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7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5篇
安全科学   555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106篇
基础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4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65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为避免地铁车站火灾事故的发生,帮助地铁车站管理部门做好火灾风险评估工作,提出基于PCA-RBF神经网络的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估模型。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对风险评价指标体系进行降维处理,并将降维后的主成分作为RBF神经网络的输入变量;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样本数据训练RBF神经网络,并用检验样本测试训练效果;最后,输入待测样本数据得出火灾风险评估结果。通过实例对比分析,验证了该评估模型在地铁车站火灾风险评估中的可行性与准确性,对类似项目火灾风险评估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2.
为了研究安全约束条件下客站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优化问题,采用混合整数规划建模方法建立基于安全约束的晚点列车到发线分配模型,避免列车出现行车事故和晚点传播,设计模拟退火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以宝鸡车站为例,验证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当列车晚点时间较短情况下,安全约束对非晚点列车及车站作业影响较小,可采取"先到先服务"原则;当有多列列车晚点且时间较长时,优先安排非晚点列车进站作业。  相似文献   
73.
针对沈阳市地铁疏干水利用的现状,综合考虑沈阳市的实际情况,总结出地铁疏干水利用的几种方法,主要包括作为运河、湖泊的补换水源,用于修复、重建湿地,农业灌溉用水以及作为水源热泵的水源等。提出沈阳市地铁疏干水利用的指导思想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74.
煤炭在铁路运输过程中扬尘量大,喷淋粘结剂对控制煤炭扬尘具有积极作用,能有效减少煤炭在运输过程中的损失,减轻环境污染,消除对客货列车造成的安全隐患。本文较系统地论述了目前喷淋粘结剂在运煤列车中的研究开发现状,探讨了粘结剂开发与设计的技术思路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5.
列车集便器粪便污水贮(化)粪池恶臭气体污染物浓度高、臭气量大、清掏作业频次高、所处位置敏感,对周围空气环境影响较大。针对某车辆段化粪池,经比选分析,提出臭氧氧化+活性炭吸附和植物液喷淋法除臭,工艺针对性强,处理效果好,操作维护方便。  相似文献   
76.
本文通过对武汉地铁2号线区间隧道地表变形进行连续监测和监测数据的分析,得到了该工程条件下隧道地表沉降的变化规律,并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隧道开挖引起的地表沉降量进行了计算,其结果与监测数据吻合较好,验证了数值模拟方法所得到的地表沉降变化规律的准确性.该研究可为类似工程及地表变形的监控量测工作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地铁系统在极端降雨灾害下的人员疏散过程,分析人员疏散过程影响因素和改善方法,将数值模拟方法与模糊逻辑理论相结合,在传统元胞自动机疏散模型中引入人员疏散行为选择机制,模拟地铁隧道遭受洪水侵入以及采取改善措施后的疏散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引入人员疏散行为选择机制可以较真实地模拟极端降雨下受限空间中的人员疏散过程;采取改善方案后,人员被迫改变疏散行为的比例下降53.95%,人群疏散安全度由0.201提升至0.633;当采取与防洪能力不适应的疏散平台高度时,疏散安全度较采取合理设施时平均下降30%且差异较大;硬件设施满足安全度达到0.6为宜,按照最终安全度为1设计疏散方案,可使硬件设施设计与疏散方案制定更加合理配套。研究结果可为地铁系统防洪设计与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8.
城市地区土地资源稀缺,使得20世纪以来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得以蓬勃发展。地下基础设施除了实现结构功能外,还可以作为浅层地热能采集系统与地层进行热量交换。在城市地区,交通隧道比建筑基础具有更广阔的作为能源地下结构的利用空间。以上海地铁为例,根据上海市的水文和地质环境,研究以城市尺度进行能源隧道建设的地热能开发潜力及其经济与社会效益。结果表明,与上海市2030年规划地铁线路同等规模的能源隧道的年度采集能量总量可达35亿kWh,经济收益超过15亿元,每年可减少CO_(2)排放量200万t以上,相当于上海市20%的住宅取暖或制冷所需的总能量,投入成本在10年左右可回收,说明能源隧道拥有巨大的开发潜力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9.
为客观合理地对地铁火灾风险进行评价,借助WSR方法论,以物理-事理-人理为基础,从人员、设备、设计、环境、管理五个方面构建了地铁火灾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熵权法和可拓学理论建立了地铁火灾风险评价的熵权物元可拓模型,利用该模型对某地铁火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待评价地铁火灾风险等级为II级,即该地铁火灾风险处于"较安全"状态,该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价地铁火灾的风险,其中人员因素对地铁火灾风险的影响最大。根据地铁火灾风险评价等级和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可为地铁火灾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0.
为研究城市地铁沿线老旧房屋普遍存在结构安全问题,基于机器学习模型,选取房屋年份、楼层、面积等11个属性构建预警指标体系,采用SMOTE过采样、独热编码等方法解决样本离散化、不均衡的问题;利用KNN、Bayes、Logistic、SVM 4种机器学习模型对房屋结构安全数据学习并测试,综合应用Accuracy、F1、A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