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87篇
  免费   204篇
  国内免费   176篇
安全科学   765篇
废物处理   19篇
环保管理   1339篇
综合类   3361篇
基础理论   482篇
污染及防治   90篇
评价与监测   120篇
社会与环境   344篇
灾害及防治   14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2篇
  2022年   120篇
  2021年   152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38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439篇
  2013年   319篇
  2012年   376篇
  2011年   382篇
  2010年   322篇
  2009年   345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86篇
  2006年   299篇
  2005年   262篇
  2004年   269篇
  2003年   291篇
  2002年   257篇
  2001年   196篇
  2000年   160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105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0篇
  1994年   65篇
  1993年   59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49篇
  1990年   39篇
  1989年   3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中华鲟濒危状况与物种保护对策的评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濒危等级是确定物种优先保护顺序和制订濒危物种保育策略的重要依据。结合历史资料以及近年的监测数据,对长江中华鲟种群繁殖群体及补充群体数量与质量,关键栖息地胁迫因素及胁迫强度等的全面梳理,总结出了1981年以来中华鲟种群及环境胁迫的变动趋势。参照IUCN物种濒危程度的划分准则建立了中华鲟物种濒危等级的划分标准;同时按照10年一组对该物种不同年代下的濒危状况进行评估。中华鲟在1983~1992年代进入濒危程度;在2003~2012年代进入极危程度。中华鲟物种的濒危等级取决于自身种群质量以及人类活动及环境结构变化等多方面的综合影响。人类活动和环境结构变化对中华鲟的胁迫呈现多样性与复杂性,且整体呈现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尺度上的差异。最后,基于物种的濒危状况以及胁迫因素,分析了不同年代内的对策及效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种保护工作的构架和保护行动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2.
为研究2000—2015年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内外生态状况变化和保护成效,基于高分1号数据生产的2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对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5年人类活动状况进行分析,基于30 m分辨率的4期TM遥感影像生产的土地覆被数据和基于Modis遥感影像生产的植被覆盖度数据,对淅川县、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核心区的土地覆被状况、土地覆被转类指数及其土地覆被转类途径的主导程度和3个相关区域范围内的生态系统质量以及不同区域土地覆被变化的主要变化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核心区的格局和质量在该区域处于最优,且土地覆被变化状况也以核心区转类指数最高;丹江湿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主要人类活动影响为耕地,其次包括居民点、采石场、养殖场; 15年间,保护区内外土地覆被均呈现转好趋势,但是保护区内变化优于保护区外,保护区核心区优于整个保护区,且转好的主导因素均是耕地变为湿地; 15年间植被覆盖度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3.
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战略路线图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18年,国家海洋生态环境管理体制重组,为系统推进海洋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奠定了基础。本文基于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目标,在分析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现状、问题以及形势的基础上,提出坚持陆海统筹、区域联动、分区防控和精准治理的原则,建议协同推进"污染防治、生态修复、风险防范、能力建设、国际合作"五大领域任务,重点建设"法律规范、空间管控、标准规范、目标责任、许可管理"五大体系,最终实现"十四五"国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目标。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时代的迅速发展,我国的整体经济水平获得了迅速的提升,但随之也带来了相当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在这样的状况下,人们加大了对环境保护及生态系统修复的重视度。而在当前的生态系统当中,水生态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最为密切,因而需要着重给予相应的关注。本文主要以向家坝水生态系统为基础,分析了水生态系统的保护及修复思路,并提出了相应的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15.
对一起220 kV线路短路故障跳闸进行分析,找出PRS-753型线路保护装置与PSL-603型线路保护装置2套保护装置针对发展性故障动作报告不一致的原因和影响保护动作行为的现场缺陷,提出保护装置报文应用的优化逻辑,以使高压线路发生此类故障时,双重化保护装置能够准确地、完整地记录故障情况和保护动作情况,以方便继电保护人员分析处理故障缺陷。  相似文献   
16.
17.
为了更好的了解和保护大九湖湿地环境和资源,在2016 ~ 2018年间对湿地动物多样性进行了12次野外调查,共记录到脊椎动物26目78科232种,其中鱼类2目2科12种,两栖类2目5科12种,爬行类1目6科14种,鸟类16目52科167种,兽类5目13科27种;其中东洋种有114种,古北种有69种,广布种有37种;以金雕(Aquila chrysaetos)、白尾海雕(Haliaeetus albicilla)和黑熊(Ursus thibetanus)等为代表的国家级、省级保护动物79种.基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性指数分析,多样性表现为鸟类>兽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均匀性表现为爬行类>鸟类>兽类>两栖类>鱼类.结果 表明大九湖湿地脊椎动物具有种类较多、多样性较高、国家级保护动物较多但种群密度低、优势种不明显、湿地鸟类较多、东洋界种占优势等特点,是湿地及林灌丛生态系统的重要生物类群.  相似文献   
18.
生态保护红线是国家和区域必须要严格保护的生态空间,是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为切实守护好生态保护红线,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有效规范生态保护红线监督工作,近日生态环境部制定印发《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办法(试行)》。本文从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的政策背景、战略意义、基本原则、核心任务等方面进行解读,为全国各地区推动构建生态保护红线生态环境监督体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国家公园作为建设美丽中国及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生态根基,是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与实现途径。但中国国家公园大都位于相对偏远且相对贫困的农村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计发展与生态保护冲突,塑建可持续生计已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理论命题与时代任务。借助CiteSpace知识图谱分析方法,在简要分析国内外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主题变化轨迹的基础上,从国家公园居民与野生动物之间的生计冲突、国家公园居民对自然资源的生计依赖性、国家公园建设对居民生计的影响及国家公园居民的替代生计选择等热点问题出发,系统梳理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现状;并针对新时期中国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的新要求,构建了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框架,提出新时期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研究应综合集成多学科理论和技术方法,重点关注国家公园生计可持续性动态监测与评估、国家公园生计与生态的关联关系与关联机理、国家公园可持续生计的实现路径及实现机制等关键议题。  相似文献   
20.
对甘肃省境内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省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9种(含亚种),隶属7目11科,其中,国家1级保护鸟类12种,2级保护鸟类47种;重点保护鱼类1种;两栖类2种.国家重点保护鸟类以古北界为主,占61.0%,东洋界鸟类仅分布于陇中黄土高原省和陇南山地省占11.9%.陇中黄土高原省、祁连山地省、陇南山地省分布有国家重点保护鸟类57 5%~61.0%,是甘肃境内国家重点保护鸟类的集中分布区.祁连山、白龙江、洮河林区是甘肃省鸟类重点保护区域,祁连山、白水江、安西3个保护区保护了甘肃省境内保护鸟类的86.4%.国家重点保护鱼类仅有秦岭细鳞鲑(Brachymystaxlenok)1种,为古北界成分,国家2级保护动物,分布于中部黄土高原省的渭河南岸较大支流中.国家重点保护两栖类有2种,均为古北界成分,国家2级保护动物,分布于陇南山地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