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3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704篇
安全科学   80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46篇
综合类   1329篇
基础理论   285篇
污染及防治   160篇
评价与监测   57篇
社会与环境   10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101篇
  2020年   94篇
  2019年   80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0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121篇
  2013年   76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04篇
  2008年   97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68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6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3,4-二氯苯胺与取代芳烃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光华  吴昊  陈志永  李颖 《环境科学》2009,30(10):3104-3109
采用细菌生长抑制实验测定了取代芳烃及其混合物对长江水中混合细菌的急性毒性,得到17种单一化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及22组混合物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mix).采用毒性单位法和混合毒性指数法对联合毒性效应进行了定性评价,3,4-二氯苯胺与胺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以简单相加或部分相加作用为主,而3,4-二氯苯胺与酚类化合物的联合效应则多表现为协同作用.以化合物的辛醇/水分配系数(lgP)和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为结构描述符,分别建立了单一毒性和联合毒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所得模型对极性麻醉型化合物和反应性化合物的毒性都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不仅能预测3,4-二氯苯胺与取代芳烃不同配比的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也能预测三元和四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  相似文献   
102.
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的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以载片上培养的大肠杆菌生物膜为对象,研究了氯对模拟管壁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同时考察氯氧化生物膜后水中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生物可利用磷(MAP)和细菌生长潜能(BRP)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氯可以有效灭活悬浮态的大肠杆菌,而对生物膜中的大肠杆菌的灭活效率远低于悬浮菌;在相同CT值下,较高浓度的氯对悬浮态和生物膜中大肠杆菌的灭活效果要高于低浓度的氯.氯对生物膜的氧化作用会使生物膜中物质溶出,增加了水中AOC和MAP浓度,如当氯的浓度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水中AOC由20.78 μg/L增加到120.17 μg/L,MAP含量由0.11 μg/L增加到0.17 μg/L;氯的氧化作用会增加水的细菌生长潜能(BRP),BRP随着CT值的增加而增加,如当氯投量为1.0 mg/L(CT值为100 mg·min/L)时,BRP可达到1.10×107 CFU/mL.  相似文献   
103.
城市污水处理系统中氨氧化细菌种群结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PCR-DGGE(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对北京7个城市污水厂中10个处理系统的氨氧化细菌(AOB)种群结构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城市污水厂的AOB种群多样性不高,除了硝化效果不好的一个污水厂外,其他9个污水处理系统中均检测到AOB的存在.切胶测序结果表明主要属于Nitrosomomu oligotropha/aestuarii-like cluster.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机械破碎方式灭活活性污泥中高等微生物,并通过测定破碎前后泥样耗氧速率(OUR)之差别间接计算高等微生物的活性作用.实验结果表明,以分散机破碎活性污泥,高等微生物均可被有效地破碎灭活,且再培养138h后不再恢复.与此同时,对酵母菌破碎实验显示,机械破碎并未对其数量、形态以及活性产生太大影响,这表明机械破碎亦不会对个体尺寸比酵母菌更小的细菌构成任何影响.为使破碎前后活性污泥絮凝体形态基本一致,将破碎后的泥样经离心处理,以尽可能使絮凝体恢复如初(以SVI衡量).通过比较破碎前后泥样的OUR并计算可知,高等微生物活性相对于活性污泥总活性约占12%~14%.  相似文献   
105.
太湖水体中悬浮颗粒物的比吸收光谱特性及其参数化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对太湖水体的野外采样,利用定量滤膜技术测量了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吸收系数(aph(λ))和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aNAP(λ)),进而推算比吸收系数.同时,对浮游植物色素和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系数(ap*h)在蓝光440nm的变化范围为0.008~0.268m2·mg-1,在红光670nm的变化范围为0.004~0.098m·2mg-1;;通过K-Mean算法将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分成3种具有不同光谱特征的类型,类别1、2和3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为61.0%、12.2%和26.8%,表明太湖水体中浮游植物色素的比吸收光谱是以类别1为主;;色素包裹效应因子Qa*(675)在Chla浓度<50mg·m-3时,随Chla浓度的增大迅速减小,而在Chla浓度>50mg·m-3时,其减小的趋势趋于缓慢,Qa*(675)与Chla浓度呈现出较好的幂函数关系.非色素颗粒物的比吸收系数(aN*AP)在蓝光440nm处的变化范围为0.012×10-3~0.143×10-3m2·mg-1,利用此处的比吸收系数建立的非色素颗粒物比吸收光谱的参数化模型,光谱曲线斜率...  相似文献   
106.
将亚硝酸细菌和硝酸细菌混合固定于人工湿地系统中,进行了氨氮去除的试验研究。在湿地系统进入稳定运行阶段时,可以观察到系统对于氨氮的去除率稳定在70%左右。同时系统对COD也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基本实现了同一系统中的有机物和氨氮的共同去除。  相似文献   
107.
淡水高等水生植物对浮游藻类化感作用评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何有效地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频繁出现的藻华,已成为水环境治理中的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介绍了植物化感抑藻领域的研究现状,归纳总结了具有抑藻活性的水生植物种类;讨论了水生植物释放的化感物质及其特性;阐述了环境因素对水生植物化感抑藻作用的影响;指出目前水生植物化感抑藻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8.
富营养化水体中微囊藻、菌、病毒数量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定铜绿微囊藻、菌、病毒的数量以及总磷、总氮的浓度变化,研究了富营养化水体中藻、菌、病毒之间的数量关系。结果表明:病毒和第二天的藻细胞数呈显著负相关(r=-0.655,P0.01),其显著水平高于与当天藻细胞数的相关性(r=-0.578,P0.05),菌和第二天的藻也具有显著负相关性(r=-0.500,P0.05),回归分析表明,病毒的波动能够解释51.9%的藻细胞数的变化,菌的波动能够解释46.4%的藻细胞数的变化,藻细胞数与菌数的回归方程的确定系数低于藻细胞数与病毒数的确定系数。此外,藻和总磷存在极显著负相关性(r=-0.747,P0.01),病毒和总磷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r=0.857,P0.01)。上述结果说明,浮游病毒和浮游细菌丰度是影响藻类数量的重要因子,且富营养化水体中的浮游病毒可以通过裂解宿主细胞而加速了磷元素的循环。  相似文献   
109.
研究了光合细菌PSB-1D在黑暗好氧条件下处理2-氯苯酚时的降解规律和影响因素。考察了不同培养时间、碳源、氮源、初始pH值、PSB-1D接种量、摇床转速、不同初始2-氯苯酚浓度等因素对PSB-1D生长和2-氯苯酚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以葡萄糖、硫酸铵和酵母膏作为最佳碳氮营养源,初始pH值为7.0、接种量为10%、摇床转速为130r/min为最佳工艺条件,在此条件下PSB-1D处理2-氯苯酚降解率可达61.50%。黑暗好氧条件下光合细菌PSB-1D降解2-氯苯酚的规律符合一级降解动力学模型。随着初始2-氯苯酚的浓度逐渐由20mg/L提高到150mg/L,半衰期由39.36h延长为92.88h,也即2-氯苯酚浓度越高,降解所需的时间越长,降解速率常数Kb亦逐渐减小,由0.01754mg(/L·h)降到0.007458mg(/L·h)。  相似文献   
110.
通过对无菌室开紫外灯灭菌时间的长短进行空白营养琼脂培养基培养后细菌有无情况的比较分析,得出无菌室用紫外灯灭菌的最佳时间是30min;并通过接种时控制培养基温度为40~45℃,了解菌落分布均匀,生长良好的前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