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99篇
  免费   140篇
  国内免费   750篇
安全科学   3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64篇
综合类   1056篇
基础理论   215篇
污染及防治   274篇
评价与监测   196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9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7篇
  2020年   110篇
  2019年   8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74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2篇
  2010年   69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6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53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34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活性污泥对四种非极性有机物的吸附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以苯酚、氯仿、氯苯和萘作为目标有机物,进行了活性污泥吸附非极性有机物的试验研究,根据活性污泥对非极性有机物的吸附由表顽吸附和分配两个部分组成的假说,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q=k1Ce^1/k k2Cr,试验结果与模型比较吻合。  相似文献   
972.
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毒性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研究了吲哚,吡啶,喹啉,异喹啉、2-甲基喹啉和8-羟基喹啉6种含氮杂环化合物对发光细菌的急性毒性作用及上述物质两两混合对发光细菌的联合毒性作用。结果表明,上述物质对发光细菌的EC50分别为11.75、591.50、24.30、8.24、52.26和0.88mg/L,毒性由强至弱依次为8-羟基喹啉、异喹啉、吲哚、喹啉、2-甲基喹、吡啶。所有物质两两混合的联合毒性作用均表现为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973.
A method was develope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rsenic concentration in less than ng/ml level by decomposition of organoarsenicals using photo -oxidation combined with in situ trapping of arsenic hydride on a palladium coated graphite tube with subsequent atomization and detection by AAS. The organoarsenicals include monomethylarsenic, dimethylarsenic, arsenobetaine, arsenocholine, o -aminobenzenarsenate and p -aminobenzenarsenate. The method is simple and sensitive. Detection limit was obtained from different arsenic compounds over the range from 0. 058 to 0.063 ng/ml as As (based on three times of the standard deviation of 10 blank measurements)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for ten replicate measurements were from 2.0 to 3.8%. The calibration curves of arsenic compounds including inorganic and organic arsenicals were linear over the range from 0.1 to 3.0 ng/ml as As. The recommended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total arsenic in tap and lake water samples at ng/ml leve  相似文献   
974.
有机染料废水处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对有机染料废水的物化处理法(混萃取、吸附、电解、膜分离、蒸馏浓缩及焚烧法)和生化法的特点及进展,特别对湿式氧化、光氧化,Fenton试剂氧化,臭氧氧化法的研究进展作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975.
新毒性试验生物萼花臂尾轮虫的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益峰  张效纬 《上海环境科学》1999,18(4):182-184,192
研究了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 24h标准化急性毒性试验的可行性和优越性。应用轮虫休眠卵,在25℃、3000lx的强光照下进行孵化,吸取孵化后3h内的幼体,进行24h(暗相)急性毒性试验。研究表明,Cu、Hg、NaPCP、SDS、Cd、Zn、Ni、NH3对B.calyciflorus的24h LC50值分别为0.022、0.043、1.30、1.47、1.77、1  相似文献   
976.
本文综述了高效液相色谱法在无机分析中的应用进展。分别介绍了正相、反相、离子对、离子交换、排阻和胶束流动相等液相色谱法在有机金属化合物、金属络合物、无机阳离子和阴离子分离及测定上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77.
用气相色谱 -质谱联用的方法分析雨水中的有机物 ,在 4月份采集的 5个样品中 ,共分离鉴定出 15 8种有机化合物并对检出的有机化合物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978.
炼焦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成分谱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通过吸附管采样和热脱附/GC/MS分析研究了土焦炉生产过程中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分布.土法炼焦过程中TVOC排放高达1782.2μg/m3.成分分析显示,土法炼焦烟气和机械炼焦厂外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包含苯系物、烷烃、卤代烃和萜烯类,其中以苯系物为主,分别占75.63%和72.25%.BTEX比值分析显示,炼焦排放挥发性有机物的特征有别于汽车等交通排放.  相似文献   
979.
2017年10月、12月在宝鸡市城区开展了共29d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浓度在线监测,共测出102种VOCs,分别采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系数法和气溶胶生成系数(FAC)法估算了宝鸡市各VOCs组分的臭氧生成潜势(OFPs)和二次有机气溶胶生成潜势(SOAFPs),筛选出生成O3与SOA活性最大的VOCs成分.结果表明:宝鸡市秋季和冬季TVOC的浓度分别为(68.62±21.85)×10-9和(42.44±16.62)×10-9,总OFPs分别为185.49×10-9和126.00×10-9,总SOAFPs分别为3.26,0.65μg/m3.秋季VOCs中含量最多的2种组分为烷烃(21.83×10-9)和芳香烃(13.37×10-9),分别占TVOC的31.82%和19.49%,乙烯、反-2-戊烯和甲苯是OFPs最大的3个成分,甲苯、间/对二甲苯和乙苯是SOAFPs最大的3个成分.而在冬季,烷烃(17.34×10-9)和炔烃(8.81×10-9)是VOCs中含量最多的2种组分,分别占TVOC的40.85%和20.75%,乙烯、丙烯、乙炔是OFPs最大的3个成分,甲苯、间/对二甲苯、乙苯是SOAFPs最大的3个成分.优先减少烯烃和芳香烃的排放是宝鸡市秋冬季抑制O3和SOA的形成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0.
海峡西岸清洁岛屿秋季VOCs特征及来源解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挥发性有机物(VOCs)是臭氧(O3)和二次有机气溶胶(SOA)的重要前体物.为夯实国内海岛背景点VOCs监测,研究海峡西岸清洁岛屿平潭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探索化学二次生成对清洁岛屿O3的影响,于2018年秋季,对平潭大气VOCs进行了监测研究.结果表明,平潭2018年秋季VOCs浓度为1.94~52.12 μg·m-3,平均值为15.54 μg·m-3,烷烃占比最高(66.02%),乙烷为浓度的最大物种,达到6.82 μg·m-3.平潭秋季VOCs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表现出典型的人类活动相关性.经比较甲苯/苯(T/B)可知,平潭秋季VOCs来源主要是交通排放及燃料蒸发.利用正交矩阵分解(PMF)源解析发现,汽车尾气(72.8%)、船舶排放(12.4%)、生物质燃烧(8.7%)、工业排放和溶剂使用(3.5%)和燃料蒸发(2.6%)是平潭VOCs的五大来源.平潭秋季VOCs的O3生成潜势(OFP)差异较大,其中,烯烃(62.6%) > 烷烃(24.7%) > 芳香烃(12.7%).当平潭O3属于VOCs控制型时,控制大气中烯烃的浓度可一定程度上防治平潭O3的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