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09篇
  免费   1471篇
  国内免费   3093篇
安全科学   2606篇
废物处理   318篇
环保管理   2994篇
综合类   10746篇
基础理论   1780篇
环境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1075篇
评价与监测   903篇
社会与环境   1433篇
灾害及防治   90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305篇
  2022年   604篇
  2021年   793篇
  2020年   781篇
  2019年   600篇
  2018年   523篇
  2017年   713篇
  2016年   780篇
  2015年   814篇
  2014年   863篇
  2013年   1045篇
  2012年   1271篇
  2011年   1358篇
  2010年   954篇
  2009年   1018篇
  2008年   764篇
  2007年   1207篇
  2006年   1181篇
  2005年   1064篇
  2004年   919篇
  2003年   856篇
  2002年   747篇
  2001年   642篇
  2000年   577篇
  1999年   547篇
  1998年   362篇
  1997年   306篇
  1996年   197篇
  1995年   184篇
  1994年   161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93篇
  1991年   56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1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15篇
  1974年   5篇
  1973年   7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Whereas past research has treated co-management of common pool resources as if villagers and project implementing authorities were the only relevant actors, numerous external factors beyond the control of these two partners create barriers to successful co-management. This paper draws on discussions with Forest Department officials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these forces on the outcomes of Joint Forest Management (JFM) in Tamil Nadu, India. An empirical inquiry into the operational aspects of JFM indicates the important roles of political parties, powerful people, and other state institutions and functionaries as well as the flow of foreign funding. Further, the strong demand by local people for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interventions as opposed to improvement of degraded forests belittles the role of the Forest Department relative to other departments. Numerous other conditioning factors and relationships are explored. The authors call for reforms in public governance to allow better participation of all the actors involved for this participatory management approach to succeed and sustain.  相似文献   
42.
采用风险分类-要素分析-风险排序的思路,对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进行分析。根据国际上1998—2006年该类恐怖事件的实例,从事件所涉及的材料、场所角度将核与辐射恐怖事件分为6大类。结合北京市的实际情况进行涉核恐怖事件的要素分析,将北京市各类场所划分为4类敏感区并与5类涉核恐怖事件结合起来,得到北京市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构成图。通过风险分析,笔者认为北京市发生核与辐射恐怖事件风险最大的场所为核研究机构,最容易发生的核与辐射恐怖事件类型为涉及放射源的恐怖事件,结合分析结果对从阻止、探测、响应3个层次上提出了奥运核安保工作的反核恐工作建议。  相似文献   
43.
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监测合作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东北亚各国重视沙尘暴问题,开展了沙尘暴监测及研究等合作,逐步建立起东北亚地区沙尘暴监测合作机制.合作机制对推动东北亚地区共同治理沙尘暴问题具有积极意义.文章通过分析东北亚主要国家中国、日本和韩国的沙尘暴监测机制,探讨沙尘暴监测的合作机制模式,进而分析合作机制对推动各国在监测方法、管理机制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4.
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除雾器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雾器是湿法烟气脱硫(WFGD)系统内重要的设备之一,其性能对WFGD系统运行的可靠性有重要影响.利用Fluent6.2软件对新型伞罩型除尘脱硫塔内的三维两相流场进行数值模拟,气相采用RNG湍流模型,液相采用离散相模型,选择SIMPLE算法进行计算,分析塔内的折板除雾器和旋流板除雾器的速度场、压力场和液滴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烟气经过折板除雾器,产生了明显的压降,且在拐角区域湍流耗散强烈,是实现气液分离的关键区域;烟气经过旋流板除雾器,速度和压强分布具有良好的对称性,液滴被气流旋转抛向壁面实现气液分离.模拟结果对新型的WFGD除雾器的设计和运行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5.
中国人力资本积累的空间特征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积累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通过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和模型,以2000年中国县级数据为对象,进行实证研究分析,发现在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通过教育而积累的人力资本存量的作用不容忽视.教育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会因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男性平均接受教育的年限和女性接受教育的年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都是正向且显著,但前者贡献更大.此外,中国教育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效应,在地区教育发展模式上,存在四种聚集模式,分别是H-H类型、L-L类型、H-L类型和L-H类型,这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性,加剧了经济发展韵不平衡,对地区经济长期可持续均衡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方法上,当探讨具有空间聚集效应的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上,空间误差模型要优于最小二乘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46.
47.
现行财税体制下我国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受到人口、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财税体制是影响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更深屡次原因。通过数量关系的初步观察和作用机理分析说明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正反两方面作用,总体来看,对耕地资源保护不利。计量结果进一步证实了我国现行财税体制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存在显著影响。揭示了其影响的方向和大小。根据研究结果,文章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增加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合理分配土地出让金比例和科学使用土地出让金等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8.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优化研究——以大连市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鉴于我国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城市居民游憩需求与供给的矛盾日益突出。本文选择城市游憩空间结构作为研究对象.综合分析现有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和典型游憩功能区的研究成果,探讨了城市游憩需求的空间结构特征、游憩供给的空间结构特征.分析了城市游憩需求和供给空间结构特征的形成因素,提出理想的城市游憩空间结构模式。通过调研大连市主城区游憩场所的分布情况、使用情况以及大连城市游憩者的游憩需求特征,分析了大连市游憩供给和需求之间的矛盾及城市游憩空间的等级结构和整体结构。  相似文献   
49.
浅论国家环境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环境的日益恶化和公民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环境权理论迅速发展。国家环境权作为一项重要的环境权。在环境法理论逐步变革和权利内涵不断演进的趋势下,已成为法学界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通过分析国家环境权的国内、国际法律基础。论证了国家环境权的确立。利用类比的方法。阐述了国家环境权与其他宪法权利的不同之处。从权利义务的对等统一和国内国际两个层面。重新归纳了国家环境权的内容。初步构建了国家环境权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50.
微生物絮凝剂PF-2的成分分析及絮凝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筛选得到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产生的絮凝剂——PF-2在处理高岭土悬浊液时,具有用量少、絮凝效果好等优点,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可达96.5%.呈色反应和紫外扫描的测定结果表明,PF-2大部分为胞外分泌的多糖,含有少量的核酸,提取后每升发酵液可制得絮凝剂粗品2.3 g;ζ电位测定及氢键和离子键检验结果表明,PF-2与高岭土颗粒之间的作用力为离子键;红外光谱扫描分析PF-2中含有O-H、C-H、C=C和C-O-C等多糖的特征吸收峰;利用扫描电镜观察絮体形态表明,絮体结构密实,其絮凝机制为PF-2和高岭土以离子键的形式结合,之后通过架桥作用絮凝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