medium. The magnitude of this perceived difference in accuracy, and thus the accuracy of the corresponding toxicity prediction,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present two-phase study. In Phase I, an acute lethality response was correlated with dose estimates derived from body residue, solvent extraction, and SPME. In Phase II, acute lethality was predicted from Phase I data. The accuracy of Phase II toxicity predictions was determined by comparing predicted mortality to observed mortality. Although this study revealed that body residue indeed provided the most accurate prediction of toxicity, the margin of this comparatively greater accuracy suggests that alternative methods may provide equally viable dose estimates and, subsequently, equally viable toxicity predictions.  相似文献   
37.
Octanol‐water partition coefficients (Kow) and soil organic carbon sorption coefficients (Koc) were determined for 14 fluorinated benzene derivatives. Quantitative structure‐property relationships were developed using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dices and quantum chemical parameters to analyze the most signific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se physic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compounds. The substitution by F in benzene derivatives has greater influence on Koc than on Kow.  相似文献   
38.
土壤理化性质对污染场地环境风险不确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某化工污染场地中挥发性有机物苯的环境风险评价为例,研究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土壤容重等理化性质对风险评价结果的影响.在土壤污染物苯浓度不变的前提下,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容重在场地条件下随机取值的变异范围分别为0.31%~2.31%、0.12~0.25和1.25~1.75 g/cm3.10 000次蒙特卡罗模拟结果表明,在95%置信水平下,苯的总致癌风险(概率值)在1.45×10-5~2.74×10-5之间.在该场地条件下,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苯风险不确定性的最主要因素,其对风险评价结果不确定性的贡献率高达90.2%;土壤含水率和土壤容重的贡献率分别为5.6%和4.2%.因此,在土壤污染健康风险评价过程中,应对理化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对评价结果影响较大的关键参数取值需慎重.   相似文献   
39.
研究了30℃条件下,浓度为1.2×10-4mol·l-1—2.88×10-2mol·l-1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溶液的吸光度及相应浓度条件时对典型苯系物(苯、甲苯和乙苯)的增溶作用.利用表面活性剂的紫外吸收随浓度变化这一特性,从其不同的拐点处求得CTAB的第一、第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7.2×10-4mol·l-1和9.6×10-3mol·l-1.在实验浓度范围内,CTAB溶液对苯、甲苯和乙苯的表观溶解度增溶曲线上同样得到两个拐点,即苯7.2×10-4mol·l-1和9.6×10-3mol·l-1,甲苯7.2×10-4mol·l-1和7.2×10-3mol·l-1以及乙苯7.2×10-4mol·l-1和9.6×10-3mol·l-1,这与第一、第二临界胶束浓度相等或相近.由于溶液中CTAB胶束形态随浓度增加而变化,表明胶束形态对CTAB增溶苯系物的行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0.
通过探讨土壤气相抽提去除红壤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的去污机理,建立了一维稳态条件下污染物在土壤多孔介质中传质的总微分方程,分别求出了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的解析解和数值解,并用实验结果对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进行了模拟和验证.实验结果和模型模拟结果表明理论模型与实验结果吻合良好,平衡模型和动力学模型在描述污染物在土柱通风过程中的传质时,分别适用于不同的阶段.在通风初期平衡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实验结果,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平衡模型的预测曲线逐渐偏离数据点,到了通风中后期,只有动力学模型才能够较好地描述和预测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