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篇
  免费   32篇
  国内免费   41篇
安全科学   36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10篇
综合类   104篇
基础理论   13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7篇
社会与环境   4篇
灾害及防治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纳米电解池是指将电极间距减小到微纳米级别的电解池装置,是近年逐渐发展起来的新型电解池形式。按照制备方法对纳米电解池进行分类介绍,重点介绍电化学法与光刻法纳米电解池,总结2种主流制备方法的优势与劣势,对机械组装和3D喷墨打印2种形式的纳米电解池进行简要介绍。在此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纳米电解池在电化学分析检测和生物领域的应用,并简述其在废水处理、电解水产氢以及储能材料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2.
典型集雨人饮地区窖水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差异解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杨浩  张国珍  杨晓妮  武福平  赵炜  张洪伟  张翔 《环境科学》2017,38(11):4733-4746
为阐释我国典型集雨饮水地区窖水水质自然变化机制,应用16S rRNA基因-Illumina Mi 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以庭院为组织单元、不同类型集流面和水窖组合模式构建的集雨水源地水体中微生物群落及功能多样性差异进行了研究,表明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功能存在显著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窖水内部环境因子、外部环境因子等的异质性.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差异呈现大量的稀有种和少数常见优势种的分布模式,不同类型集流面和水窖组合模式构建的集雨水源地水体中含有不同的显著差异性微生物类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差异体现在:编码新陈代谢功能的基因序列与其他功能基因序列相比具有显著的优势性,氨基酸、碳水化物、能量、脂类、辅助因子和维生素、萜类和酮类化合物、核苷酸、多糖的合成与代谢、外来物质的降解与代谢是构成新陈代谢功能的主要基因序列类群,表明窖水中存在大量、具有相对特定生态功能的微生物进行着诸多活跃的与新陈代谢相关活动.研究认为混凝土集流面与混凝土水窖组合模式用于收集和贮存雨水,水质更好、更安全.研究结果加深了对窖水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认识,为开展集雨窖水水源地优选及改善窖水水质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3.
生态系统具有重要的水文调节服务,通过对降水截留、过滤、吸收等手段,能够起到削峰补枯、缓和地表径流、增加地下径流的作用.以厦门市为研究对象,采用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水文模型评估了2015年厦门市生态系统水文调节服务;以土地利用为驱动变量,对2010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进行了评估,分析近年来厦门市加快城市绿化和海绵城市建设背景下土地利用变化对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的影响.结果表明:2015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量为5.43×108 m3,时空差异较为明显.从各辖区来看,位于北部山区的同安区调节量(2.91×108 m3)最高,单位面积生态水文调节量(44.61×104 m3/km2)亦最高;建成区内的湖里区调节量和单位面积调节量均最低.从年内分布来看,5—9月生态水文调节量占全年的84.96%,生态系统有效减缓了径流输出,起到削峰的作用;10—11月,生态系统通过拦蓄降水,将其转换为土壤水和地下径流,使得该时期的实际径流大于潜在径流,起到补充枯期径流的作用.在相同气象条件下,2010年和2015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能力的空间分布整体一致,相比于2010年,2015年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能力有明显提高,各辖区调节量和单位面积调节量均有所增加.研究显示,厦门市生态水文调节服务受气象条件和土地利用的共同作用,降水量越大,生态水文调节量越大,并且北部高植被覆盖区的生态水文调节能力高于南部建成区.   相似文献   
134.
为研究中国典型沿海城市冬季PM2.5中碳组分的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8年12月5日—2019年1月30日分别在天津(TJ)、上海(SH)和青岛(QD)同步采集PM2.5样品。结果表明,天津、上海和青岛PM2.5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16.96±66.93)、(31.21±25.62)、(74.93±54.60)μg·m-3,OC和EC的空间分布均为天津(18.69±7.95)μg·m-3和(4.98±2.08)μg·m-3>青岛(16.45±8.94)μg·m-3和(2.01±1.04)μg·m-3>上海(7.28±3.11)μg·m-3和(1.05±1.25)μg·m-3。3个站点的OC和EC均呈现较好的相关性,表明OC和EC具有相似的来源;OC/EC比值范围在2.37—7.53、5.47—46.41和4.77—13.36之间,证明各采样点均存在二次有机碳(SOC)的生成;采用最小R2法(MRS)估算SOC浓度,得到3个采样点SOC的平均质量浓度为(5.09±4.68)、(3.90±1.65)、(4.21±4.31)μg·m-3,分别占OC总量的27.2%、55.8%和19.5%,其中上海的SOC在OC中的占比最大,说明上海二次有机碳污染较为严重,这主要归因于冬季严重污染源排放和有利的二次转化气象条件,而天津和青岛的碳组分主要来自污染源的直接排放。主成分分析(PCA)结果发现,天津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尘、生物质燃烧和机动车尾气,上海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生物质燃烧、道路扬尘和机动车尾气。青岛PM2.5中碳组分主要来源于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后向轨迹聚类分析表明,来自西北方向的气团对天津的影响较大,PM2.5和碳组分的浓度值最大;而对上海而言,主要受北方气溶胶经过海面又传输回上海的气团的影响;青岛站点主要受华北地区污染物和本地排放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5.
佳妮 《沿海环境》2001,(12):21-21
在英国,园艺爱好者多达2000万人,是整个国家人口的三分之一。对他们来说,最美好的一天,莫过于周末手持花剪在自家的花园中度过。漫步在伦敦街头,随处可见修剪得整整齐齐的草坪和各种争奇斗艳的花木。无论是自家的庭院,还是公园,到处都可以感受到英国人对园艺的热爱和他们高雅独特的审美观。在伦敦这个人口众多的大城市,绿地面积达到了城市面积的50%以上,而伦敦居民家中的庭院占了绿地面积的三分之一,绿色奇迹装点着英伦三岛。英国人酷爱园艺如痴如醉的境界遍及英国所有的社会阶层。贵族名流通常会应邀出席由皇室成员主持的切尔西…  相似文献   
136.
平菇菌糠对废水中铜离子的生物吸附性能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针对重金属污染和农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问题,利用平菇菌糠作为吸附剂对废水中Cu2+吸附性能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测定pH、吸附时间、温度、Cu2+初始浓度对吸附效果的影响;利用扫描电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对其吸附机制进行了初步探究.结果表明,菌糠浓度为10 g·L-1,pH为6,吸附时间为120 min,吸附温度为30℃,铜离子初始浓度为8mg·L-1的条件下,吸附率可达到74.46%,吸附容量为0.744 6 mg·g-1.实验数据较好地吻合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其相关系数为0.994 9,表明吸附过程主要为单层化学吸附.扫描电镜-能谱、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分析显示,平菇菌糠吸附Cu2+过程主要为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包括静电吸附、络合和配位等反应,其中起主要作用的基团为—OH、—COOH、—NH等.  相似文献   
137.
本文从两起化工企业的急性职业中毒事故分析入手,在化工企业急性职业中毒应急能力调查数据的基础上,结合企业急性职业中毒应急救援的过程,对调查结果中有关事故原因、应急救援预案、应急演练、事故现场救援、员工教育培训等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138.
进入夏季,许多爱美女性又开始忙着防晒、去油、消痘、去角质了.事情往往是这样,我们总是过分关注皮肤的表面,并急着去解决那些突出问题,却很少关心皮肤的真实需要.  相似文献   
139.
本文主要分析了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随时间的变化,并进行了统计检验,指出,该次地震前b值确实存在着一个统计上可信的低值异常,且主震发生在低值异常的回升阶段,但并未观测到低值异常前的高值异常。文中对菏泽5.9(Ms)级地震前b值上述变化的物理机制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140.
城市中水经过深度处理后回用于火电厂,不仅可解决电厂用水紧张的状况,而且可减轻污水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介绍了膜法在火电厂中水回用方面的原理、工艺并结合工程实践进行论证,指出了膜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