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安全科学   3篇
环保管理   3篇
综合类   30篇
基础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揭示腐殖酸对H_2S产量的抑制机制,设计了生活垃圾中添加腐殖酸的厌氧消化实验,并为排除其他因素干扰,将与生活垃圾拥有相同硫含量的硫酸钠与牛血清蛋白分别与腐殖酸进行厌氧消化实验,同时测定了消化前后腐殖酸得失电子能力,判断腐殖酸是否会抑制厌氧消化过程中H_2S的产生。结果表明:在厌氧消化实验中,腐殖酸的添加导致H_2S产量明显降低;在牛血清白蛋白组实验中,H_2S的去除率达到83.56%,硫酸钠组实验中H_2S去除率只有24.20%;而测定腐殖酸得失电子实验中,厌氧消化后的腐殖酸得电子能力明显低于厌氧消化前,表明腐殖酸在厌氧消化过程中参与了电子的争夺,H_2S的生成亦须得到电子,故腐殖酸在H_2S的生成阶段通过抢夺电子而在源头上抑制了H_2S生成。  相似文献   
22.
随着纳米技术的广泛应用,越来越多的纳米材料进入污水/污泥中,对污水/污泥的厌氧消化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综述了纳米材料特性利用在厌氧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影响(吸附还原重金属,作为电子供体提高厌氧消化效能,降解难降解有机物,减少硫化氢等),以及纳米材料可能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的影响(释放金属离子毒性,通过吸附作用包被微生物细胞,破坏细胞膜,引起遗传物质损伤等)。提出最大限度降低纳米材料对厌氧消化系统微生物危害以及利用纳米材料特性促进污水/污泥厌氧消化过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3.
近年来,以市政污泥与餐厨垃圾为代表的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的安全妥善处理和高效低碳处置受到广泛关注。通过构建碳排放及碳补偿核算方法,以1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为例,分析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协同处置与传统焚烧和填埋处置的理论碳排放水平。通过量化直接碳排放与间接碳排放的贡献,确定了高效的减排路径。结果表明:城市有机固废协同处置碳排放量为513 t CO2/a,相比于传统填埋(12973 t CO2/a)和传统焚烧(14733 t CO2/a)碳减排效益显著。协同处置技术路线中直接碳排放占比63%,最大限度实现沼气和发酵产物的资源化利用是碳减排的关键。焚烧处置路径中的焚烧电耗(占比68%)和填埋处置路径中的深度脱水药耗(占比87%)是间接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也是碳减排的核心。该研究结果可为城市有机固体废弃物低碳化处理处置提供参考,从而助力城市实现碳中和目标。  相似文献   
24.
试论安全生产的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安全生产综合治理的特点,提出了安全生产综合治了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25.
通过分析用工制度的变革和劳动力成分的组成 ,阐明了临时工的比例在企业生产中越来越大 ,对临时工的安全教育刻不容缓 ,并提出了对临时工进行安全教育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6.
董滨 《林业劳动安全》2003,16(3):22-22,38
通过对《安全生产法》的贯彻实施,结合当前安全生产形势及安全管理人员的现状,粗浅地阐述了安全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悬浮填料滤池固液分离新技术的中试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了采用悬浮填料滤池对活性污泥混合液进行固液分离的新技术。该技术所采用的悬浮填料滤池可直接设置在生化反应池末端,取消原工艺中的二沉池。中试试验对悬浮填料滤池的固液分离效果,滤池的运行周期及冲洗方法进行了研究。试验证明,悬浮填料滤池运行稳定,在进水表面负荷高达2.0~3.0 m3/m2.h的情况下出水SS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二级排放标准(GB18918-2002),工作周期可达到5天以上。悬浮填料滤池可采用曝气方法进行冲洗,操作管理简单,冲洗效果良好,便于实现自动化运行。  相似文献   
28.
我国剩余污泥厌氧消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滨  高君  陈思思  杨殿海  戴晓虎 《环境科学》2020,41(7):3384-3391
我国剩余污泥厌氧转化率显著低于发达国家,泥质是影响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重要因素,而我国剩余污泥泥质相比于发达国家的典型差异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污泥龄长、微细砂含量高和金属离子含量高.因此,系统性研究了泥龄、微细砂和金属离子对剩余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进行量化比较,并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研究.结果表明,微细砂对VS降解率的消极影响并不明显,而泥龄和金属离子是主要的抑制因素,泥龄的抑制程度显著高于金属离子(P0.05),且随着泥龄的增加,金属离子的抑制作用呈进一步增强的趋势,因而总结得出长泥龄为限制我国污泥厌氧消化性能的最主要因素.经高温热水解预处理(160℃, 0.55 MPa, 30 min)后,长泥龄污泥的累积产甲烷量和VS降解率显著提升,接近于泥龄为5 d时的值,因此高温热水解具有突破长泥龄所致的污泥厌氧产甲烷瓶颈的潜力.  相似文献   
29.
市政污水处理厂工艺运行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在于探讨影响市政污水处理厂运行效果的工艺因素,提出可行的调控措施。通过对某市政污水处理厂2年的运行结果分析表明,有机物和悬浮物(SS)受水质和工艺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出水一般可以达标;NH3-N、TN去除效率偏低的原因除生物处理池水力停留时间(HRT)过短、有机负荷率偏高、好氧段曝气不均匀外,还与污泥消化上清液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等有关;同样,TP和PO43--P的去除效率受污泥消化上清液和剩余污泥回流的影响也较大。研究认为,污水厂的二沉池富磷剩余污泥不宜直接回到初沉池浓缩处理,污泥消化和脱水上清液应除磷后再回到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30.
为分析水质达标的处理站回注水在注水管线流动的过程中水质逐渐变差的原因,通过现场实际运行过程,分别获取了水处理站、注水站和注水井底各段的水样,进而测定了各水样的相关水质指标,并且分析了水中悬浮物的元素组成。实验结果表明,回注水在注水管线中引起管线腐蚀,腐蚀产生的Fe2+、Fe3+进一步导致溶解性油含量和悬浮固体的增加,最终得出管线的腐蚀是引起水质变差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