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废物处理   1篇
环保管理   2篇
综合类   13篇
基础理论   8篇
污染及防治   1篇
评价与监测   1篇
社会与环境   2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9 毫秒
21.
电厂冷却系统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卷载效应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青岛电厂运行观测和模拟实验,分析了卷载效应中机械损伤和高温冲击对梭幼鱼和对虾仔虾的危害。研究表明,电厂冷却系统内流速≥2.0m/s,滤网孔径8mm时,对体长7-17mm和20-34mm仔虾的致死率分别为28.3%-55.3%和28.6%-66.9%;对体长20-40mm梭幼鱼的致死率为63.4%-78.8%。卷载致死率与生物的密度、体长及形态特征有关。模拟实验结果为:0.9-1.05m/s的流  相似文献   
22.
本实验研究了短期内不同NH4-N浓度(1~4 mg/L)暴露对牙鲆幼鱼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实验剂量及实验时间范围内,牙鲆肝组织中SOD活性随暴露浓度的增加及时间的延长而升高,表现为明显的诱导效应;NH4-N对牙鲆肝组织中MDA含量变化没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23.
通过室内模拟试验,验证了幼鱼对水体中的浮游藻类生长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鲤、鲫幼鱼对浮游藻类有摄食作用,其中以蓝藻为主;随着藻类数量的降低,加之鱼类的活动,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从最初的8.23 mg/L下降到最终的5.96 mg/L;而总氮、总磷和化学需氧量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同时,建立以DO、TN、TP、COD为变量的藻类数量模型,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模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4.
镉对泥鳅幼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在实验条件下研究了镉对泥鳅幼鱼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试验从刚孵出的幼鱼开始,采用静水换水法。亚急性试验历时20d。镉对泥鳅幼鱼24、48h的LC50值分别为1.22、0.85mg/L。亚急性试验中,镉对泥鳅幼鱼存活有明显影响的可观察效应浓度(LOEC)最低是O.16mg/L;根据对幼鱼现存量的影响,镉对泥鳅的最低可观察效应浓度为0.08mg/L,而无可观察效应浓度(NOEC)为0.04mg/L。  相似文献   
25.
鄱阳湖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长江仅存的两个通江湖泊之一,鄱阳湖在长江四大家鱼幼鱼的肥育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迄今为止,关于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相关问题仍不清楚。以鄱阳湖湖口水域为研究对象,分析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过程。根据2007~2008年监测,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出现的时间集中在7、8月份,其中7月中下旬~8月底为青鱼、草鱼和鲢幼鱼的高峰期;而鳙幼鱼的高峰期在7月份。青鱼、鳙的体长主要为500~999 cm,草鱼、鲢以500~1499 cm的个体为主。此外,2007和2008年湖口水域四大家鱼幼鱼均以鲢为主,鳙所占比例较小,且它们每天出现的数量都与湖口的水位呈正相关。这为深入研究长江四大家鱼幼鱼进入鄱阳湖的时间过程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6.
双酚AF暴露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明确不同发育阶段的斑马鱼对BPAF(双酚AF)暴露的易感性,采用暴露试验法初步研究了BPAF对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的发育毒性. 结果表明:①BPAF暴露可延缓胚胎期斑马鱼的发育和孵化,使其出现心包水肿、卵黄囊异常、心率下降、心脏搏动停止等症状. ②暴露96 h后,ρ(BPAF)为2.0、2.5、3.0 mg/L暴露组胚胎期斑马鱼的畸形率高达100%,暴露24 h致畸的EC50(半数效应浓度)为2.00 mg/L,暴露96 h的LC50(半数致死浓度)为1.84 mg/L. ③暴露72 h后,对照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0;除ρ(BPAF)为1.0 mg/L暴露组外,其余BPAF暴露组幼鱼期斑马鱼鱼鳔发育缺陷率为100%. ④随着暴露时间的延长以及中毒程度的加深,幼鱼期斑马鱼出现的中毒症状依次表现为心包水肿、卵黄囊水肿、背脊弯曲、心跳停止,暴露48和72 h时其心包水肿的EC50分别为1.76、1.56 mg/L,暴露96 h的LC50为1.77 mg/L. 胚胎期和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响应的差异分析显示,幼鱼期斑马鱼对BPAF暴露的反应更为敏感,幼鱼期斑马鱼的心包水肿症状可作为BPAF毒性响应的最佳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7.
采用静态暴露方式研究17α-乙炔基雌二醇(EE_2)对真鲷(Pagrosomus major)幼鱼的雌激素效应.当真鲷幼鱼暴露于0.01、0.1、0.5 μg/L EE_2,42 d后,真鲷幼鱼的肥满度极显著下降;血浆中卵黄蛋白原(Vtg)被诱导产生,肝胰脏指数(HSI)和血浆蛋白总量极显著升高;血浆雌二醇(E_2)和睾酮(T)水平显著降低,其中血浆雌二醇受EE_2的干扰更显著,降低的幅度更大.结果提示,真鲷幼鱼的肥满度、肝胰脏指数、血浆蛋白总量、血浆性激素水平等可作为评估EE_2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毒性效应的生物指标;真鲷幼鱼血浆中的Vtg具有作为生物标志物,用于监测海洋水体中EE_2等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潜力.  相似文献   
28.
通过对梭幼鱼各项温度基准值的测定,研究了电厂冷却水对梭幼鱼的热效应。结果表明,自然水温25℃条件下,梭幼鱼的回避温度、TL50、UILT、MWAT、CTM、短期暴露最高温度分别为34℃、36.7℃、38.75℃、30.52℃、40.82℃、35.32℃;建立了梭幼鱼对温度效应的敏感区域图和温度-时间方程logt(min)=17.9422+0.42025T(℃)及安全受热方程T(℃)=log14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