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6篇
安全科学   2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28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灾害及防治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1.
松辽盆地主要经历了伸展构造期和反转构造期两个构造时期,形成了复杂的构造裂缝组系。裂缝以垂直和高角度倾斜缝为主,力学性质表现为张性缝。虽然存在多组裂缝方向,但以东西向裂缝占优势,其次为北东和南北向裂缝。裂缝形成时期主要在反转构造期的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裂缝的发育主要受岩性、岩层厚度和构造部位的控制。在现今地应力作用下,东西向裂缝有效程度高,成为影响三肇地区注水开发的主要裂缝组系。  相似文献   
22.
废钻井液对环境污染及固化处理室内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前我国许多油田钻井井场位于稻田、麦田、虾池和鱼塘周围,而废钻井液中含有无机盐、重金属组分、油品及大量有机聚合物,其中有些是有害物质,一口井的废钻井液一般可达200~300m~3。这些废钻井液堆放在井场不进行处理会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污染。为此,如何处理这些废钻井液是目前令人极为关心的课题。本文分析了我国一些油田废钻井液的毒性;介绍了毒性提取、评价方法及其对土壤、植物和海洋生物的影响,同时重点介绍用化学固化方法处理废钻井液的结果。通过对现场的5个废钻井液的固化处理室内试验证实,废钻井液固化后有一定强度,其水浸出液清彻透明,达到排放标准,固化体可进行掩埋恢复地貌,也可作为建筑材料使用。  相似文献   
23.
以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城市作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城市自然灾害综合应对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实证测算研究的基础上,对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珠三角城市自然灾害应对能力的时空演变规律、协调度特征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对综合评价城市灾害管理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浓度分别为0、0.1、0.2、0.4、0.8、1.6和3.2 mg/L胜利原油暴露1、2、4、8、15 d以及解除污染1 d和3 d后对半滑舌鳎幼鱼肝脏过氧化物酶(POD)、溶菌酶(LSZ)和鳃丝Na+-K+-ATPase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曝油15 d内,(1)原油浓度0.1、0.2、0.4和0.8 mg/L组肝脏POD活力呈峰值变化,先增大后减小,第8 d时升高到最大值,而原油浓度1.6和3.2 mg/L组肝脏POD活力先减小后增大,第8 d时降低至最小值。(2)原油浓度3.2 mg/L组肝脏LSZ活力先减小后增大,第8 d时降低至最小值,其它实验组肝脏LSZ活力先增大后减小,第2 d时达到最大值,第4 d后趋于稳定。(3)原油浓度0.1 mg/L组鳃丝Na+-K+-ATPase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原油高浓度组3.2 mg/L组鳃丝Na+-K+-ATPase活力呈波动变化,其他各实验组鳃丝Na+-K+-ATPase活力先减小后增大,各组均在第1 d降低至最小值。另外恢复3 d后各实验组3种酶活力都能恢复至初始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因此,3种酶相结合有望成为石油类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相似文献   
25.
1 前言 工业建筑物是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保证在用工业建筑物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使用期限内符合可靠性要求,需对其进行定期或应急的可靠性鉴定。结构的可靠性可定义为“结构在规定的时间内,在规定的条件下,完成预定功能的能力,它包括安全性、适用性和耐久性。”结构的可靠性鉴定近十年发展很快,其指导性规范、标准有:《钢铁工业建(构)筑物可靠性鉴定规程》《工业建筑可靠性鉴定规程》等。但是,随着生产的发展,火灾和爆炸给建筑物和人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我国1980年到1987年的火灾统计:平均每天发生火灾112起,伤亡17人,财产损失80万元。我国火灾损失呈增长趋  相似文献   
26.
广东鼎湖山斑岩钼矿区生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对从钼矿区和对照区采集的岩石、土壤和植物样品的研究表明,矿区岩石与土壤中钼含量的相关系数为0.74,土壤与马尾松、桃金娘、鼠刺和芒箕叶片中钼含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9,0.87,0.98和0.99。在马尾松、桃金娘、鼠刺、芒箕和藤黄檀的叶片中,矿区相对于对照区,前者的最高钼含量是后者的18倍、53倍、12倍、46倍和35倍。钼含量高的土壤中生长的藤黄檀的细胞,在电子显微镜下其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核膜界限消失,核仁解体,叶绿体结构受到破坏,细胞中有颗粒物存在。钼还会抑制植物叶片对镁的吸收。因此利用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可以找出隐伏在植被下的矿床。  相似文献   
27.
桑沟湾海域是我国重要的半封闭海湾规模化海水养殖示范区,重金属是一类具有严重危害的污染物,因此,探明桑沟湾表层海水中重金属污染状况和季节变化规律,对该区域的海水养殖活动和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本研究在桑沟湾海域布设21个调查站位,分别于2019年春季(4月)、夏季(7月)、秋季(10月)、冬季(12月)采集表层海水,调查Cu、Zn、Pb、Cd 4种重金属的含量,并分析了其季节变化规律、分布特征和污染程度。结果显示,4种重金属的含量范围(μg/L)分别为Cu(1.14~2.88)、Zn(4.62~6.53)、Pb(0.38~1.55)、Cd(0.18~0.92),大致呈自西向东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污染程度依次为Zn相似文献   
28.
实验研究了虾夷扇贝不同组织(鳃,内脏,外套膜和贝柱)在受到重金属Cd2+污染后的蓄积和排放规律。结果表明:(1)在染毒实验期间,海水中Cd2+不断被虾夷扇贝累积,且其内脏团、外套膜、鳃、贝柱中Cd2+的蓄积量均随暴露时间增加而增大。到第14 d均达到平衡。达到平衡后Cd2+蓄积量(干重)和蓄积速率均为:内脏团>鳃>外套膜>贝柱。其数值分别为:562.93×10-6和40.21×10-6/d,354.27×10-6和25.31×10-6/d,125.36×10-6和8.95×10-6/d,34.49×10-6和2.46×10-6/d。(2)排放实验期间,各组织中Cd2+蓄积量随排放时间的增加而逐渐下降。至排放第10天各组织中的Cd2+排出率为:贝柱﹥鳃﹥外套膜﹥内脏,各组织中Cd2+含量明显降低。表明:经短时间镉污染的虾夷扇贝,转入清洁海水一段时间对其体内Cd2+的排出是很有效的。(3)不同浓度Cd2+对虾夷扇贝各组织的影响实验表明:当Cd2+浓度相同时,扇贝不同组织蓄积量和富集系数次序均为:内脏团>鳃>外套膜>贝柱。虾夷扇贝各组织Cd2+蓄积量均随着暴露水体中Cd2+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海水中Cd2+浓度不影响Cd2+在虾夷扇贝各组织内的分配次序。而同一组织对Cd2+的富集系数与其蓄积量不同,它随着金属浓度的升高而呈现下降的趋势,贝柱的富集系数始终处在最低值。  相似文献   
29.
如何有效整合环境数据资源是中国环境信息化建设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广东省韶关市为例,在分析其数据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基于数据仓库的环境数据资源整合方案,并对韶关市环境信息数据仓库系统进行了框架设计.该方案能够有效整合异构的环境数据资源,实现环境数据资源共享,可以为管理层提供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30.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矿物分带特征及其成因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中地区砂岩铜矿形成于紫色层向浅色层过渡的氧化还原界面附近 ,矿体具有明显的矿物分带 ,从紫色层向浅色层 ,金属矿物依次按赤铁矿→辉铜矿→斑铜矿→黄铜矿→黄铁矿变化 ,这种分带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为顺层分带 ,另一种为垂直分带。引起矿物分带的原因是由于具氧化性的含铜卤水和具还原性的含硫溶液相互反应 ,造成了不同矿物的先后沉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