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17篇
安全科学   1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67篇
基础理论   19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18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01.
基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及变化趋势,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期为“十四五”成都市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十三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部分污染物年平均浓度均呈逐年下降趋势;酸雨pH变化幅度较小,但酸雨量减少,酸雨污染减轻;地表水水质明显好转,Ⅰ~Ⅲ类水质比例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劣Ⅴ类水质比例呈下降趋势,成都市级、县级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保持稳定;昼间区域声环境质量、昼间交通道路声环境质量均比较稳定;生态质量为良,农村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空气中细颗粒物和臭氧污染仍较重,部分地表水断面水质不能稳定达标,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未全部达标,交通噪声与生活噪声影响城市声环境质量等问题,给“十四五”期间成都市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带来挑战。  相似文献   
102.
地方生态环境标准是国家生态环境标准的有效补充。以吉林省为例,通过系统研究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现状,发现吉林省地方生态环境标准存在体系不健全、黑土地分布区生态环境协同保护待加强、标准的全过程管理机制待加强等问题,提出加强顶层设计,完善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并推动东北黑土地分布区地方生态环境标准体系协同发展,紧跟政策完善重点区域和流域污染物协同管控标准,强化标准宣贯等发展构想,可为其他地区生态环境标准体系构建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3.
论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的区别与计算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左其亭 《生态环境》2005,14(4):611-615
针对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概念和计算中存在的问题,从生态与环境概念分析入手,对生态环境用水、生态环境需水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区分,对其内涵和计算关键问题进行评述。文章认为生态环境用水与生态环境需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生态环境用水是其“实际用水”之意,生态环境需水是其“需求水”之意,生态环境需水是生态环境达到某一水平时的“用水量”。文章还介绍了生态环境用(需)水的分类及计算方法,指出生态环境用(需)水计算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尺度问题和阈值问题,认为生态环境用(需)水总量不是分类或分区生态环境用(需)水量的简单相加;提出了“基于水循环模拟的生态环境用(需)水量计算方法”的初步思想。  相似文献   
104.
环境监测数据是客观评价环境质量状况、反映污染治理成效、实施环境管理与决策的基本依据。为了进一步加强环境监测过程管理,有效提高环境监测数据质量,以列举法对影响生态环境监测机构数据质量的样品采集、运输、交接和实验室分析等监测活动的各环节进行了技术分析,梳理总结了数据质量技术判断的常见方法,旨在为环境管理部门开展监督管理提供经验借鉴。同时,就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机构的监测数据质量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5.
本文基于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特征分析,提出了城市生态环境规划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即整体性原则、优化原则和交互原则,并对规划内容与规划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得出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技术路线:整体出发、分层规划,环境资源和容量利用最优化,数学规划模型与专家意见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06.
以RS和G IS为基础,运用遥感信息提取、编制自然保护专题系列图、系列图与规划高速公路网叠加、缓冲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江苏省规划高速公路网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规划的5纵9横6联线路中的9条,对127个不同类型保护区中的9个有影响。11个过江通道中的5个对沿江饮用水源保护地有影响。规划高速公路占用的土地中76.74%是基本农田。跨越太湖的沪宁复线将加重梅梁湾、五里湖的水质富营养化。针对上述问题,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提出6大对策:避绕生态保护对象,修改跨太湖线路方案,合理规划穿越山地丘陵区的线路,减少平原区生态破坏,调整过江通道与饮用水源地的交叉关系,保护白鳍豚生存环境安全。  相似文献   
107.
在可持续发展大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耦合机制并明确其影响因子,可为未来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一定的科学参考.运用趋势分析、耦合协调度、LMDI模型和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模型对中国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耦合机制进行探究和评价.结果发现:①在研究期间,中国耦合协调度、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均为增长趋势.人类活动和耦合协调度在空间上以胡焕庸线为界,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异规律.生态环境质量则表现出“南高北低”分异规律.②中国耦合协调类型转化的整体趋势为由低级向更高级的耦合协调类型转移.③基于最优参数地理探测器和LMDI模型分别发现,胡焕庸线以东绝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度其主导因子分别为社会经济因子和综合协调指数,该线以西绝大部分省区的耦合协调度主导因子分别为自然环境因子和耦合度.④评价人类活动变化对生态环境质量的影响,发现胡焕庸线以东主要为有利开发和有效保护类型,胡焕庸线以西主要为破坏开发和无效保护类型.胡焕庸线东西两侧地区应分别根据当地影响耦合协调度的先决条件以及人类活动和生态环境质量的相对关系,因地制宜选择优先发展地区,积极调整发展策略,走向生态环境质量与人类活动高级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8.
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洪明  王玲 《四川环境》2000,19(3):46-49
在阐述在四川民族地区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环境建设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了生态环境建设面临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9.
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探讨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陕西省渭河流域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矛盾十分突出,生态环境需水量往往被国民经济需水量挤占,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开展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不仅已成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的紧迫要求,而且是实现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重要一环。论文立足于流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良性发展为目标,探讨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定义,提出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外部优先级”和“内部优先级”思想,首次系统地分析了陕西省渭河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界定范围。在此基础上,从流域生态环境现状及未来需求出发,建立了流域生态环境需水量计算模型,分别计算了流域2000年、2010年、2020年的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成果,丰富了生态环境需水量的理论研究,可为流域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10.
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采用生态水位法对白洋淀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进行了计算.该方法主要是从湿地的水文条件出发,通过对其长序列的水文资料分析,得出该湿地较适宜的水文条件,然后再与生态环境状况进行对照分析,从而得出湿地的理想和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通过计算,得出白洋淀湿地的最小生态水位系数是0.94,理想生态水位系数大于1.10.由此,进一步计算出生态水位和生态环境需水量,该生态水位系数也为其它类似湿地提供了生态水位计算标准.白洋淀全年的月平均最小生态环境需水量为0.87×108m3,理想生态环境需水量为2.78×108m3.计算结果表明,湿地生态环境需水量夏季最大,冬季最小,符合季节气候水文条件变化规律;从实践角度看,其生态水的配置是可行的.同时,该方法可为国内其它湿地的生态环境需水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