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篇
环保管理   1篇
综合类   1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重污染感潮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评价及释放规律研究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以珠汀流域重污染感潮河道为研究对象,采用地累积指数、变异系数、相关性分析和潜在乍态风险指数对底泥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进行了评价,并考察了静态条件和模拟感潮条件下重金属的释放规律.结果表明:河道底泥的重金属污染严重,cu、zn、cr、Cd和Ph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83.96、1791.60、117.84、1662.92和3.71 mg·kg-1,均大大超过广州市土壤背景值;各金属的富集程度为Cu>Zn>Cr>Cd>Pb,其中Cu的富集程度已经达到6级,为极强污染;各重金属元素在底泥中的变异系数较小,沿程分布比较平缓,cu与cr、cd与cr之间的相关性良好.以广州市土壤背景值为参比值进行评价,郭村涌底泥中的重金属生态危害顺序为Cd>Cu>Cr>Zn>Pb,总体表现为极强的生态危害程度.与静态释放相比.感潮作用呵明显加速底泥重金属的释放,其平均释放速率提高了0.77~4.20倍,释放量增加了0.32~1.78倍,同时涨退潮过程低水位时段较之高水位时段底泥重金属释放平均速率增加0.48~3.33倍.  相似文献   
12.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矿区开发过程中,排放和堆存大量废弃物,会破坏大量的土地资源,还可能引发区域重金属污染,土地退化,水土流失等。矿区开发过程中产生的严重后果有两个方面,分别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矿区的生态修复工作就是解决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的最有效途径。文中分析了矿区生态修复的重要性、生态修复技术和生态修复模式等。而且,对矿区生态恢复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在国内垃圾渗滤液处理工艺的基础上,对其自动控制系统进行研究.主要介绍了该自动控制技术的设计方法及应用实例,并对自动控制及手动控制运行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自动控制技术能较好地适应水质波动大的垃圾渗滤液,同时较好地解决了设备的防腐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信息钮巡检管理系统在油库的应用.介绍了信息钮巡检管理系统的硬件构成、线路及岗位的位置、管理软件、系统特点.信息钮安全巡检管理系统可实现对巡检人员科学、准确的考核与监督管理.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新型复式潜流人工湿地对生活污水的净化效果。在不同水力负荷、季节、曝气方式等条件下经过小试试验,分析了该湿地对污染物净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系统出水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A标准。在水力负荷184mm·d。条件下COD、NH,一N去除率最大分别可达87.2%、68.9%。冬季低温条件下对各类污染物去除率仍大于20%。正交试验分析得知,最佳运行条件是气温28.6℃、水力负荷0.184m3·m-2·d-1、水力停留时间2.4d。对比试验表明,采用预曝气方式对湿地净化效果明显优于厌氧处理。  相似文献   
16.
内河船舶柴油机的实际排放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由SEMTECH-DS和ELPI组成的PEMS(车载排放测试系统),对京杭运河江苏段具有代表性的12艘内河船舶进行实际排放测试,分析不同工况下CO、HC、NOx和PM的排放. 结果表明:巡航工况下CO、HC和PM排放速率分别为0.093、0.019、0.018g/s,低于进、出港工况;而NOx排放速率为0.347g/s,分别为出港和进港工况的1.66和2.90倍;不同工况外排NO占NOx比例不同,其中巡航工况中外排NO所占比例最大(达到96.7%),而出港和进港工况则分别为93.6%和93.1%. 随着负荷增加,船舶 CO、HC、NO和PM的排放浓度增大,高负荷下CO、HC、NOx、PM的排放浓度比低负荷分别增高89.23%、29.51%、44.72%和229.49%. 由颗粒物的粒径分布可知,3种工况下颗粒物数浓度的粒径分布呈双峰分布,分别对应核模态和积聚模态,粒径<120nm的颗粒物数浓度占总浓度的99.84%以上,PM2.5数浓度占PM10比例均超过99.9%.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政策的逐步推进,中国的点源环境管理体系已经初具雏形。对中国的点源环境管理体系构建开展了研究,认为其制度定位应当是对点源全过程进行管理,并明确了构建点源环境管理体系需要解决责任归属与监管重点两大问题。点源环境管理体系以总量控制为抓手,其核心是排污指标与实际排放量两套数据的核定,而这两套数据则成为串联总量控制、排污许可证、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等相关环境管理政策的重要线索。此外,要构建点源环境管理体系,还需要综合的环境管理平台、一证式环境管理要求以及专业的第三方技术团队。  相似文献   
18.
19.
对滇池周边3个底泥堆场次生演替恢复过程中主要植物的生态学特征和污染物富集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随着底泥堆场由表流湿地向潜流湿地过渡,植被的整体含水量逐渐减少,种群密度逐渐增加;3个底泥堆场优势种的生物量随着植被恢复时间的增长而逐步减少;植物优势种富集某种重金属的能力与生物量的相关性系数(Zn〈Cu〈Pb〈As〈Cr〈Cd〈Hg)随富集能力的提高而降低,其中Hg的富集与生物量有较高的相关性;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的能力高于陆生植物;水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凤眼蓝,其次是长柱柳叶菜和水烛;陆生植物富集污染物能力最强的是稗、云南莎草和水蓼。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李官集铁矿为例,根据矿床地质条件、采矿方法及生产施工中的组织管理水平,分析了矿石资源损失贫化的影响因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了矿石的采选成本,加强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提高矿石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