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47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96篇
基础理论   65篇
污染及防治   10篇
评价与监测   44篇
社会与环境   3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4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Culturable heterotrophic bacterial and phytoplanktonic densities were investigated at four sites in the Southern Adriatic Sea (Brindisi, S. Cataldo, Otranto and S. M. di Leuca) over an annual cycle. The main phytoplankton groups, the bacterial biodiversity, as well as the faecal contamination indicators were determined. Culturable bacterial numbers averaged 4.8 ± 0.2 log CFU ml−1 whereas phytoplankton numbers averaged 2.1 ± 0.4 log cells ml−1. Relationships between culturable bacteria, phytoplankton and the environmental factors were established. Bacterial and phytoplankton densities usually depended significantly on temperature, dissolved oxygen, phosphate and nitrite only in the S. Cataldo transect. In all the examined transects phytoplankton showed a bloom during the January–February period followed by a bacterial peak during the February–March period. Thus we can suppose that the phytoplankton winter bloom is responsible for the availabily of organic matter for bacterial populations in the following months in this oligotrophic ecosystem.  相似文献   
82.
南黄海2007—2017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2007-2017年秋季,利用专业海洋调查船对整个南黄海海域开展了5个航次的浮游植物调查。结果发现:调查海域共有浮游植物371种,隶属4门108属。其中硅藻门有56属237种,甲藻门有24属98种,硅藻和甲藻是组成南黄海海域浮游植物最主要的两大类群。主要优势种有裸甲藻(Gymnodinium sp.)、柔弱拟菱形藻(Nitz.delicatissima)、蓝隐藻(Chroomonas sp.)、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锥状施克里普藻(Scrippsiella trochoidea)和环沟藻(Gyrodinium spp.)等。2007年以来,南黄海浮游植物种类数呈明显上升趋势。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平均为1.96×104个/L,年际变化较大。将调查结果与众多文献比对,共发现9种藻类为中国新记录藻种,其中有4种硅藻和5种甲藻。  相似文献   
83.
2005年秋季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浮游植物群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Utermhl分析方法,对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30.5° ~ 32.5° N,121.0° ~ 123.5° E)2005年秋季浮游植物进行了分析,并对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做了进一步的探讨。结果表明:调查区初步鉴定浮游植物95种(含变种和变型),硅藻是主要的浮游植物类群,其丰度比例达到93.1%;生态类型多为温带近岸种,少数为暖水种和大洋种;优势种主要为中肋骨条藻〖WTBX〗(Skeletonema costatum)、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菱形海线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和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WTBZ〗;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2.04 cells/mL,高值出现在长江口门偏南水域;Margalef指数、Shannon Wiener指数以及Pielou指数的分布显示:秋季调查区离岸海域浮游植物多样性程度高,物种均一性好。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海水温度和硝酸盐含量是控制调查区浮游植物分布格局的主要环境因子;优势种中肋骨条藻与温度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硝酸盐呈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84.
赣江一级支流浮游植物群落动态特征分析——以袁河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6、11月和2010年4月共3个水情期(即丰、枯和平水期)对赣江下游一级支流袁河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开展河流生态学调查分析。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109种,隶属于6门61属。其中绿藻门物种种类数最多,共27属54种,其次为硅藻门,共15属30种,第三是蓝藻门11属12种。此外,裸藻门3属6种,甲藻门3属4种,隐藻门2属3种。调查样点的浮游植物丰度均处于1.12×105~129.20×105 ind./L,丰水期和枯水期浮游植物以蓝藻为优势类群,平水期则硅藻占绝对优势。丰水期浮游植物优势属为脆杆藻属和席藻属,枯水期为栅藻属,针杆属,蓝隐藻属和小环藻属,到了平水期小环藻属占绝对优势。3个水情期中优势种钝脆杆藻和小席藻(丰水期);尖尾蓝隐藻和双头针杆藻(枯水期);梅尼小环藻(平水期)等均为污水指示种。通过生物多样性指数分析发现藻类Shannon-Wiener指数、Simpson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14~2.92、0.45~0.93、0.36~0.92和0.42~2.78。通过指示生物群落法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法对袁河进行水质评价发现两种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袁河处于α-β-中污染状态,不同采样点间污染程度差异性较大。  相似文献   
85.
基于光合色素的化学分类法在淡水藻类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技术(RP HPLC)系统研究了我国主要淡水藻类--蓝藻、绿藻、硅藻、甲藻、金藻、裸藻和隐藻等的光合色素,在8种纯培养藻类中共确定类胡萝卜素、叶绿素及其衍生物19种。分离到的主要标志性色素按洗脱时间分别为脱植基叶绿素a、19′ 丁酰氧岩藻黄素、叶绿素c、脱镁叶绿素a、多甲藻素、甲基脱植基叶绿素a、岩藻黄素、新黄质、紫黄质、蓝藻叶黄素、硅甲藻黄素、硅藻黄质、叶黄素、玉米黄素、叶绿素b异构体、叶绿素b、叶绿素a异构体、叶绿素a和β 胡萝卜素;其中在纯培养的铜绿微囊藻中首次鉴定到19′ 丁酰氧岩藻黄素;通过官桥基地的实际监测,证实了该技术应用的可行性,为基于HPLC分析技术的浮游植物化学分类法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6.
滇池浮游藻类群落构成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滇池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和空间分布开展了2次调查,鉴定出藻类8门66属159种及变种,绿藻种类最多,蓝藻次之。5、12月滇池全湖平均藻类密度分别为1.398×108、2.180×108个/升,蓝藻门微囊藻属为优势藻类。5月的调查中滇池外海藻类生物量呈北高南低的格局,而12月则呈现南部和中部高,北部低。外海的藻类生物量明显高于草海,草海藻类群落构成与外海明显不同,主要表现为绿藻门藻类所占比例较高。12月滇池外海及全湖藻类生物量都显著高于5月。与上一次(2006—2007年)滇池浮游藻类的系统调查相比,滇池(主要是外海)浮游藻类在物种数量、常见藻类、优势藻类及生物量水平方面与之接近。  相似文献   
87.
为研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于2014年春夏季进行采样分析。两季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99种,其中绿藻门(Chlorophyta)62种,硅藻门(Diatoms)21种,蓝藻门(Cyanophyta)7种,裸藻门(Euglenophyta)4种,甲藻门(Pyrrophyta)2种,隐藻门(Cryptophyta)2种。春季浮游植物6门86种,第一优势种为绿藻门的四尾栅藻(Scenedesmus quadricauda);夏季浮游植物5门62种,第一优势种为蓝藻门的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春季浮游植物密度低于夏季,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规律。RDA分析结果表明,春季采样点的相似性高于夏季,透明度、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是影响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组成的关键环境因子。  相似文献   
88.
ABSTRACT: Seventy-three in situ primary productivity experiments over a six-month period in hypereutrophic Onondaga Lake near Syracuse, New York, demonstrated variations in the light saturation parameter, Ip, which in part describ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roductivity and light. Substantial variations in Ip were observed (coefficient of variation = 60 percent). Variations in Ip were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greater than 99 percent confidence level) with temperature (°C). An Arrhenius-type relationship (Ip= 1.312 × 1.088 (T-20)) accounted for approximately 37 percent of the variation in Ip and may be appropriate for other systems dominated by green algae.  相似文献   
89.
高裕君  李明 《四川环境》1992,11(1):40-45
本文报道了1988年8月至1990年5月对釜溪河4个断面调查采集的藻类植物。初步鉴定的藻类植物有176种(含变种),分属于8门,72属。基本弄清了该区段藻类种类组成及数量变化。用污水指示生物,Shannon-weaver指数及Margalef指数评价了水体污染,其结果与理化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表明釜溪河除长土断面受到轻污染外,其余断面受到严重污染,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  相似文献   
90.
于2018年10月9日~11月1日采集西太平洋表层海水,通过营养盐添加船基培养实验,研究了不同营养盐条件下浮游植物的生长及其释放挥发性卤代烃(VHCs)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氮磷营养盐的添加对叶绿素a(Chl-a)的含量和三氯乙烯(C2HCl3),四氯乙烯(C2Cl4),一氯二溴甲烷(CHBr2Cl),三溴甲烷(CHBr3)的释放量表现出显著促进作用,但促进程度与添加氮磷营养盐的浓度及比值密切相关.高浓度氮更有利于浮游植物的生长及C2HCl3和C2Cl4的释放.N/P比符合Redfield比值更有利于CHBr2Cl和CHBr3的释放.相比NO3--N,NH4+-N的添加更有利于4种VHCs释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