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40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39篇
综合类   123篇
基础理论   58篇
污染及防治   4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信息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环境科学》2012,(12):2127+2148+2191+2198+2204+2229+2236+2270
环境一号C星成功发射11月19日6时5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将环境一号C星送入预定轨道.环境保护部副部长吴晓青观摩发射仪式,并于11月18日慰问了发射基地的官兵.吴晓青表示,环境一号C星的成功研制并发射,是我国环保  相似文献   
42.
采用浓盐酸、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APTES)依次对赤泥进行处理、改性,制备出1种去除率高、吸附量大、吸附效果好的重金属离子吸附剂。通过SEM、XRD、BET、元素分析、FTIR、热重分析等手段对其进行表征,并探究溶液p H、吸附剂投加量以及吸附温度等条件对水溶液中Pb2+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浓盐酸酸浸和有机改性后,拜耳法赤泥比表面积显著增大且氨基成功嫁接到赤泥表面。硅烷化赤泥对铅的吸附时间在80 min达到平衡,其最佳吸附p H为6,最佳吸附剂投加量为2 g/L,对应的饱和吸附量为361 mg/g。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模型,热力学数据说明该吸附是吸热、自发的过程。同时经XPS光谱分析证实,吸附机理主要是硅烷化赤泥表面嫁接氨基,氨基上的氮原子存在孤对电子,可通过与Pb2+的螯合作用而有效去除Pb2+。  相似文献   
43.
李新临 《中国劳动科学》2006,(10):F0002-F0002
2006年9月26日,全国高技能人才工作会议暨第八届中华技能大奖和全国技术能手表彰大会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黄菊亲切会见了高技能人才十大楷模、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全国技术能手代表和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获奖单位代表并作重要讲话。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参加会见、出席大会颁奖并讲话。劳动保障部部长田成平主持大会并作会议总结。劳动保障部副部长步正发、华福周、张小建、胡晓义,驻部纪检组长崔会列出席会议。  相似文献   
44.
《环境保护》2007,(23):33-37
在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资源环境问题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谈到我国当前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把"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列在第一位,并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  相似文献   
45.
两种消化方法对无齿相手蟹重金属含量测定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物样品分别经湿灰法和干灰法消化处理后,测定其Zn,Cu和Pb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消化方法对样品中Cu含量的测定没有显著的影响,而对Zn和Pb含量的测定都有显著的影响,湿灰法处理后样品中Zn和Pb含量的测定值均普遍高于干灰法处理后相应的测定值。根据本研究结果可知。测定Cu含量的生物样品可用常规灰化温度进行处理,而测定Zn和Pb含量的生物样品宜用低温灰化技术进行处理。图6表1参12  相似文献   
46.
为进一步保护中华绒螯蟹栖息地和种质资源,科学评估长江蟹类的营养关系及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运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在长江靖江、新开沙及狼山沙3个采集区域的中华绒螯蟹和无齿螳臂相手蟹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并根据δ13C、δ15N值分析二者的生态宽幅及营养生态位面积。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δ15N值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5.00‰~-23.00‰;无齿螳臂相手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相对集中在-26.00‰~-24.00‰,表明两种蟹均对某种饵料生物有所偏好,且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频率分布范围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表明其食物来源更广。中华绒螯蟹与无齿螳臂相手蟹的营养生态位存在重叠,表明二者存在饵料竞争关系。其中靖江江段两种蟹的营养生态位重叠程度最大,表明二者在靖江江段食物竞争最激烈。中华绒螯蟹的δ13C值变幅(CR)、δ15N值变幅(NR)及营养生态位总面积(Ta)均大于无齿螳臂相手蟹,说明中华绒螯蟹对于饵料资源的竞争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47.
研究了毒死蜱对隆线溞(Daphnia carinata)和中华薄壳介(Dolerocypris sinensis)混合种群的种群密度、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ase)比活力和隆线溞游离态几丁质酶免疫可反应蛋白(chitinase-IR)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毒死蜱质量浓度高于0.05μg/L的条件下,毒死蜱对两种生物会有抑制作用,并且基本随暴露浓度的升高而增强。不过,随着水中残留的毒死蜱浓度降低,抑制作用会减弱。计算毒死蜱对隆线溞和中华薄壳介的最高无作用浓度(NOEC)和最低有效浓度(LOEC)发现,中华薄壳介对毒死蜱的敏感性高于隆线溞。在生态风险评估工作中,NOEC或LOEC使用时间加权平均浓度会使评价结果更加准确。  相似文献   
48.
机械振荡对猕猴桃愈伤组织的生理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机械振荡处理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 planch)茎段的愈伤组织,研究模拟振荡方式的力学刺激对木本植物愈伤组织生长分化的生理生化效应。结果表明,猕猴桃对机械振荡的应激效应与本实验室此前对草本植物非洲雏菊(Gerbera jamesonii acrocarpous)的研究有相似的结果。即适度的机械振荡(频率2-3Hz)可促进猕猴桃愈伤组织的生长,使胞内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升高,SOD活性升高,而IAA氧化酶活性质膜的通透性降低;但当振动强度超过一定范围(3Hz)后,愈伤组织的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可溶性蛋白质含量下降,SOD活性降低,而IAA氧化酶活性升高,同时细胞膜的封闭和完整性受到损伤,透性增大,研究显示植物对外界应力刺激的响应(应激效应)是很明显的图1表2参17。  相似文献   
49.
Zn、Cu和Pb在无齿相手蟹体内的积累和分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以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中一种习见的大型底栖动物无齿相手蟹Sesarm dehaani为研究对象,分析了Zn、Cu和Pb在该动物体内的积累和分布特性。结果表明,无齿相手蟹对这3种重金属的积累在不同部位间均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而在不同样点间差异都不显著。动物对Zn和Cu积累能力最强的部位都是鳃,最弱的部位分别是内脏和螯肢。无齿相手蟹各部位对和Pb的积累均很低,且对Pb的排泄明显大于吸收。污染评价表明,本研究所有样点的无齿相手蟹均还没有受到Zn、Cu和Pb的污染。  相似文献   
50.
12月16日第五届“中华宝钢环境奖”在北京举行了隆重的颁奖典礼。中华环境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性奖励,其组委会是由全国人大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等十三个部委和单位组成。承德市环保局局长刘艳东获得了“中华宝钢环境奖”环境管理类优秀奖,成为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