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0篇
安全科学   15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59篇
综合类   401篇
基础理论   104篇
污染及防治   63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24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44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回转窑煅烧石油焦的过程中,大量的高温烟气和比较严重的粉尘是污染环境的主要因素。文章以清洁生产理论为依据,综合论述了回转窑煅烧石油焦全过程,并对污染处理和资源、能源综合利用等方案进行了研究。在我国,比较成熟的清洁生产技术是采用余热回收蒸汽和袋式除尘技术。回转窑产能大,机械化程度较高,投资少,建设速度快,所产生的污染物易控制,维修费用低,换料容易,是大规模煅烧焦厂家应优先采用的石油焦煅烧设备。  相似文献   
42.
三氯化氮(NCl3)是液氯生产中的一种副产物,是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能够引起爆炸危害的一种易爆物质.其安全监控与防治的重要,已被我国氯碱科技工作者认同而获得共识.尽管如此,我国氯碱工业生产中三氯化氮爆鸣、爆炸事故还在经常发生,安全隐患尚未得到彻底的解决,对生产设备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和氯气泄漏事故,损失惨重,危害极大.因此就三氯化氮的性能、爆炸与危害,主要来源、预防措施与消除方法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43.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流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回流能有效降低渗滤液中污染物的浓度,提高填埋场稳定化程度,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学者对该技术的研究情况,包括技术特点及相关机理、渗滤液特性研究及回流效果的影响因素,指出了该技术现存的不足之处和尚待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44.
后张梁管道摩阻损失测试技术与数据处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针对常规测试中存在的问题 ,改进了管道摩阻损失的测试方法 ,消除了喇叭口等因素影响 ,使得管道摩阻测试更加合理和准确。介绍了后张法预应力管道摩阻损失的计算 ,结合秦沈客运专线双线整孔简支箱梁的管道摩阻损失测试 ,利用最小二乘原理对测试数据进行处理 ,得到了摩阻系数 μ和k的计算公式 ,所得参数为施工提供了依据。最后讨论了摩阻系数对张拉控制应力的影响 ,提出现场测试的一般性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45.
依靠科技进步,应用多项专利技术,研制与开发的LFDM型长袋低压脉冲除尘器,成功应用于冶金、有色、建材、电力、机械和矿业等行业的工业气体除尘与净化;具有明显的达标排放和占地小、阻力低、投资省、运行费用少等特点。  相似文献   
46.
利用GPS-RTK技术进行既有线曲线整正测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既有线曲线整正测量是铁路既有线提速改造和工务部门大修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需要改造的既有铁路一般均为繁忙干线,并行车密度较高。传统的测量方法是将测量仪器安置在线路上,这样不仅在作业过程中受行车干扰,作业效率也不够高,而曲线地段通视条件差,作业难度是相当大的。同时,作业人员的安全问题也变得十分突出。笔者提出采用先进的GPS-RTK技术,对既有线曲线整正进行测量。采用该技术不仅能克服气候条件的限制,而且能以较高的频率,较高的精度测定互不通视的各被测点的坐标,克服了传统的作业方法要求置镜点与被测点之间必须通视、作业受天气影响、存在误差累积、内业计算工作量大等缺陷。该法在保证作业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大大提高作业效率。  相似文献   
47.
石油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对石油污染环境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修复三种类型。文章综合论述了国内外对石油污染土壤的几种微生物修复方法,分别介绍了利用植物、动物及微生物进行治理的修复技术。在我国,对于石油污染的治理应更多地采用低成本、无污染、高效率的生物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48.
The concept of shifting baselines in conservation science implies advocacy for the use of historical knowledge to inform these baselines but does not address the feasibility of restoring sites to those baselines. In many regions, conservation feasibility varies among sites due to differences in resource availability, statutory power, and land‐owner participation. We used zooarchaeological records to identify a historical baseline of the freshwater mussel community's composition before Euro‐American influence at a river‐reach scale (i.e., a kilometer stretch of river that is abiotically similar) in the Leon River of central Texas (U.S.A.). We evaluated how the community reference position and the feasibility of conservation might enable identification of sites where conservation actions would preserve historically representative communities and be likely to succeed. We devised a conceptual model that incorporated community information and landscape factors to link the best conservation areas to potential cost and conservation benefits. Using fuzzy ordination, we identified modern mussel beds that were most like the historical baseline. We then quantified housing density and land use near each river reach identified to estimate feasibility of habitat restoration. Using our conceptual framework, we identified reaches of high conservation value (i.e., contain the best mussel beds) and where restoration actions would be most likely to succeed. Reaches above Lake Belton were most similar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relative abundance to zooarchaeological sites. A subset of these mussel beds occurred in locations where conservation actions appeared most feasible. Our results show how to use zooarchaeological data (biodiversity data often readily available) and estimates of conservation feasibility to inform conservation priorities at a local spatial scale.  相似文献   
49.
基于盐渍土生态重建过程影响因子的复杂性,采用综合指标评价方法,选取4类母指标和相应的13项子指标对植穴控制体生态重建技术进行可持续评价。4类母指标分别为土壤养分与结构改良程度、生产力持续水平、组分间关系协调性和生态、社会效益,对应的13项子指标分别为:土壤水分、土壤含盐量、土壤养分含量、土壤容重和水质;土地利用效果、土地生产力水平与稳定度、绿地结构与环境功能;生态重建年限、生物群落变化和生态景观效果;小气候效益和游憩的功能效益。经权重分析认为,植穴控制体生态重建技术评价分值为0.772,评价等级为Ⅳ级,表明植穴控制体模式的盐渍土生态重建技术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可持续的功能效应。  相似文献   
50.
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的作用和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田面源氮磷的流失是导致河流湖泊等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其带来的环境、经济及社会问题已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近年来,关于滨岸缓冲带截留污染物的效率和机理已成为研究热点。文章介绍了滨岸缓冲带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上的功能和作用,论述了滨岸缓冲带对氮磷养分的截留转化机理以及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影响滨岸缓冲带截留转化氮磷养分的调控因子,在此基础上就目前滨岸缓冲带控制农田氮磷流失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未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