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0篇
  免费   461篇
  国内免费   1418篇
安全科学   72篇
废物处理   2篇
环保管理   783篇
综合类   3449篇
基础理论   510篇
污染及防治   224篇
评价与监测   362篇
社会与环境   890篇
灾害及防治   187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12篇
  2022年   229篇
  2021年   223篇
  2020年   227篇
  2019年   223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222篇
  2016年   268篇
  2015年   355篇
  2014年   243篇
  2013年   323篇
  2012年   366篇
  2011年   386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247篇
  2007年   295篇
  2006年   306篇
  2005年   25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61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23篇
  2000年   134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4篇
  1973年   6篇
  1972年   7篇
  197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本文在分析世界博览会发展过程的基础上,阐述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上海乃至长江三角洲都市圈联动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长江三角洲都市圈空间整合与联动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利用长江口枯季潮区界大通站近 4 0年来的水文化学观测资料 ,求得长江径流来源的硝酸盐通量 ,并以此作为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结合历年长江流域的社会经济统计资料和降水量资料等分析 ,发现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与流域的人口密度、农业氮肥施用量、灌溉面积以及降水量等显著正相关。随着人口的增长 ,流域内的人类活动不断加剧 ,直接或间接地对长江河口硝酸盐的输入通量产生影响。而降水及灌溉等活动促进了土壤中氮素向河流流失的过程 ,并经长江径流向河口、海洋输送。 90年代后期 ,由人类因素造成的硝酸盐通量的增加占长江河口硝酸盐输入通量的95 %以上。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和大气氮氧化物的沉降是硝酸盐通量增加的直接原因 ,而农业活动、燃料燃烧和污水排放等人类活动是该通量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分析长江三峡工程用地特点的基础上。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耕地补偿制度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调查研究,认为应从新的视角来认识大型水利水电工程的耕地占补平衡问题。进而探索耕地补偿制度实施的新途径和新方式。应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适当调整的基础上.将“以地补地”和“缴费补地”的方式相结合。既通过土地整理.在提商土地质量的前提下增加耕地的有效面积:又要落实耕地开垦费.扶持库区的土地整理。从而使库区的耕地占补制度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4.
The measurement of the bed shear stress along vegetated river beds is essential for accurately predicting the water level, velocity and solute and sediment transport fluxes in computational hydroenvironmental models. Details are given herein of an experimental and theoretical study to determine the bed boundary shear stress along vegetated river beds introducing a novel field measuring method, namely the FliessWasserStammtisch (FST)-hemispheres. Although investigations have been conducted previously for sedimentary channels using the FST-hemispheres, this preliminary study is thought to be the first time that such hemispheres have been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bed shear stresses in vegetated channels. FST-hemispheres were first developed by Statzner and Müller [1989. Standard hemispheres as indicators of flow characteristics in lotic benthos research. Freshwater Biology 21, 445-459] to act as an integrated indicator of the gross hydrodynamic stresses present near the bed. Test and validation data were found to be at least of the same order of magnitude for the stresses predicted from literature for sedimentary channels, with this study establishing the commencement of a database of calibrated FST-hemisphere laboratory data for vegetated channel beds. In a series of experiments, depths ranging from 0.1 to 0.28m were considered, equating directly to comparable conditions in small rivers or stream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a basis for enabling the FST-hemispheres to be used to evaluate the boundary shear stress for a wider range of applications in the future, including vegetated river beds.  相似文献   
15.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in Kabul river basin, eastern Afghanistan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evere drinking water shortage affects all resident of the Kabul river basin. Two and a half decades of civil war in Afghanistan (it began in late 1978) have resulted in widesprea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and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he war has already finished and, therefore,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for supplying water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asks for Afghanistan’s government. The Kabul river basin which is the most populated area in the country is located in the eastern part of Afghanistan.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water resource properties of the Kabul river basin and also water demand in the important cities of the basin, such as Kabul, the capital and the largest city in the country. Also a few suggestions for providing water for domestic and agriculture purposes in short term, medium time and long term have been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6.
详细讨论了卫星遥感技术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问题,提出了两种实用的方法:①卫星遥感技术在灌溉水资源管理方面的应用;②长江流域地下水、地表水资源估算。进一步分析了两种方法的特点,介绍了卫星遥感技术的优点及用途,建议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7.
农业生产地域分工与农产品专业化生产是使农业从自然经济阶段向以市场为导向的商品农产品生产转变的一个标志。本文在分析该区农业布局现状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农业总体布局的设想与不同类型地域农业开发的主攻方向与对策,并对市场经济体制下粮食、棉花、猪、禽、水产品等农产品生产基地的地域选择、建设规模与技术措施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区域排污权交易模型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在分析了排污权交易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指出区域污染权交易比传统的排污权交易意义更大,并提出排污权交易地区交叉补贴的设想:将发达地区的排污权交易所得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以解决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乏力以及对发达地区的二次污染和发达地区环境容量资源短缺问题。在不考虑交易成本的假设下,通过建立不同地区排污权交易模型以确定排污权交易总量及其交易价格以及交易所获净增纯收益等。太湖流域由于经济最为发达,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是目前我国最适宜率先进行区域排污权交易试点的地区。通过假定太湖流域无锡和常州两市进行排污权交易,并利用两市1991—2000年的环境统计资料等相关资料进行了验证。计算结果表明区域排污权交易不仅具有明显的经济和环境效益,而且也是协调环境区域矛盾的重要手段。因此,不同地区间进行排污权交易在我国具有重要意义,在太湖流域等经济发达地区收效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9.
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模糊综合评价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针对土地复杂性、模糊性的特征,本文采用模糊数学中“多级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进行了黄河三角洲土地质量评价,并对其科学性和可行性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长江经济带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长江经济带突发水污染事件频发,对区域人群健康和生态安全造成严峻挑战.环境风险分区是环境风险管理的基础和有效工具.本研究以2015年为基准年,基于环境统计数据、DEM数据、水质监测断面数据和基础地理数据,综合考虑了水系流向、水系级别及水质等因素,以1 km×1 km的网格为基本单元,对长江经济带开展突发水污染风险分区.结果表明:①高风险区面积为3348.9 km~2,占评估区总面积的0.16%;较高风险区面积为26030.7 km~2,占比1.27%;中风险区面积为97971.1 km~2,占比4.79%;低风险区面积为1916838.7 km~2,占比93.77%;②从沿长江干流两岸分布来看,高风险区面积沿长江上游至下游呈逐渐增加趋势,主要集中分布在重庆市中部、湖北省东部、安徽省东部、江苏省中西部、浙江省北部、上海市西部等地;③从沿长江主要支流两岸分布来看,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嘉陵江南段、乌江南段、汉水东段、湘江北段、赣江北段等.研究结果可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