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4篇
安全科学   1篇
环保管理   6篇
综合类   131篇
基础理论   22篇
评价与监测   29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2006至2010年五年间,我国总共发生较大尺度的大雾天气过程约500次,每年发生的次数范围在70-200次之间,平均每年90次左右.根据2005年建成较完整的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日报监测网后的监测数据分析,2006-2010年期间,影响113环保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大雾天气过程次数范围在每年18-45次之间,平均每年30次左右,总计150次.在此期间,影响113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的大雾天气过程累计的影响时间总计297天,平均在每年60天左右.影响环保重点城市的大雾天气过程主要集中在11、12和1月,其中11月最多,占全年雾日数的12.8%.在大雾的天气务件下,113个重点城市总共的超标天次平均每年在370天次左右,每年范围在184-547天次之间.大雾受静稳天气影响,容易造成空气污染加剧.总体而言,近年来我国雾空间分布基本特征呈现东南部多、西北部少的特点,每年大雾天气过程对我国城市空气质量影响的时间长、范围广,尤其在秋冬季对我国东中部地区城市造成了大范围的影响.大雾天气是一种天气现象,需要加强预测预报,同时提前做好防范,通过清洁能源的利用,进一步节能减排,有效防治大气污染.  相似文献   
102.
日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形成历程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日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文件、发布的监测数据和土壤环境质量报告、中央环境审议会审议资料,并在查询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解析了日本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形成历程和主要内容,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项目由农田污染物质项目、工业和城市用地土壤中有害污染物质项目、Dioxins类物质项目和防治放射性污染物质项目四个部分组成;监测规范包括各类污染物监测技术手册及监测准则等内容。  相似文献   
103.
绿色增长被认为是可以推动经济增长、改善环境可持续性、促进社会包容平衡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在环境与发展的新常态下,绿色增长实际上是新常态下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内生要求。中国要实现绿色增长,首先需要调整宏观经济和产业结构;其次需要整个经济链和产业链的绿化;三是需要通过创新驱动绿色增长,通过绿色投资,依靠技术和制度的创新和改进驱动实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和集约增长。  相似文献   
104.
建立了空气中苯胺类化合物(ADs)的硅胶吸附管采样-超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方法.通过硅胶填料吸附管,以0.5 L·min-1流速采集空气中ADs.采用1 m L含1%氨水的甲醇,对硅胶填料解吸20 min.解吸溶液经0.22μm尼龙滤膜过滤,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紫外检测波长为250 nm.7种ADs在5 min内实现基线分离,在0.05—2.0 mg·L-1线性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方法检出限为0.3—4.5μg·m-3(采样体积10 L),在0.05、0.2μg和2.0μg加标水平下,回收率分别为86%—121%、90%—119%和87%—103%,RSD分别为2.2%—4.8%、0.7%—3.6%和1.6%—3.6%.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空气中7种ADs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05.
为了解我国近岸海域重金属污染现状,以镉为目标污染物,选择北部湾、渤海湾、杭州湾、辽东湾、闽江口、珠江口、长江口、黄河口等8个典型海湾、河口区域作为评估目标区域进行水生态风险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北部湾、渤海湾、杭州湾、闽江口、长江口、珠江口、黄河口等7个海域水体中镉的暴露水平较低,从2005至2013年其急、慢性暴露的最高潜在影响比例均低于5%,且整体呈下降趋势。辽东湾水体中镉从2005至2013年对水生生物的最高潜在影响比例为28.67%(95%置信区间26.29%~30.06%),5%、10%、15%、20%超过率对应的潜在影响比例分别为18.95%(17.84%~20.23%)、12.51%(11.65%~13.61%)、8.26%(7.40%~9.15%)、5.45%(4.62%~6.16%),其在2005—2010年间呈现略微上升趋势,2010—2013年间呈现下降趋势。水体中镉暴露水平主要受入海河流污染物输入的影响,其中五里河、大凌河影响最强。  相似文献   
106.
京津冀重霾期间PM_(2.5)来源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厘清PM2.5的来源是开展重霾污染防治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利用嵌套网格空气质量预报模式系统(NAQPMS)及其耦合的污染来源追踪技术,针对2013年1月我国中东部的重霾污染过程,定量模拟分析京津冀各城市PM2.5浓度的来源和相互贡献.研究结果表明,NAQPMS模式能够合理反映京津冀不同城市PM2.5浓度的变化特征.京津冀各城市近地面PM2.5浓度主要受本地排放影响,本地贡献率介于29.8%~63.7%.而800 m高空层各城市PM2.5浓度以外来贡献为主(69.3%~86.3%).在污染最严重的东南部地区(包括邢台、邯郸、沧州和衡水),PM2.5浓度受区域外的山东和河南的显著影响,贡献率可达25.2%~31.5%.因此,在京津冀区域内进行协同减排控制的同时,需进一步将山东、河南等省份纳入联防联控范围,才能有效防控重霾污染.  相似文献   
107.
2017年春季华北地区一次典型沙尘重污染天气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空气质量监测站小时监测数据、NECP资料、卫星遥感资料,分析了2017年5月3—5日华北地区一次典型沙尘重污染天气过程.结果表明,此次重污染过程主要由前期的浮尘和后期的扬沙天气造成.前期,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将沙尘源地的沙尘抽吸到空中并在偏西风作用下,长距离传输到华北地区沉降,造成大范围浮尘天气,多个城市出现严重污染,PM10浓度增高显著.后期,随着高空横槽转竖并东移,受强冷锋影响,京津等地出现大风扬沙天气,大风过后,空气质量转好,PM10浓度降低至较低水平.起沙源地高空辐散、近地面辐合产生强烈的上升运动将沙尘带到空中并向东传输至华北上空,近地面处于弱辐散场,高空的沙尘缓慢下沉,形成了浮尘天气;高空槽东移,高空辐合,近地面辐散,700 hPa至近地面为强烈下沉运动,是形成此次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结合天气形势分析和特征量诊断,给出了华北地区此次浮尘和扬沙天气的天气学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08.
京津冀PM2.5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污染风险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分析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2013年典型污染事件中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污染风险因素,根据国家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实时发布数据和京津冀地区地理国情信息监测成果,采用空间数据挖掘方法对PM2.5污染的热点区域进行了划分;并采用地理探测器定量分析了PM2.5污染风险因子及其影响程度. 结果表明:在选取的京津冀6个城市中,在PM2.5污染事件统计上存在保定—廊坊—北京—天津—承德—张家口的污染顺序. PM2.5污染在空间上呈河南省(山东省)—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一线的带状分布特征,在单次污染事件中,城市间的PM2.5污染存在空间运移关系. 空间热点探测表明,京津冀及其周边区域主要分为5个热点聚集区,其中3个高值区分布在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和山东省的中部,面积分别为5.31×104、10.26×104、5.04×104 km2. 在8个污染风险因子中,污染企业总数(影响力为0.97,下同)、降水量(0.93)、地形坡度(0.89)对PM2.5污染的影响显著高于其他风险因子;其他风险因子影响力排序依次为人口数量(0.60)、降水量大于0.1 mm的降水日数(0.57)、地表覆盖类型(0.52)、年均相对湿度(0.51)、年均风速(0.33),但风险因子间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 研究显示,京津冀地区PM2.5污染的主要因素是污染物排放,其次,气象要素中的年降水量和自然地理环境中的地形坡度也是影响PM2.5污染特征的重要风险因子.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我国付出了极大的环境代价。雾霾频发、水质恶化、土壤污染等问题成为当前制约我国全面发展的严峻现实。生态环境监测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地位极其重要,犹如大厦之基石。为适应当前生态文明建没要求,进一步提高生态环境监测能力,《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应运而生。本文对该建没方案颁布的背景和必要性进行了分析,梳理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的基本思路,对方案的主要内容加以解读,并指出了方案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要点,希冀为方案的顺利实施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10.
基于2012—2016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数据,对近5年全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状况及变化趋势进行评价,指出评价方法的弊端并提出了改进思路。研究结果表明,从单个年度和5年平均来看,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声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全国夜间道路交通噪声污染比较严重;从时间轴上看,全国道路交通噪声污染呈不断恶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