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3篇
综合类   14篇
基础理论   22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以多溴联苯醚类化合物的ER亲合力为生物活性指标,运用基于配体结构信息的CoMFA/CoMSIA方法,模拟该类化合物与雌激素受体的结合作用机制,结果表明,这些结构类似化合物中存在的不同受体作用模式,需要结合基于受体功能区结构的QSAR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2.
应用径向基函数网络预测有机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构建径向基函数 ( RBF)神经网络模型 ,研究一批取代芳香族化合物结构与其大型蚤生物活性参数 log(1/EC50)的关系 ,利用正交最小平方算法逐一选择非线性高斯函数的中心 ,并将归一化参数 σ和容差 ρ作为网络的系统参数 ,通过广程扫描确定其最佳值 .采用种子聚类分析与简单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将化合物合理地划分为训练集和预测集 .对构建的 RBF网络模型的预测质量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 .与回归模型相比 ,RBF网络具有较好的预测性能 ,模型预测的不确定性降低了 30 % .  相似文献   
23.
含硫芳香族化合物降解酶的定域及胞内产物的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含硫芳香族化合物的生物降解途径 ,采用静息细胞技术提取假单胞杆菌 (Pseudomonas sp.)不同部位的酶 .结果表明 ,对硝基苯砜基乙酸异丁酯降解酶主要定域在细胞膜周及膜内 .被试化合物在膜内酶的作用下 ,发生碳硫键断裂 ,降解产物是对硝基苯磺酸 .在膜周酶的作用下 ,发生碳硫键和酯的烷氧键 2种方式的断裂 ,生成对硝基苯磺酸和对硝基苯砜基乙酸 .  相似文献   
24.
磺酰脲类除草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较全面地概述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磺酰脲类除草剂的分析测试和降解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着重讨论了磺酰脲类化合物的结构活性相关和风险评价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5.
为了研究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有机化合物生物降解的性能,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和误差反向传递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基团代码作为结构描述符,分别拟合、预测了一批含硫芳香族化合物的一级好氧生物降解速率常数.结果表明,由于神经网络自动考虑了基团间的交互作用,它对生物降解这类复杂问题有极高的求解能力,预测的均方误差为0.00102,远低于线性回归模型的预测误差0.01591  相似文献   
26.
氧化亚铜光催化降解对硝基苯酚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采用生物效应灯模拟自然光源 ,研究氯化亚铜水解法制备的超细颗粒Cu2 O对对硝基苯酚的光催化降解作用 .结果表明 ,1 1 2mg·l- 1 ,2 2 4mg·l- 1 和 44 8mg·l- 1 对硝基苯酚 1 0h的降解率均达到 90 % ,降解反应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 ,且 7次重复使用试验显示 ,催化剂的使用寿命比硼氢化钠法制备的催化剂明显延长 ,降解的主要中间产物为对苯醌与对苯二酚 .  相似文献   
27.
研究了3-溴苯甲醛、2,4-二氯苯乙酮、2,4-二氯苯甲酸甲酯和2,6-二特丁基对苯醌,在长江南京段某一饮用水源地底泥上的吸附-解吸过程,结果表明,其吸附等温线符合日型方程,这些化合物的吸附属分配作用。解吸过程中的分配系数大于吸附过程中的分配系数,说明有机物从沉积物中的释放,存在明显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28.
我国是农药生产和使用大国,而农药污染问题以废水最为严峻和突出。现有农药废水防治技术各有优缺点,需要对于不同的技术进行综合评价,这样才能筛选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农药废水处理技术体系。在此研究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和技术成熟度等多方面出发,研究建立了农药废水治理技术筛选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29.
对特辛基苯酚(4-tert-octylphenol,PTOP)是一种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已有研究发现虽然其能够直接与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的两种亚型(ERα,ERβ)结合并产生干扰效应,但其结合能力却各不相同,PTOP对ERβ表现出更强的结合活性。为了探究PTOP与ER结合的分子机制及其对ER两种亚型的选择性机制,本文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对PTOP-ER复合物进行了研究,并利用MM-GBSA方法计算了结合自由能。结果表明,范德华作用是维持PTOP与ER结合的主要驱动力;而极性相互作用的差异是导致PTOP对ERα和ERβ产生选择性结合的重要因素,PTOP与ERα之间的极性溶剂化作用阻碍了两者的结合。将PTOP与ER的天然底物雌二醇进行比较,发现PTOP与ER口袋之间缺乏氢键稳定二者结合,因此PTOP的结合活性较低。计算模拟亦指出了PTOP结合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关键氨基酸。以上计算结果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PTOP影响ER介导生理过程的干扰机制。  相似文献   
30.
利用分子对接、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MD)和光谱法研究2'-羟基-2,4,4'-三溴二苯醚(2'-OHBDE-28)与人血清白蛋白(HSA)的作用机制。MD模拟研究表明2'-OH-BDE-28诱导HSA的内部疏水性增强,结构松散膨胀,致使其二级结构发生改变;圆二色光谱实验与MD模拟结果相吻合,验证2'-OH-BDE-28可诱导HSA的构象变化。荧光光谱实验表明,2'-OH-BDE-28能通过静态猝灭和非辐射能量转移机制引起HSA荧光猝灭。分子对接推断2'-OH-BDE-28以氢键和疏水作用力键合在HSA的位点I处;热力学分析和竞争实验结果一致验证分子对接结果。本文将计算模拟和光谱实验相结合,从模拟和实验2个角度共同探讨2'-OH-BDE-28与HSA的作用机制,结果高度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