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7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17篇
安全科学   60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63篇
综合类   519篇
基础理论   47篇
污染及防治   21篇
评价与监测   86篇
社会与环境   34篇
灾害及防治   272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69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28篇
  2016年   38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1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统计分析了2014~2018年连云港市O_3浓度水平、污染天数变化趋势,利用O_3探测激光雷达开展O_3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观测。结果表明,连云港市O_3污染整体呈上升趋势,2018年O_3污染最重,年均浓度达170.0μg/m~3,污染天数达47d。矿山设计院站点O_3污染最重,胡沟管理处站点相对较轻,2014~2018年O_3均值分别为166.4μg/m~3和148.0μg/m~3。2018年矿山设计院和德源药业两站点O_3超标天数最多,4月、6月、9月和10月O~3超标天数同比上升幅度较高。在一定气象条件下北方污染气团经传输也会抬升连云港近地面的O_3浓度。  相似文献   
22.
青藏高原典型城市拉萨市近地面臭氧污染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拉萨市作为青藏高原典型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相对较好,但臭氧污染近年来有所凸显。对拉萨市臭氧的现状与污染特征进行分析基础上,探讨臭氧污染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拉萨市臭氧污染表现出"来得早,去得快"的特征,与内地城市相比,拉萨市臭氧质量浓度在3月即可达到全年平均值(2015年为105μg/m~3),而9月以后将低于全年平均值,并在春末夏初达到峰值;由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紫外线强,相对内陆地区臭氧均值偏高,2015年拉萨市臭氧年均值比北京市和成都市分别高出7.7%、29.0%,其小时浓度变化呈中午高、早晚低的特征;拉萨市臭氧的浓度变化受空气湿度、日照时间和日均气温的影响;生物质燃料的跨界传输可能也对青藏高原地区臭氧的来源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23.
本文通过近50年日照观测站和西部相邻观测站日照时数记录的变化对比分析,得出日照市太阳辐射资源分布和变化情况,并对因探测测环境变化对日照时数数据的影响予以修正。  相似文献   
24.
江西千烟洲木荷液流特征及其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Granier热扩散式探针对江西千烟洲木荷(Schima superba)树干液流速率进行连续监测,并对气象因子进行同步测定。结果表明:不同天气条件下木荷树干液流速率日变化规律存在差异,晴天为宽峰型曲线,阴天为单峰型曲线,雨天无明显的变化规律。不同月份木荷树干液流速率大小以及液流启动、达到峰值的时间不同。各月平均液流速率(cm/s)大小关系依次为7月(0.001 663)8月(0.001 56)6月(0.001 472)9月(0.001 314)5月(0.001 216)4月(0.001 101)10月(0.000 847)。6月液流启动时间最早,5、7、8、9月均推迟0.5~1h,4、10月最迟。7月液流最早达到峰值,5、6、8月次之,9、10月最迟。液流启动和达到峰值均滞后太阳辐射1h,而与冠层温度、相对湿度不存在明显的时滞效应。包含与不包含时滞效应的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液流速率与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与平均净辐射呈显著正相关,与冠层温度相关性较弱。气象因子对木荷液流速率的影响程度依次为平均净辐射(0.677**)冠层相对湿度(-0.417**)冠层温度(0.088)和平均净辐射(0.752**)冠层相对湿度(-0.325**)冠层温度(0.158)。建立液流速率与气象因子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和回归系数的相关性检验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回归方程的拟合效果均良好,决定系数分别达到0.93和0.95。  相似文献   
25.
王瑛  祁京  王姝苓  李璨  俞海洋 《灾害学》2023,(2):85-88+113
传统的气象灾害区划方法过于依赖专家经验。因此,该文探索基于聚类与统计分级方法,由计算机独立完成区划的技术。以河北省暴雨洪涝、冰雹、大风等9种气象灾害为例,通过K均值聚类的方法实现了全自动的区域划分,将河北省气象灾害综合区划分为6个区,并对比了不同单灾种危险性分级对最终区划的影响,基于分位数法得到的区划方案最优,其各个区域的分布与历史灾情分布较为一致。  相似文献   
26.
不考虑气象因素的输变电线路的电磁环境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有差距,探讨了温度、湿度、风等气象因素对输变电线路电磁环境的影响,并提出减缓措施。结果表明:温度上升,则电磁场强度及无线电干扰强度都会增强;高相对湿度下电磁场强度与湿度成正比,低湿度则无明显影响,湿度对无线电干扰的影响与线路电压有关;风使输电线发生偏移,改变空间电磁场强度。  相似文献   
27.
利用西安市环境监测站超级站2013年9月1日—2015年5月31日黑碳气溶胶(BC)的监测数据,研究空气中BC浓度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和常规污染物相关性。结果表明: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在春季、夏季和冬季的变化趋势呈"W"型,秋季呈"V"型,且冬季的第一个最低值和峰值比春季和夏季的分别延迟1 h和2~3 h,且20:00~次日6:00秋季BC小时平均浓度均值高于当年冬季。BC浓度在秋季和冬季较高,夏季较低。冬季BC/PM_(2.5)基本最低,秋季BC/PM_(2.5)相对最高。BC日平均浓度与气温、降水和风速的日平均值为极负显著相关,且风速小于1.0 m/s时,其与风速呈最显著的负相关。除O_3外,BC日平均浓度与其他常规空气污染物浓度呈显著相关,表明其同源性很强,且受机动车尾气排放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28.
杭州灰霾天气超细颗粒浓度分布特征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陈秋方  孙在  谢小芳 《环境科学》2014,35(8):2851-2856
利用快速迁移率粒径谱仪(FMPS)对杭州2013年12月6~11日连续灰霾天气和灰霾消退过程超细颗粒进行监测,分析颗粒物浓度变化和粒径谱分布特征及其与气象的相关性.结果表明,颗粒物日变化特征为夜晚数浓度较高,凌晨数浓度开始降低,08:00和18:00上下班高峰期出现一个小峰值,体现出明显的交通源峰值,表明交通排放对大气污染影响较大.灰霾天气下颗粒物最高数浓度达到8.0×104cm-3.粒径谱呈双峰分布,峰值粒径分别为15 nm和100 nm,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占大多数,粒子以爱根核模态和积聚模态为主,平均数量中位径CMD(count medium diameter)为85.89 nm.而在灰霾消退过程,颗粒物数浓度降低,峰值粒径向小粒径演变,粒径在100 nm附近的粒子逐渐减少,核模态粒子增多,大于积聚模态,平均CMD为58.64 nm.气象因素中能见度和风力与数浓度主要呈负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225和-0.229,相对湿度与数浓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为0.271,冬季大气比较稳定,水平温度与数浓度的相关性较小.研究灰霾天气数浓度分布和气象因素的综合影响对其形成机制及控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9.
气象因素对广州市大气中二噁英污染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杜国勇  苏原  任明忠  张素坤  青宪 《环境科学》2014,35(8):2857-2863
采用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仪测定了广州市环境空气中2,3,7,8-PCDD/Fs的含量,并对其来源进行初步分析.重点研究了广州市大气二噁英浓度的空间和季节分布特征,分析其毒性当量浓度变化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并利用美国空气资源实验室的拉格朗日混合单粒子轨道模型对气流轨迹进行模拟,为了解广州市大气二噁英污染状况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结果表明,工业区的二噁英浓度高于其他功能区;大气二噁英毒性当量浓度最高值出现在春季;风向和风速、温度和气压、相对湿度、降水等气象因素都会对大气二噁英的污染程度产生影响,温度、风速与大气二噁英浓度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明显;经过气团后向轨迹分析,秋季气流轨迹主要往西北地区延伸,冬季大气团运移较慢,主要来自内陆地区,春夏季节气流主要经过东南沿海或海面到达广州.  相似文献   
30.
《林业劳动安全》2011,24(3):9-11
国办发〔2011〕33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关键环节,是防御和减轻灾害损失的重要基础。经过多年不懈努力,我国气象灾害监测预警及信息发布能力大幅提升,但局地性和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