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43篇
安全科学   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83篇
综合类   155篇
基础理论   66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33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41.
福建古生界至中生界部分地层古地磁研究认为,华南地块的主体部分首先于中奥陶世时期即已拼合,作为一个整体由南纬23.8°向北移动,二叠纪之后越过赤道,继续北移,直至侏罗纪末到达北纬19.6°的位置.而华南地块同扬子地块的拼合是在加里东末期开始的,至少可以认为是在早石炭纪之前两地块就靠近了。这一时期,华南地块和扬子地块的地质构造运动十分活跃.  相似文献   
42.
人类活动引起的当代气候变暖已导致全球海平面显著上升,在21世纪全球气候继续变暖的背景下,东南沿海海平面的升高将对区域环境及社会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挑战,但目前对未来区域海平面变化的预估尚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本文基于筛选的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的10个模拟性能较好的气候模式输出结果,通过多模式集合预估了未来温室气体三种排放情景下21世纪东海和南海区域海平面高度的趋势变化,并分析了不同影响因子的贡献。通过计算海水热比容、盐比容和动力因子对海平面高度的影响,并在考虑冰川冰盖消融等因子的订正后,发现:21世纪东海和南海海平面高度都呈现连续上升趋势,东海和南海地区上升幅度略小于全球平均,南海上升幅度略大于东海。在温室气体低(RCP2.6)、中(RCP4.5)和高(RCP8.5)排放情景下,21世纪后期(2081—2100年)较前期(2006—2025年)东海/南海平均海平面分别上升0.26 [0.01—0.55] m/0.29 [0.05—0.55] m、0.38 [0.10—0.66] m/0.40 [0.14—0.67] m和0.52[0.15—0.89] m/0.52[0.23—0.83] m(方括号内为相应的不确定性范围)。随着温室气体排放的升高,海平面上升幅度也增大,东海海平面上升区由东南向西北扩展,南海海平面上升区由东北向西南扩展。统计分析还表明:在不同排放情景下,不同影响因子对海平面变化的贡献也不一样,随着排放强度从低到高变化,海洋比容加动力因子的相对贡献从28%—34%升高至46%—47%,而冰川冰盖消融等其他因子的相对贡献从 66%—72%降低至53%—54%。  相似文献   
43.
为了探究我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x的分布特征,于2015年11月-2016年1月,利用中国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的观测平台,采用Saltzman法对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NOx日均浓度进行了监测.结果表明,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ρ(NOx)的变化范围为0.001~0.038 mg/m3,ρ(NO)的变化范围为0.001~0.033 mg/m3,ρ(NO2)的变化范围为0(未检出)~0.015 mg/m3.中国东海至南大洋航线海洋近地层大气中,NO是NOx的主要成分.南极圈外海洋近地层大气中NOx的分布特征显示距离陆地越近,ρ(NOx)越高,NO2/NO(二者质量浓度比值)越大,反映出海陆差异及人为污染对海洋近地层大气的影响.远离陆地的南大洋航段ρ(NOx)显示较低的大洋背景值.南桑威奇群岛的火山活动导致附近海域异常高浓度的NOx分布,ρ(NOx)最高值达0.160 mg/m3,ρ(NO)为0.145 mg/m3,ρ(NO2)为0.015 mg/m3.西风带的阻隔导致该区域NOx向周围扩散时,难以穿越西风带,向南极大陆边缘扩散的趋势更加强烈,影响大范围南大洋近地层大气NOx分布.人为活动可能是南极半岛和中山站附近海洋近地层大气高ρ(NOx)和高NO2/NO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4.
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18,自引:5,他引:13  
根据1997~2004年每年1次的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As、Cd、Cu、Hg、Pb、Zn)及有关环境因子的调查数据,重点研究了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的分布特征、控制其分布的生物地球化学机制以及8 a的年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2003-10南黄海表层海水中As、Cd、Cu、Hg、Pb、Zn的平均浓度分别为2.33、0.078、1.41、0.0036、0.37、6.21μg/L.8 a中重金属除Zn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外,其它元素变化较小.重金属的分布模式与离岸距离有关,即除Pb外,在离岸较远的南黄海中部地区含量较低,而近岸海区则普遍较高,这种分布模式典型地体现了人类活动对近海的影响.对于重金属在局部海区的分布,亦存在其它控制因子,如Pb受大气沉降影响较大, Cd与海水盐度和pH密切相关, Hg受海水中有机碳浓度影响较大,沉积物再悬浮影响着As的浓度与分布, Cu、Zn则典型地受到了径流和排污的影响.8 a海水重金属浓度的均值皆符合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采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ERI)分析2003年6种重金属的叠加生态效应,结果显示海水总的重金属生态危害指数较可发生重金属生态危害的ERI值小一个数量级,这从重金属的角度说明南黄海海水质量良好.  相似文献   
45.
南海海域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的腹泻性贝类毒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年和2007年南海海域23个重要养殖水域牡蛎体中腹泻性贝类毒素(DSP)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甲子港、唐家湾、镇海湾、安埔港、防城港、八所港和榆林港等7个水域牡蛎体DSP毒性呈阳性结果,占调查水域的30.4%,其DSP值均为0.05MU/g.2006年牡蛎体DSP检出率为8.7%(n=23),2007年为21.7%(n=23).调查期间,牡蛎体DSP检出值0.05MU/g已达到了FDA(美国食品药物管理局)、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朝鲜等6个国家食用贝类标准警戒限量水平,和超出了我国<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规定贝类DSP不得检出标准,表明了近期南海海域某些养殖水域的牡蛎已经受到了DSP毒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46.
南方土壤酸沉降敏感性研究Ⅲ.Si释放与缓冲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模拟酸雨淋溶过程中南方主要土壤硅释放量与缓冲机理。结果表明,土壤中存在两个缓冲体系,pH值高于3.0时,土壤以初级缓冲体系为主;pH值低于3.0,尤其是离子淋溶量高于或接近CEC值后,次级缓冲体系成为主要的质子缓冲源。淋溶液pH值的降低可加速矿物风化和Si的释放,从而促进土壤中Si的淋溶,但Si的淋溶同时受到吸附、沉淀与转化过程及土壤初始条件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张光生 《资源开发与市场》1999,15(6):374-375,378
本文分析了皖南生态旅游资源的优势特征,提出了组建皖南生态旅游开发联合体,加强区域旅游形象建议和宣传促销工作,精心设计生态旅游路线等措施。  相似文献   
48.
The 7.6 magnitude (Richter scale) earthquake that struck northern Pakistan on 8 October 2005 was devastating. This paper gauges success in targeting vulnerable families during the transition from relief to reconstruction through cash assistance provided by the Livelihood Support Cash Grants (LSCG) programme. Families without a male member, with a disabled male member aged between 18 and 60 years or with more than five children, defined as vulnerable, were provided with USD 50 per month for six months via a bank transfer. The LSCG scheme enrolled around 750,000 families and selected 267,402 vulnerable families to whom it disbursed a total of USD 86.95 million. Using a community‐based survey, this paper assesses leakage and under‐coverage (exclusion). Approximately 30 per cent of families received the cash grant. However, only one in two was eligible for the benefit, and one in two deserving families was excluded. This is a matter of grave concern.  相似文献   
49.
利用线性回归、聚类分析及相关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华南地区57个地面气象站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探究近54年华南地区霾日数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气候成因.结果表明,年平均霾日数大值区主要分布在广东珠江三角洲(珠三角)地区和广西中东部.54年来霾日数呈现显著的上升趋势,而2008年后有所下降.霾日数的季节变化表现为冬季最多,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少.2008年以后春、夏、秋3季霾日数有所下降,而冬季仍维持在较高水平.不同等级霾日数在近54年来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霾污染不仅在日数上有明显的增加趋势,而且污染强度在加强.不同地区霾日数的快速增长时期不一样,污染严重和正常污染地区发生在20世纪90年代,而相对清洁地区发生在2000年以后.另外近10年污染严重和正常污染地区霾日数有所下降,但相对清洁地区仍维持快速的增长趋势.近54年华南地区年降水日数、年平均风速、大风日数和年小风日数等气候因子变化结果致使气溶胶粒子的湿沉降减弱,污染物扩散能力下降,霾天气生成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50.
基于国内外海洋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结合我国海洋生态环境调查数据,从环境和生物学要素中选取12个指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确定5个评价等级及标准,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方法.选取南海北部10个代表性海岛,对其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研究海岛中特呈岛和内伶仃岛评价等级为中,其余8个海岛均为良;离岸距离、陆源污染物排放量和海水交换能力直接影响评价结果.该方法能较好地反映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状况,可操作性强,可作为今后我国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