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2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96篇
基础理论   9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公路隧道实验调查交通来源空气污染方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采用公路隧道实验方法来调查交通来源空气的污染,笔者在中国北方和南方公路隧道内进行了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的监测,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为多点位同步监测,气态污染物包括CO,SO2,NOx和VOCs等,大气颗粒物包括TSP,PM10,PM2.5和粒径浓度谱分布等.同时,还调查和分析了隧道内机动车流量、能见度和气象因子.利用上述分析和测定结果,可以综合地研究交通来源污染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为探究地下公共建筑能见度降低场景中,个体及小群体楼梯上行疏散特征,在某公共建筑楼梯间进行个体疏散和小群体疏散实验,分析不同能见度条件下个体在梯段及平台上的疏散速度、疏散行为、小群体特征等关键参数。研究结果表明:梯段速度受能见度影响程度大于平台速度,在正常能见度条件下,小群体行为会对疏散移动速度产生负面影响,在低能见度条件下,小群体行为有助于提升疏散效率,表现在小群体平均速度高于群体中最慢个体速度且小群体和个体之间的速度差异较小。  相似文献   
133.
王恺  赵宏  刘爱霞  韩斌  白志鹏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10):1029-1033
针对空气污染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的预测研究,构建了一个风险神经网络模型,模型以6个气象因子、3种主要污染物(SO2,NO2,PM10)浓度和能见度作为输入因子,输出为24h后能见度的预测值.该模型对低能见度情况的数据给予相对较高的风险值,而对高能见度情况的数据则给予相对较低的风险值.以天津市2003~2007年的气象数据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该风险神经网络模型优于传统神经网络模型和线性回归模型.  相似文献   
134.
利用2019—2021年合肥市气象参数、颗粒物浓度、颗粒物化学组分、颗粒物散射系数、颗粒物粒径谱等的逐小时观测数据,分析了合肥市大气能见度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9—2021年,合肥市能见度呈逐年上升的总体特征,并且在季节变化上呈现为夏高冬低,在日变化上呈现为午后最高、夜间最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合肥市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的相关程度比与颗粒物浓度的相关程度高15.5%~219.2%。相对湿度是直接影响合肥市能见度的主要因素之一,而温度、风速对能见度的间接影响作用相对较小。能见度与颗粒物特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能见度与水溶性离子的相关程度高于与碳质组分的相关程度;当能见度处于较低水平时,能见度与PM2.5主要组分浓度的相关性明显减弱,相对湿度、超细颗粒物占比、水溶性离子含量和碳质组分含量等因素对能见度的影响逐渐凸显;在较高PM2.5浓度环境条件下,颗粒物散射系数的显著变化是导致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小粒径颗粒物对合肥市大气能见度的影响程度相对较高,应优先大幅度降低PM1.0浓度。  相似文献   
135.
The human dimensions of visibility degradation remain under-researched academically. Based on Zube and Sell's Process Model of the Perception of, and Response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Hong Kong between 5 June 2012 and 26 January 2013 (n = 1,203). The respondents’ perceptions towards visibility degradation were collec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espondents were moderately knowledgeable to visibility degradation, perceiving the problem as anthropogenic and unfavorable and identifying the fight against the degradation as an important environmental issue. It is further deduced that the respondents’ physical and sociocultural attributes, and the way they gain information about visibility degradation, can affect their perceptions of visibility degradation.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improving information channels can positively promote human sensitivity to and understanding of visibility degradation in order to mitigate it. Yet, any attempts to educate the lay public should not assume the existence of a homogenous community of like-minded people.  相似文献   
136.
本文结合2011年重庆区域灰霾统计结果表明,灰霾污染状况已逐步由重度和严重灰霾向轻中度灰霾污染过渡,污染程度得到好转。灰霾/非灰霾对比发现颗粒物PM2.5污染浓度较高,超标率较大,占颗粒物污染较大比重,且对能见度影响显著。2011年BC/PM2.5平均比值为18%左右,且比值时间序列变化趋势与全年灰霾污染总体发生趋势相符。  相似文献   
137.
南京北郊能见度变化中二次无机盐消光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2013年5月~2014年5月的能见度和大气气溶胶化学组分资料,分析南京北郊能见度变化特征、气溶胶化学组分与能见度变化的关联及其对大气消光的贡献,识别在能见度变化中二次无机盐消光的重要作用.结果表明,观测期间平均能见度为(6.78±3.68)km,能见度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粒径小于2.1μm的细粒子对能见度降低有较大影响,SO2-4、NO-3、NH+4和OC是细粒子主要成分,其中二次无机离子对重霾日能见度恶化具有重要贡献.利用修正的IMPROVE方程重建观测期间消光系数,均值为(527.2±295.2)Mm-1,PM2.1化学组分中硫酸铵、硝酸铵以及有机物对消光系数贡献最大,达到80.6%.尽管在清洁日(VR10 km)有机物的消光贡献高达43.51%,但随着能见度降低,有机物消光贡献减少,二次无机盐组分消光贡献增加,在低能见度的重霾日(VR5 km)二次无机盐消光贡献达到58.96%,表明二次无机盐消光对能见度恶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8.
We present a robust sampling methodology to estimate population size using line transect and capture-recapture procedures for aerial surveys. Aerial surveys usually underestimate population density due to animals being missed. A combination of capture-recapture and line transect sampling methods with multiple observers allows violation of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animals on the centreline are sighted from the air. We illustrate our method with an example of inanimate objects which shows evidence of failure of the assumption that all objects on the centreline have probability 1 of being detected. A simulation study is implemented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ree variations of the Lincoln-Petersen estimator: the overall estimator, the stratified estimator, and the general stratified estimator based on the combined likelihood proposed in this paper. The stratified Lincoln-Petersen estimator based on the combined likelihood is found to be generally superior to the other estimators.  相似文献   
139.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沈家芬  冯建军  谢利  林燕  莫测辉 《生态环境》2007,16(4):1199-1204
广州市大气能见度逐年下降,灰霾现象严重,收集广州市2001—2003年大气能见度及同期地面气象要素(风速、温度、气压和相对湿度)观测资料和空气污染物(PM10、SO2、NO2和CO)监测数据,探讨广州市大气能见度的特征及大气能见度与气象要素和空气污染之间的关系。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广州市大气能见度的年、季、日变化特征明显,呈明显的逐年下降趋势。一年之中,春季能见度最低,夏季能见度最高。一日之中,早晨08时能见度最差,午后14时最好。能见度与气象要素及空气污染物的相关和偏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能见度与平均风速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能见度与4种污染物在简单相关分析中均呈显著的较强负相关关系,而在偏相关分析中的相关性极弱,说明空气污染物对能见度的影响是综合作用的。最后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建立了大气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PM10、SO2、NO2、CO等污染物浓度间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40.
福州大气污染对太阳辐射等要素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州大气污染对太阳辐射等要素的影响陈千盛(福建省气候中心,福州350001)池艳珍(福建省气象局)关键词太阳总辐射;散射辐射;能见度混浊度因子.建国以来,福州由于市区范围不断扩大及工业发展,人口和车辆与日俱增,空中尘埃量随之增多,空气日益恶浊.这种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