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5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228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58篇
综合类   456篇
基础理论   106篇
污染及防治   144篇
评价与监测   13篇
社会与环境   12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61篇
  2005年   55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研究了净化厂新型延长型接地排在内的仪表接地体系,分析了现场装置仪表接地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抗干扰屏蔽接地、现场浪涌保护器防雷接地、DCS接地规范安装和现场工程师站接地电阻检查测量等方面的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52.
针对传统及现有水生态足迹理论及其模型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供给及净化服务功能的贵州省水生态占用概念与模型,将其划分为生物生产和非生物生产的水生态占用两部分,建立水产品、水资源、水环境3类账户,并在此基础上以2000—2014年的贵州省为例进行计算分析,结果表明:(1)水产品账户中,贵州省水产品消费的水生态占用总体呈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波动变化较小,水产品消费呈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大;(2)水资源账户中,贵州省淡水资源的水生态占用整体呈逐渐上升趋势,水生态承载力则呈明显波动的趋势,且变化幅度较大,淡水资源消费处于生态盈余状态,且其与水生态承载力的变化态势一致,淡水资源消费的生态压力较小;(3)水环境账户中,水环境生态压力主要来源于氮污染,2000—2010年消纳污染的水生态占用变化不大,2011—2014年波动较大,历年生活水污染账户值均大于工业,今后要注重加强生活水污染防治,消纳污染的水生态承载力呈波动变化的趋势,水环境处于生态赤字状态,且其生态压力较高;(4)与现有生态足迹模型的比较分析可知:该模型核算更为全面;不考虑均衡因子,并以最大水生态压力指数来评价区域水生态系统所承受的压力状态具有合理性,更能准确反映贵州水生态的实际情况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3.
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净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佛山市汾江河内布置浮床的水域的7个断面进行采样监测,分析了布置浮床侧与未布置浮床侧各水质指标的差异,以考察人工浮床对汾江河水质的净化效果。同时比较了圆币草、水罂粟、梭鱼草、狐尾草、美人蕉和鸢尾6种浮床植物的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结果表明,布置人工浮床一侧的水质TN、TP、COD和NH4+-N含量均显著低于未布置浮床一侧的水质,表明人工浮床对水体水质的有净化效果。总面积约4 900 m2的浮床植物经过3个月的生长,从水体中共吸收了192.5 kg的氮和76.1 kg的磷。6种浮床植物中,狐尾草的净增生物量最高,达到64.2 kg/m2;圆币草次之,为62.2 kg/m2。狐尾草和圆币草对氮磷的吸收能力在6种植物中处于较高水平,每平方米狐尾草和圆币草从水体中分别吸收了51.61g氮、19.79 g磷和46.90 g氮、22.93 g磷。综合比较得出,狐尾草和圆币草在生物量和氮磷吸收量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是较好的浮床植物。本研究为人工浮床在南方类似河流中的应用及植物选择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4.
基于膜吸收技术自制双层平板式膜吸收器,搭建净化低浓度甲醛和氨气污染模拟系统,考察不同膜结构参数、进气流量、吸收剂流量等因素对其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偏氟乙烯PVDF对低浓度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高于聚四氟乙烯PTFE。对同一材质膜,随着膜孔隙率的增大,甲醛和氨气的净化率呈上升趋势。随着进气流量的增加,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降低;而吸收剂流量对其净化效率影响不大。对于所有实验条件,平均膜孔径为0.22 μm的PVDF 4#在进气流量ug=120 L/h时,甲醛和氨气的净化效率最高,分别达94.7%和96.3%。  相似文献   
55.
红萍净化水产养殖水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红萍(Azolla)对富营养化水产养殖水体进行净化研究。结果表明,红萍能显著增加水体中的DO,增氧幅度随流量在16.88%~70.46%之间变化,随着养殖水体流经的层数增多或者处理的时间延长,红萍对水体的增氧量加大,水中DO最终趋向一个常数值K;同时,红萍对水体中的NH3-N和TP都有明显的去除效果,NH3-N去除率随流量在9.86%~38.90%间波动,TP的去除率则随流量的变化在5.80%~38.43%之间波动。可见,红萍是净化水质的良好材料,能有效改善水产养殖水环境。利用红萍净化水体将为解决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瓶颈提供新途径,实现水产养殖用水的封闭循环利用。  相似文献   
56.
通过选用昆明市第五污水处理厂的一级A标出水和水处理厂外排污泥作为静态实验环境,研究不同混养密度下铜锈环棱螺、椭圆背角无齿蚌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环境的净化性能,筛选出净化效果较好的放养密度。结果表明:放养30 d,铜锈环棱螺、椭圆背角无齿蚌对污水处理厂再生水环境的水质、底质均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扣减空白对照影响,水中COD、TP、NH3-N及底泥有机质平均去除率分别为22.26%、26.10%、25.60%和25.69%,底泥厚度平均减少3.8 cm;与对照相比,放养螺蚌45 d内水均能清澈见底,透明度均>70 cm,能明显稳定水体透明度,改善水环境。综合螺蚌生长适应性和净化效果考虑:污水处理厂再生水静态环境中,螺蚌混养密度应≤3 000 g/m3,在2 000~2 500 g/m3为宜,其中铜锈环棱螺的最适放养密度在400 g/m3,椭圆背角无齿蚌为1 600~2 100 g/m3。  相似文献   
57.
Pyrzynska K 《Chemosphere》2011,83(11):1407-1413
With increasing public concerns for agrochemicals and their potential movement in the ecosystem, very sensitive, selective and precise methods for the analysis of pesticides are needed. Because these substances are present usually at trace levels, the extraction and preconcentration steps are so far essential for their detection. Discoveries of novel nanomaterials with unique propertie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ir use also in extraction techniques. This overview reports the recent application of carbon nanotubes in the analysis of pesticides. The largest numbers of reported applications of carbon nanotubes concern their role as a sorbent materials in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microextraction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58.
夏季富营养化滆湖中沉水植物群落重建及水质净化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滆湖原位围隔试验分析了不同单种及混种沉水植物群落随环境变化的生长状况及对水质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1)夏季,沉水植物生物量的平均值与透明度/水位存在显著线性相关性,进一步表明沉水植物的生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光强和水深.(2)各植物区(除马来眼子菜区外)的高锰酸盐指数、TN高于空白对照区.(3)对比空白对照区,苦草...  相似文献   
59.
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研究了风车草(Cyperus alternifolius)、菖蒲(Acorus calamus)和富贵竹(Dracaena sanderiana)3种浮床植物系统对富营养化水体净化效果,试验共持续35 d。结果表明,在水温24~30℃条件下,风车草和菖蒲生长良好,生物量大,而富贵竹生长较差,生物量增加少;3种植物对NH_4~+-N的去除率分别为76.8%、85.5%和53.6%,对TN的去除率分别为69.1%、66.2%和54.4%,对TP的去除率分别为76.9%、84.6%和61.5%,对PO_4~(3-)-的去除率分别为91.7%、91.7%和75%,对真实色度有明显的去除效果;3种植物对氮磷和真实色度去除效果与对照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P0.05),自然沉淀是浊度去除的主要原因,植物吸收同化作用是NH_4~+-N去除的主要途径,植物吸收是溶解性磷去除的主要途径。试验表明,风车草和菖蒲对富营养化水体中氮磷和真实色度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可作为富营养化水体治理的优良物种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0.
廖伟  陆少鸣 《环境工程学报》2011,5(9):2013-2017
在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内置粉末活性炭,对比分析其对各工艺单元水质净化效果的影响,确定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内置粉末活性炭的作用与最佳投加量,研究表明,给水曝气生物滤池将活性炭截留在滤池内,大幅度提高了粉末活性炭利用率,部分未饱和粉末活性炭通过反冲洗排入后续常规处理系统,作为生物载体仍能够进一步发挥生物强化作用。当粉末活性炭的投加量为8 mg/L时,砂滤出水氨氮、CODMn、浊度和色度均值分别为:0.02 mg/L,1.82 mg/L0,.46 NTU和6度,去除率分别达到99.6%、71.2%、99.1%和80.6%,出水指标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和《饮用净水水质标准(》CJ94-2005)规定的标准。与常规工艺相比,投加量降低了20%~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