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1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4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38篇
污染及防治   5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1篇
灾害及防治   1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壤侵蚀是一种危害严重、分布范围广的生态环境问题,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以及各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秦皇岛市土壤侵蚀特点、原因,提出综合治理土壤侵蚀的对策和措施,以期为今后该区土壤侵蚀防治与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2.
付炜 《灾害学》1995,10(2):31-37
本文介绍了黄土地区土壤侵蚀信息系统的建造原理与方法。分析探讨了土壤侵蚀各因子计算机自动提取的算法,以及土壤侵蚀预测模型的构造方法,并用灰色控制系统的原理确定了模型的参数。并以山西省离石县王家沟流域羊道沟为例进行了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23.
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弃土场土壤侵蚀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高速公路施工期弃土场边坡的水土流失规律,对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一弃土场边坡进行了天然降雨条件下水土流失观测试验,结果表明,弃土场边坡的主要侵蚀形式是沟蚀,主要侵蚀因子是次降雨量和汇水平台宽度。最后提出了预测西昌—攀枝花高速公路弃土场边坡土壤侵蚀量的土壤侵蚀模型。  相似文献   
24.
水土流失既是资源问题,又是生态环境问题。土壤侵蚀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因素。以鄂西北丹江口库区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为试验点,通过分析小区的实地观测数据,建立坡面土壤侵蚀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数量化理论II作为有效的数学方法,建立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模型,对参与建立模型的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其准判率达到800%以上,并且利用该模型对其他年份坡面土壤侵蚀强度实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得到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的精度较高。研究表明,建立的郧西县坡面径流小区土壤侵蚀强度评价模型有较好的适用性与可靠性,可为郧西县及类似自然地理环境的其他区域水保工作起到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5.
基于参与式社区评估法的泾河流域景观管理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参与式社区评估法既兼顾了景观管理中的地理变量,同时还将社会经济因素纳入了考虑范畴,是深入进行问题分析客观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采用参与式社区评估法,运用问题矩阵和问题树分析,对泾河流域景观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利益相关者的认知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绝大多数利益相关者认为土壤侵蚀已成为第一严重的问题,其次是土地生产力低下、自然灾害、植被破坏等。尽管当地公众已经认识到了土壤侵蚀的严重危害,但在安排土地利用方式时,却很少考虑土壤侵蚀带来的危害,仍然从事着自给自足的粮食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26.
滇西北高原由于地处生态脆弱的石灰岩区,水土流失严重,探讨该区生态恢复过程中土壤侵蚀的变化规律,为开展人工植被建设提供依据。以时空互代的方法,通过径流小区,对坡面的产沙产流特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天然次生林和人工混交林均有较好的调节径流和减少泥沙的作用,产沙量分别比坡耕地减少了51.46%、43.18%,产流量也相应降低了39.39%、24.24%。在最大次降雨条件下,荒草丛、坡耕地、次生林和混交林单次降雨的产沙量分别占试验期产沙总量的55.38%、55.58%、58.35%和58.05%,产流量相应占产流总量的64.72%、64.63%、73.85%和55.39%。而且,产流产沙量与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均存在明显正相关,与乔、灌层植物多样性及均匀度指数等呈显著负相关性(P<0.05)。因此,乔灌草结合的群落结构配置模式是滇西北地区水土保持林营造的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27.
基于GIS与RUSLE的武陵山区小流域土壤侵蚀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长江中下游武陵山区女儿寨小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数据观测积累及实地调查采样等方法,计算了研究区降雨侵蚀力、土壤可蚀性等因子,运用GIS与RUSLE评价了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并分析了其与土地利用方式、海拔高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流域平均土壤侵蚀强度为78844 t/(km2·a),属微度侵蚀,流域面积9518%的范围发生轻度以下的侵蚀,强烈以上侵蚀仅占1.19%。从土地利用类型来看,耕地、果园侵蚀强度较大,均达到中度侵蚀,有林地除竹林地为轻度侵蚀外均属微度侵蚀,耕地、果园、竹林地是今后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地类。不同海拔高度中,低海拔(200~400 m)区域侵蚀量占到流域侵蚀总量的6442%,是水土流失防治的重点地带。研究为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在武陵山区进行土壤侵蚀评价提供范例,为研究区防治土壤侵蚀和流域管理规划决策提供相应参考  相似文献   
28.
以河北省鹤壁矿区为研究区域,运用GIS和RS技术分析、研究了区域土壤侵蚀强度和土地利用状况.通过SPSS软件包的统计分析,计算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系数,其强弱依次为:耕地>有林地>荒草地>灌木林地>裸岩石砾地>裸地;计算土壤侵蚀率,其强弱依次为:裸地>裸岩石砾地>灌木林地>荒草地>有林地>耕地.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鹤壁矿区土地利用类型与土壤侵蚀的关系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率越低,则土地利用与土壤侵蚀强度的相关性越强.  相似文献   
29.
30.
2005年7月29日,英国领导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由于错误地认为森林可以帮助改善水流和防止土壤侵蚀,许多国家都在浪费大量金钱种植树木。路透社援引该研究报告报道:许多树种,特别是受到造纸行业青睐的松树、桉树这类树种从土壤中吸收的水分多于其它植被。水分会通过树叶蒸发掉,因此树木会使土地变得干燥。这项研究报告认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