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篇
  免费   111篇
  国内免费   315篇
安全科学   149篇
废物处理   24篇
环保管理   61篇
综合类   790篇
基础理论   154篇
污染及防治   106篇
评价与监测   61篇
社会与环境   13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59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3篇
  2005年   4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21.
如何消除制件在拉深过程中出现的破裂、皱折是生产中经常遇到的难题。因为造成拉深件破裂、皱折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而且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正是目前研究的焦点。为满足实际需要根据拉深件上常出现的破裂和皱折的形式,分析产生的原因及消除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含溴水源水臭氧处理时溴酸盐的产生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南方某含溴水库水(溴离子浓度15~38μg·L-1),利用连续运行实验装置研究了臭氧氧化时溴酸盐的产生条件,同时初步考察了后续生物活性炭(BAC)对溴酸盐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单独采用预臭氧方式时,在臭氧消耗量控制为2.0mg·L-1以内的条件下,溴酸离子浓度低于6 μg·L-1;而采用预臭氧与后臭氧联合处理时,在总臭氧消耗量为2.0mg·L-1的条件下,出现了溴酸离子超标(10μg·L-1)情况.长期运行结果表明,尽管新炭对溴酸离子没有去除效果,但系统连续运行3个月后,BAC上的微生物对溴酸盐具有一定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23.
拉萨地区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排放特征和来源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拉萨地区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监测数据。在1998年6月和9月,对拉萨地区大气样品进行了采集和非甲烷碳氢化合物(NMHC)的分析测定,并讨论了拉萨地区大气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浓度水平和排放特征。共检测出69种烃类,其中以9个碳以上的芳烃类为主,约占45%-49%,总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平均浓度水平在60-166ppbC范围。结果表明,拉萨地区特有的生物体燃烧及植物排放当地大气中非甲烷碳氢化合物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24.
直链烷基苯磺酸盐促进剩余污泥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姜苏  陈银广  周琪 《环境科学学报》2007,27(8):1300-1304
采用批试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12-LAS)对剩余污泥在厌氧发酵过程中产生的短链脂肪酸(SCFAs)的影响.结果表明,C12-LAS的投加极大地提高了剩余污泥厌氧发酵过程中的SCFAs产量.当C12-LAS加入量低于0.1g·g-1时,SCFAs产量随着C12-LAS加入量的增加而增加,然而,当C12-LAS加入量高于0.1g·g-1时,SCFAs产量反而有所降低.从污泥产酸量以及经济成本考虑,C12-LAS的最佳投加量为0.02g·g-1,此时剩余污泥的SCFAs最大产量出现在第6天.进一步的研究表明,C12-LAS不仅促使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脱离污泥颗粒并溶解到液相中,而且抑制了产甲烷菌的活性.尽管剩余污泥经历着酸化过程,但由于其释放出大量的NH4 -N,污泥在整个厌氧发酵过程中的pH值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5.
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指出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与源解析技术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对国内外在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方面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国外对可吸入颗粒物产生机理的研究集中在排放特性的研究、模型的建立、内聚力/分离力的研究和物理-化学特性研究上,国内主要进行了有关可吸入颗粒物基本特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6.
影响微生物絮凝剂产生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4  
本文通过改变培养基的种类、培养基的碳源、氮源、无机盐离子来选择絮凝剂产生菌“Dfjm-1”高效低廉的培养基 ;通过改变培养基初始 p H值、培养温度、培养过程中的通气量等因素 ,得出“Dfjm-1”菌株产生絮凝剂的最佳条件。Dfjm-1产生絮凝剂的最佳因素为 :培养基初始 p H值为 6.5~ 7.0 ,培养温度为 3 0℃ ,培养时间为 60小时左右 ,通气量为 :早期 :2 50 r/ min;中期 1 50 r/ min;后期 1 0 0~ 1 50 r/ min  相似文献   
27.
通过对某市饮用水源中不同点位的三卤甲烷浓度测试,同时采用SOS/ Umu 试验对水体进行生物遗传毒性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液氯消毒工艺的地表水厂在消毒后水样和用户端水样中检出的三卤甲烷含量较高,而采用二氧化氯消毒的地下水厂的出水中挥发性有机物仅略有上升;进行三卤甲烷浓度和生物遗传毒性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得知,三卤甲烷和间接遗传毒性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28.
新型消毒剂二氧化氯处理饮用水的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相似文献   
29.
两相UASB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的启动运行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两段UASB厌氧反应器为主体的工艺处理木薯淀粉废水,在温度为20℃左右,进水为CODcr6000-8000mg/L反应条件下二次启动,经过33d的运行,两段厌氧处理CODcr去除率累计达85%以上,出水CODcr为400-800mg/L。实验结果表明,甲烷段是整个反应器启动的控制阶段,只要控制好各反应器的运行参数,便能很好达到两相分离的目的。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佛山市五峰垃圾填埋场内部部分时段CH4浓度的监测 ,分析了在填埋场内部垃圾发酵过程中CH4浓度随时间的动态变化特征 ,提出了利用某些统计曲线分别模拟或综合模拟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过程的方法 .应用表明 ,本方法可以较准确地预测垃圾发酵主要时段内的CH4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仅在垃圾发酵的尾声阶段 ,模拟浓度与实测浓度有少许出入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