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35篇
安全科学   25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18篇
综合类   95篇
基础理论   12篇
污染及防治   26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5篇
灾害及防治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31.
随着人类活动对地球影响的不断深入,人地关系耦合系统、社会-生态系统等复杂适应性系统的研究成为目前研究的新趋势。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这一概念也已经受到不同领域学者们的关注,但是由于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测量难度较大,很少有人把这一概念运用到实践中去。本文尝试将社会-生态系统作为一个优势循环过程,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测量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并以中国西北草原生态环境较脆弱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盐池县为例,研究生态政策对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状况的影响,并模拟未来10年,在不同国家生态补偿标准下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的可能情景。结果显示:(1)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连续激活和停用的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模型的主循环并验证对主要变量的影响,确定最终循环优势转移的过程,为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定量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2)国家在草原地区实施的生态政策对草原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具有明显的效果,草原社会-生态系统由不稳定逐渐趋于稳定,恢复力逐渐增强,国家生态补偿标准的提高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以及农户生态环境意识提高和生计方式的转变,使得草原社会-生态系统趋于稳定,对自然环境的冲击有较强的缓冲能力;(3)综合生态系统和社会系统各方面因素,盐池县草原在未来10年,随着补偿标准的提高,农业人口几乎不变,羊只存栏数呈下降趋势,草原产草量和植被覆盖率都呈缓慢增加趋势,农牧民人均纯收入有明显增加,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逐渐增强。综合五个草原社会-生态系统的主要指标发现,在当前生态补偿标准下,草原未来10年社会-生态系统恢复力更强。  相似文献   
132.
以可持续发展理论和承载力理论为基础,从耕地粮食视角出发,构建人口容量测评模型,在对陕南粮食产量分析的基础上,对陕南28县区人口容量进行评估、预测,在此基础上将陕南28区县划分为五种人口迁移功能区。结果表明:①1990-2010年,陕南粮食总产量、人均粮食产量均呈现波动下降趋势,且人均粮食产量的下降趋势较粮食总产量的下降趋势更为显著;②温饱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大,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小;小康状态下,陕南各区县2007-2010年人口容量相对较小,粮食消费压力相对较大;③2015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6.25-9.81万人之间,整体处于一般超载-轻微盈余状态,人口承载压力相对较小;2020年,陕南各区县人口盈余/赤字规模位于-9.34-9.73万人之间,整体盈余人口规模缩小,赤字人口规模扩大,人口承载压力上升;④丹凤县、西乡县和山阳县属Ⅰ类迁出区;宁强县、城固县、旬阳县属Ⅱ类迁出区;略阳县、南郑县等九个县区属Ⅲ类稳定区;汉滨区、商州区等六个县区属Ⅰ类迁入区;勉县、镇巴县等七个区县属Ⅱ类迁入区。  相似文献   
133.
对核电一级承压设备用钢SA508 Gr.3按ASME和ASTM的相关标准进行落锤和夏比冲击试验,并详细阐述了试验要求和试验过程,确定了试验用材料表层和心部部位的RT_(NDT)值。通过系列温度夏比冲击试验得出KV2-T曲线图,探讨了KV_2-T曲线与T_(NDT)的关系,指出KV_2-T曲线对指导落锤试验的意义。最后利用试验数据对有关断裂韧性预测公式进行了对比分析,为核电用钢种的质量控制和检验检测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4.
钙化合物的种类对脱氯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PVC为HCl的释放源,采用热重法对不同气氛下各种钙化合物的脱氯特性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各种钙化物的脱氯机理以及脱氯效率。结果表明和PVC作为氯化氢的释放源是可行的。3种钙化物中氢氧化钙的脱氯效果最好。氧化钙与氢氧化钙的脱氯机理基本相似。各种钙化物在不同气氛下的脱氯机理是不同的。燃烧状态下,在高温段钙化物脱氯产物氯化钙有分解迹象。  相似文献   
135.
水中四环素类化合物在不同光源下的光降解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和实际室外太阳光下四环素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的光降解。结果表明,四环素类化合物(TCs)在模拟太阳光照射下均能发生直接光降解,且其降解速率随pH不同变化很大。四环素(TC)、土霉素(OTC)、金霉素(CTC)和多西环素(DTC)的光降解速率随溶液pH升高明显加快,而米诺环素(MTC)在水中的光降解速率随溶液pH升高略有下降。天然水体pH范围内,模拟太阳光照下四环素类化合物表观光降解速率常数在0.004~0.026 min-1范围内,降解半衰期在26~136 min范围内。在室外实际太阳光照下,四环素类化合物光降解反应速率与太阳光强成正比例关系。晴朗无云天气下,四环素类化合物降解半衰期在春冬季节较长、夏季节较短;四环素在东江实际水体中表观光降解速率很快,在冬季晴天天气下,其平均半衰期仅为8.2 min。  相似文献   
136.
研究了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水中乙醛、丙烯醛和甲醛的方法并优化了实验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操作简便,灵敏高效,目标化合物的检出限分别为0.037、0.012、0.0006mg/L,相对标准偏差在3.9% ~15.8%之间,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在73.0% ~118%之间,能很好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相关项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7.
采用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土壤和沉积物中挥发性有机物进行分析,优化了实验条件,所有物质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0%,土壤样回收率在78.2% ~99.8%之间,沉积物样的回收率在55.2%~95.2%之间.  相似文献   
138.
综述了HONO来源(源排放、均相反应和非均相反应生成)、HONO模拟研究以及HONO来源对空气质量的影响.指出均相反应中激发态NO2与水汽作用形成HONO的机制在高NOx排放地区具有重要作用,但反应速率需进一步证实.非均相反应中水解反应可能是HONO最主要来源,空气质量模式模拟结果也支持该观点;soot表面的光照催化反应在soot高排放地区对HONO贡献较大,但仍需大量外场实验证实;土壤排放机理的外场实验研究极少,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39.
利用长沙站1971-2012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了长沙42年霾日数的变化特征及气象因子对霾日的影响。结果表明:(1)年气温、暖日数、暖夜数、冷日数、冷夜数、风力条件f≥5 m/s日数、f≥10 m/s日数、降水量≥0.1 mm日数等是影响长沙霾日数的关键因子;(2)近42年来,年气温、暖日和暖夜数呈极显著升高、增加趋势,它们与霾日呈极显著正相关;冷日和冷夜数呈极显著减少和减少趋势,与霾日呈极显著和显著负相关;(3)f≥5 m/s日数、f≥10 m/s日数及降水量≥0.1 mm日数呈极显著减少趋势,与霾日呈极显著、显著负相关;(4)近42年来长沙霾日数呈极显著增加趋势;气候变暖、风力条件对大气污染物稀释扩散能力明显减小以及降水对大气的净化能力减小,是近10年霾日数激增的3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0.
水稻铁膜对砷(As)的固定及其体内As的转运深刻影响着糙米中As的累积.施硅(Si)能够抑制水稻对As的累积,然而,施Si如何调控铁膜对As的固定和水稻各部位的As向糙米的转运,相关机制目前尚未十分清楚.以As超标土壤中的水稻铁膜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不同Si处理水平的土壤盆栽试验,研究施Si对水稻根表铁膜固定As和各组织器官中As向糙米转运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Si2(0.66 g·kg-1)处理显著提高了水稻根系CAT(1.81倍)、SOD(7.98倍)和POD(1.25倍)酶活性,增加了铁膜中的DCB-Fe含量(44.35%),提高了铁膜的表面粗糙度(108.91%),导致铁膜的DCB-As含量明显升高(88.32%);而且,Si2处理显著增加了水稻根中As的累积率,降低了根和叶对As的转运能力,最终导致糙米中As含量的显著降低(53.12%).施Si增强水稻根表铁膜对As固定的原因可归结于Si促进铁膜的形成和增大铁膜的表面粗糙度,而施Si抑制根和叶中As向糙米的转运则可能与Si竞争水稻体内As的转运蛋白,促进As-巯基络合物形成以及增强As液泡区隔化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